思政课middot特等奖教案
一、教学说明
1.教学目标
本讲主要聚焦讲授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依据、内涵与意义,使学生科学认识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境况,科学认识到当前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没有变。通过本讲的学习,从理论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特别是树立科学的矛盾观,提升正确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各类矛盾的能力。2.教学重点
(1)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本依据
(2)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
(3)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践要求
(4)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教学难点
(1)从哲学上辩证理解主要矛盾的动态变化性
(2)全面把握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
(3)正确理解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意义
4.教学方法
(1)课堂讨论方法。
通过提出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迁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现阶段表现。(2)引导式教学方法。
在学生做出回答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层层剖析,使之由现象上升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5.学时安排
1个学时。6.教学参考资料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年版。(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年版。(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年版。(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年版。二、教学内容
(5分钟)首先以问题为导入,运用南京大学“教学立方”软件在线随机提问:同学们觉得新时代给你留下最大的感觉是什么?或者你认为新时代最大的新特征是什么?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慢慢引导学生展开对于新时代社会生产的“供给”与人民群众的“需要”两个维度加以讨论,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与以往不一样的新需要?新时代的社会生产力供给又有哪些新变化?最后引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现阶段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表述。(30分钟)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性梳理
教师围绕社会主义主要矛盾问题,先以历史性线索为切入点,即在集中探讨现阶段主要矛盾问题之前,首先带领学生回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迁。(1)党的八大: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引入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即什么是“先进的工业国”对“落后的农业国”的矛盾?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和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相对比较低。带领学生阅读经典文献,增强感性认识与理性判断:①毛泽东曾经用“一穷二白”来概括当时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1](P44)②年8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预备会议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1](P89)(2)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党的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依据
在通过历史性梳理讲授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本线索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现阶段要改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其中存在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可以从社会生产、社会需求与主要制约因素三个方面的变化角度来分析。第一,从社会生产层面来看,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已不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此环节可以引入系列图片数据,来展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腾飞的客观实际。第二,从社会需求层面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产生了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不足以概括当前我国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状况。第三,从主要制约因素层面来看。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本内涵
通过上述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明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客观的趋势,是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准确把握。下一个需要重点讲授的内容就是现阶段主要矛盾的内涵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两个问题加以讲授:一是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看,
当前已经不再是落后的生产状态,而是生产力水平质性飞跃基础上仍然面临与美好生活需要相比的不平衡性、不充分性发展凸显的问题;二是从人民群众的需求方面来看。
当前的需求已经超越了单一物质文化的维度,而是有着更加多元化、层次性更高的需要。从总体上来看,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所折射出的不再是“发展不足”所带来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发展起来以后”所面临的新问题。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践要求
社会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第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调整和完善发展战略、各项政策,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党和国家的工作。
要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合拍,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合拍,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要求合拍,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合拍。第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判断。
“两个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0分钟)
1.播放人民网党史频道纪录片片段“:谷牧率团访问西欧五国”(8分钟)
为使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理解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引入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落后的境况进行解析。视频基本内容概括如下:在西欧各国热烈的欢迎氛围中,代表团成员也感到了中外的巨大差距,内心很受震动。联邦德国的一个露天煤矿,年产煤万吨,第一线工人只有多名;而我们国内则需要8万人。法国马赛的索尔梅尔钢铁厂,从采矿到轧钢,年产万吨钢,只有名职工;而我国武钢年产万吨钢,却有职工6.7万人。回国以后,谷牧向邓小平汇报了此行的出访情况。谷牧的考察报告和汇报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中国落后西方国家20年;第二,在引进技术装备的同时,也应当利用外资,迅速发展自己;第三,要改革僵化的经济体制,特别是外贸体制。
2.教师点评(2分钟)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必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当前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与之相适应的是人民群众的需要也发生了新的变化。3.师生互动(10分钟)
在案例解析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当前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之于改革开放之初有什么质的飞跃?二是当前人民群众的需要较之于改革开放之初有什么新的变化?回答这两个问题,可以鼓励学生从理论分析层面入手,通过详实的客观数据加以阐释,也可以鼓励学生从自己生活的感性经验角度入手加以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类整理和理论提升工作,并最终导向现阶段主要矛盾的变化,即供给层面——物质生产力显著提高基础上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需求层面——人民群众超越单纯物质文化需要而具有更新更高层次的需要。(5分钟)
一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实际情况的反映;二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我国“发展起来以来”所面临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三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需要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四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历史方位。三、板书设计
全面辩证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性梳理1.党的八大:先进的工业国VS落后的农业国;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要VS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2.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VS落后的社会生产3.党的十九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VS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依据1.社会生产:不再是落后社会生产
2.社会需求:不再是单纯物质文化需求
3.主要制约因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
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本内涵1.供给方面:生产力水平质性飞跃基础上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2.需求方面:物质文化需要更高+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新需求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践要求1.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党和国家工作3.不能改变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判断四、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课后结合本次课堂学习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性经历,写一篇字的心得体会,题目是:我(家庭)与改革开放四十年。五、学生阅读书目推荐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年版。(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人民出版社年版。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文章来源:读读马原著往期推荐1、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建议
2、思政教育问题的四要素说与六要素说对比分析
3、老师们惠存:听课评课方略
4、人民日报推荐的20幅哲理漫画,读懂胜读十年书!
5、PPT
高校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规范与艺术
6、声音郑强:大学如果不以学术来教学,那他就是高中的延续
7、精准教学丨教师备课十要素
8、教学法
大学课堂教学的四个层次
9、混合式教学系列30丨高校慕课建设与应用指南简要解读
10、观点分享//北大张海霞教授:如何上好一堂课
注:如需专家ppt课件资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