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智慧知识服务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后知识服务时代的出现,我国高校教学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也在不断提升,各高校纷纷开始构建智慧图书馆。大数据给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推动资源共享的高效和最大化。然而,面对海量的知识和信息,读者依旧需要通过搜索来获取有用的知识,因为搜索引擎和信息聚合均不能有效解决信息过载的难题。因此,情境构建和融合发展就成为将大数据注入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必要举措,这样能使读者对信息的组织与检索、传递与获取变得更加充分而有效,从而快速、高效地解决广大读者所面临的信息过载问题。

深度了解读者信息,开创个性化服务

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图书馆依托于云计算、5G等智慧技术,有效地分析整理读者的相关信息资料,比如其兴趣爱好、常涉及的领域范围、常阅读的书目以及专业诉求等个性化的特点,搭建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智能推送平台,将智慧知识服务与高校图书馆相融合,以满足读者的多元阅读需求;利用平台的载体优势主动开展创新式的服务,将图书馆的智慧知识服务进行外延和共享;还要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创造更好的服务体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读者对阅读的差异化需求。

运用多元化服务,构建智慧服务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智慧图书馆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向读者推送专业学科服务,嵌入知识合成研究团队,学科馆员在团队中承担文献源选择、文献检索分析、数据评价、数据合成等任务;利用多元化的现代社交媒介,形成专业的评价工具,从而推动形成模块化的长效动态知识服务的反馈机制,构建起以读者为中心、多元交互式的新一代智慧服务体系。

实现角色的转变

智慧知识服务不仅是与高校图书馆相融合,同时也是馆员、读者角色的转变。面对新的图书管理体系,馆员要向智慧化转型,转变为数据分析、阅读指导和推广等更具有智慧化特征的角色,鉴于此,鲁东大学图书馆打造“创新赋能馆员,奋斗决胜未来”馆员创新论坛、“图书馆馆员能力提升”等系列专题培训,提升图书馆人才的职业素养和综合业务能力;读者也要紧跟后知识服务和大数据时代的大背景,需要不断转变其主要角色,让自己不再仅仅是智慧化知识服务的对象和受众,还要成为服务的提供者。当智能书架服务、知识服务机器人、智能书库等智能型知识服务启动后,对于一些网络知识技能较高或是信息素质较强的读者而言,掌握这些智能型高科技设备具有很大优势,通过调动这类读者的积极性,再通过他们向其他读者传授使用智能设备和智能书库等方法,那必定会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同时还有效地避免了读者在享受知识服务过程中产生过分依赖心理。

在大数据信息背景下的后知识服务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型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积极探究在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知识服务革新举措,推动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与知识服务的开放融合,调整和转换现有的知识服务模式,实现智慧图书馆融合知识服务。(孙传月张晓青)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1266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