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虫书在当代篆刻中的应用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未得本人允许,不得私自使用本文进行盗用,侵权必究!

摘要:鸟虫书具有极其特殊的装饰效果,用于篆刻之中更是显得独树一帜,但由于复杂的文字难以适应时代需求,鸟虫篆渐渐的淡出了我们大众的视野,不过在当代依然有许多热爱鸟虫书的书友在传承和发展这个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将以春秋战国部分鸟虫篆作品以及当代篆刻家的鸟虫篆作品进行分析。

关键词:鸟虫书,创新,当代

一、鸟虫书概述

周朝自从平王冬天开始,这个完事逐渐开始衰弱,各个诸侯国群起争霸。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革,战争频繁。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了大量富有装饰性的书体文字。郭沫若先生在《周代彝铭进化观》中对这种现象进行过分析:“东周而后,书史之性质变而为文饰,如钟镈之铭多韵语,以规整之款式镂刻于器表,其字体亦多做波磔而有意求工。又如齐《国差甗铭》亦韵语,勒于器肩,以一兽环为中轴,而整列成九十度之扇形。凡此均于审美意识之下所施文饰也。其效用与花纹同。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当自此始。”可以说在那时候除文字实用性之外,对其艺术性的开始应用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在东周以后的文献记载中,最早关于鸟虫书的记载是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在秦代被称为虫书:“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可见虫书类似大篆一样,也是从春秋延续下来的一种独立书体,在秦代是被列为八体之一的。至新莽时期,《说文解字·叙》曰:“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由此可见,至新莽时期,虫书已被称为鸟虫书。

关于虫书和鸟虫书的关系,马国权先生认为,上古时候“虫”的定义很广,不仅可以把“鸟”统摄在内,甚至可以包括所有的动物,所以浑言之“虫书”,析言之“鸟虫书”启功先生则认为:“秦汉所谓的虫书和鸟虫书,只是篆书手写体的一种诨称。”而马国权先生对此说法提出异议:“其(鸟虫书)非同一般篆类手写体可知。”曹锦炎先生总结鸟虫书定义为:“所谓鸟虫书,是指在文字构形中改造原有的笔画是指盘旋弯曲如鸟虫形,或者加以鸟形、虫形等纹饰的美术字体。”我认为这是大众所公认的。

鸟虫书在目前可考器物中最早出现的是公元前年的楚国王子午鼎,也就是在春秋末期,之后鸟虫书盛行于战国前中期,以青铜兵器居多,酒器、乐器等铭文也有鸟虫书的出现,至战国晚期没落。鸟虫书的构形除了单纯附加鸟形于文字旁作装饰以外,还有将鸟形放人字中结构,或简化鸟形、虫形,变化丰富,十分精美(见图1)。

图1蔡叔子宴戈

二、春秋战国时期鸟虫篆印章面貌及特征

在战国玺庞大的基数中,只有20方左右的鸟虫篆印,相对六千方左右的战国玺印,其稀少可见一斑。在这些鸟虫印中,例如图2“公孙郾”一印,“郾”字中下部折笔作鸟首状,左边竖画部分弯曲加粗有意似鸟尾形,而“孙”字中“子”部下方转折处有意加粗,伸长至结尾又变细,似与鸟首呼应。

图2公孙郾

图三同样是公孙姓,“公孙秦”一印处理手法与“公孙郾”略同,“秦”的两个“禾”的头部作鸟首状,且各有姿态,而“公”字的两首笔又似是鸟翅状,“孙”字“子”部下方转折处也似鸟尾而与鸟翅呼应。

图3公孙秦

图4“畋弃”一印,“弃”字头部作以高昂鸟首状,双翅似插腰,十分威武。

图5“长冥”一印,“长”字下部作一飞鸟状,动态十足。

还有图6“王张”一印,难见白文鸟虫印,此印“张”字“弓”部直接简化为直立鸟形,对头、尾、爪的细节刻画让这只鸟看起来更为传神,“张”字“长”部下方也直接作一屈首鸟状。

图4畋弃图5长冥图6王张

由此可见以上这些鸟虫印在鸟虫书盛行的背景之下,却没有鸟虫书构形的复杂装饰,只是比较简单的把笔画附以鸟形,甚至直接把字的某部分变化为鸟形或者稍加弯曲让字态与之呼应得以舒展。相比繁复精美的鸟虫书,战国鸟虫印的构形比较简洁而容易辨识,为后世的鸟虫印也树立了不旁加纹饰的典范。

自容庚先生年发表《鸟书考》一文,对传世40多件鸟虫书器铭的考察,至曹锦炎先生年《鸟虫书通考》一书,器物已多达件:“就年代可考者,最早的应属楚王子午鼎(公元前年),最晚的为越王不光剑(越王不光剑即越王翳,公元前一前年在位),流行时间已接近两百年。”再到年首都师大张传旭的博士毕业论文《楚文字形体演变的现象和规律》一文中结合现有资料和研究再次更新对鸟虫书资料的年代起始:“就年代可考者,最早的应属楚王子午鼎(公元前年),最晚的为战国晚期楚考烈王(公元前一前)的《楚王舍肯盘》,流行时间已二百多年。”

而战国时期按照《史记》记载为公元前-前.也就是说,鸟虫书的流行时间大致为春秋末期直至战国末期。先秦的鸟虫印不管是在《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还是《古玺汇编》当中,年代都被划为战国时期,由此可见,这些为数不多的鸟虫印与十分盛行的鸟虫书几乎处于同时期。

图7越王者旨於賜钟

三、当代鸟虫篆作品分析

鸟虫篆印是篆刻中最具装饰美的形式,它所使用的鸟虫篆书同时也是书法中最具装饰美的。所以,我们在欣赏光怪陆离的鸟虫篆书与流美繁复的鸟虫篆印时,往往会遇到释读上的困难。虽然篆刻上也可以“神采为上”,但是这样的释读困难也确实给欣赏带来了障碍。

对于鸟虫篆印来说,过分的花哨固然能求得婉曲绵密的视觉效果,让人感觉“够鸟虫”,但是这样往往会有损害印味的隐患。篆刻艺术有印章、书法、美术、工艺等方面属性,鸟虫篆印中的印味应该是印章属性对美术属性的一种限制。一旦美术属性凌驾于印章属性之上,印面变成了图案,那么艺术上的感觉就流于下品。

鸟虫篆印刻繁复和刻立实都不难,但是难的是“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我以为鸟虫篆印的印味远远重要于它的繁复。

图8红蓼词客图9般若堂

(一)变直为曲“变直为曲”是鸟虫篆入印的一大特征,这种装饰手法极尽小篆线条、结体之创造性,在保证字法无误以及满足空间匀称的情况下,通过盘曲的笔画,给人以新颖的艺术感受。如《红翏词客》印(图8),将此四字平直的笔划作成盘曲的线条,在照顾到整体风格统一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空间布局分布平均和谐。又如《般若堂》(图9),每个线条弯曲的富有生动的势态,且每字都能使人感受到其以字的中心为原点向外盘曲,将字数极少的“堂”字进行大胆的盘曲缠绕,以免显得空洞单薄,同时又做到了疏密相间,饱满之处未让人感到滞涩气堵,让我们充分的感到鸟虫篆丰茂朴厚的意味。鸟虫篆印在构图上能利用简繁的处理,体现出主次感和虚实感,这种不平均的笔画安排,使印面疏密对比,变化多端,顿生情趣。为了保持全印的匀称,作者对文字较繁者尽量简化装饰,而对笔画较简的字反复装饰、盘曲,其中对留空的填补最见功力。一字中如此,在一印中也是这样。比如“潘刚私印”一印,每一个字的盘曲补空都很合理。正因为合理,其反复盘曲才不觉过分。

同时,鸟虫篆之线条则大都避免平直,大都以“S”形曲笔代之,以盘曲的的线条抽象的表现“虫”之动态,用笔婉转流美,表现出起伏跌宕的气势,同时起笔、收笔处稍失。

(二)方圆相兼

以“画成其物”这样的眼光去硬性规定鸟虫篆入印显然是不恰当的,在以盘曲环绕的形态为主的鸟虫篆外,我们发现少量的方圆兼具的设计理念,这种搭配搭配往往可以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图10、《龙章凤姿》(图11)这两方印,“龙”字在遵守篆法的原则下将长竖弯曲盘绕以补足空间,取圆势“凤”字则结体方整凝重“姿”字匀圆盘曲,“爱”字则多方折笔划“文”、“武”二字有着典型的秦印风格。打破对称巧于变化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类似于“木”字结构对称的中竖上。这一中竖左右盘曲,或加以饰笔,原本对称的结构变得不再对称。这种处理手法源自春秋战国鸟虫篆金文的余绪,也与汉玉印中求变化的因素息息相关。

(三)粗细穿插“粗细穿插”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鸟虫印中是不容忽视的,观察“天衡铭心之品”、“暗随流水到天涯”、“烟江书阁”、“白云山头云欲立”四方印我们会发现粗细变化造成了印面布局丰富的变化对比,线条为了照顾布局的需要加粗会给人以厚重感、立体感,特别是在笔划较少的印面中破除了单调乏味之意。左右萦绕,反复盘曲这类处理在春秋战国鸟虫篆金文中就颇为常见,而且手法繁复。江浙一带江南丝竹的“加花变奏”,即在主旋律上加上装饰音,听起来别具风味。鸟虫篆印中也有类似的处理,这种处理手法未见之于春秋战国鸟虫篆金文。鸟虫篆印装饰中的旁加花饰应该慎重,不能因为创作时随意加花饰而导致作品文字古怪,让人无法释读。像《天衡铭心之品》(图12)、《暗随流水到天涯》(图13)中的线条会在笔划转折处和笔划交接处加粗,古意浓厚;而《烟江书阁》(图14)、《白云山头云欲立》(图15)的“烟”字更与相邻笔划之间制造空间破除平均,与“白”字形成虚实对比,丰富了印面的艺术表现。

图12天衡铭心之品图13暗随流水到天涯图14烟江书阁图15白云山头云欲立

四、结语

任何一种艺术都无法脱离其生长的时代背景。因而必然被打上时代的烙印。篆刻艺术也是如此。一件艺术作品的时代性应该是时代背景,文化传承,社会风尚,代表性艺术家个人创造等综合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在当代的篆刻创作中,我们要继承传统,在传统中创新和发展。鸟虫篆的使用,不应该是一部分人看得懂,如何让鸟虫篆富有艺术趣味而又能被大众所接受,这值得我们每一个篆刻人去思考。

参考文献:

[1]郭沫若:《周代彝铭进化观》[M],《青铜时代》[M]附录二,人民出版社..P-.

[2]马国权:《鸟虫书论稿》[M],中华书局《古文字研究》[J]十辑,,P.[

3]启功:《古代字体论稿》[M],文物出版社,,P25.

[4]同2.P.

[5]曹锦炎:《鸟虫书通考》[M](增订版),上海辞书出版社,,P1.

[6]蔡叔子宴戈.曹锦炎、吴毅强:《鸟虫书字汇》[M],上海辞书出版社.,P.

[7]公孙郾,罗福颐:《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M],文物出版社,.编号.P34.[8]公孙秦,同7.编号,P35.

[9]畋弃,罗福颐:《古玺汇编》[M],文物出版社,,编号,P.

[10]长冥,同9,编号,P96

王张,同9.编号,p86.

[12]容庚:《自书考》[M],《中山大学学报》[J]年第一期.

[13]数据来自《鸟虫书通考》[M]初版,件统计数字为年所作.

[14]同5.

[15]张传旭:《楚文字形体演变的现象和规律》,,P19.

[16]红蓼词客.谷松章,《我说我印》[J],.

[17]般若堂,同16.

[18]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龙章风姿.同16.

[19]天衡铭心之品,暗随流水到天涯.方广强:《方介堪篆刻》[M],西泠印社出版社.[20]烟江书阁,白云山头云欲立.同19.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12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