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丨剪力墙稳定公式怎么得来的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高层建筑中重要的承重和抗侧力薄壁构件,除必须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刚度、承载力以及抗震设计时的延性外,尚应保证剪力墙的稳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稳定由整体稳定和墙肢(翼缘或腹板)局部稳定组成。本文因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以下简称《高规》)修订的需要,对剪力墙稳定计算公式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验证。
1剪力墙整体稳定计算公式
弹性压杆的稳定临界荷载可由欧拉公式表示为:
(1)
其中,Ncr为稳定临界荷载,E为压杆材料的弹性模量,I为压杆截面惯性矩,l0为压杆计算长度。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稳定计算应考虑混凝土材料的徐变、荷载的偏心和不均匀分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将混凝土弹性模量除以8,并假定上下端铰支,则其整体稳定公式可近似表示为
(2)
其中,Ncr为剪力墙顶部作用的竖向临界荷载,Ec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h为剪力墙层高。对于一字形剪力墙(即一字形独立墙肢),上式可简化为
(3)
其中,qcr为剪力墙顶部作用的竖向等效均布临界荷载,t为墙厚。
2墙肢局部稳定计算公式
由文献[2】可知,对不同边界约束的矩形弹性薄板,其稳定临界荷载可统一表示为:
其中,b为板受压边的宽度(见图1),t为板厚,E和μ分别为板材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K为不同边界约束板的屈曲系数。
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墙肢,同样将混凝土弹性模量除以8,则墙肢局部稳定公式可近似表示为
其中,β为局部稳定计算长度系数,β与K的关系如下:
(6)
计算长度βh的物理意义参见图1。
2.1三边支承墙胺的局部稳定计算公式
对于T、L,[、工形剪力墙的翼缘或T形剪力墙的腹板,除受到上下层楼板约束外,尚有一侧边受到正变方向腹板(或翼缘)的约束,可近似按三边铰支,一边自由的平板考虑,其屈曲系数为
当混凝土的泊松比取μ=0.2时,
(7)
将式(7)代入式(6)可得
(8)
为保险起见,将式(8)中的系数0.7减小为0.5,则得到钢筋混凝土三八支撑墙肢局部稳定计算长度系数
(9)
以及与之相应的屈曲系数
2.2四边支承墙肢的局部稳定计算公式
对于[、工形剪力墙的腹板,除受到上下层楼板约束外近似按四边铰支的平板考虑,其屈曲系数为
(11)
其中.m=1、2、3、4、5为整数。式(11)可表示为图2中的一组曲线(细虚线).起拄制作用部分曲线(细实线)的左下方即为稳定区(图中斜线区)。当
由图2可以看出,当h/b√2芝时,式(12)与式(11)很接近,但当h/6√2时,用式(12)计算的K值偏大,偏于不安全。为保险起见,将式(13)中的系数2减小为1.5,则得到钢筋混凝土四边支承墙肢局部稳定计算长度系数
(14)
以及与之相应的屈曲系数
(15)
由图2可以看出,h/b0.5时,式(15)与式(11)吻合良好,当h/b0.5时,式(15)计算结果偏于安全。由式(9)和式(14)可知,当b趋近于∞时,h/b趋近于0,β趋近于l,式(5)退化为式(3),说明当墙肢的宽度很大时,正交方向的腹板(或翼缘)对其约束很小,可忽略,三边支承或四边支承墙肢的临界荷载趋近于二边支承墙肢。当h趋近于∞时,h/b趋近于∞,β趋近于0(图3),三边支承墙肢的K趋近于0.25,由式(6)可知计算长度βh趋近于2b;四边支承墙肢的K趋近于2.25,由式(6)可知计算长度βh趋近于2b/3(图4)。说明当层高h很大时,墙肢局部稳定计算长度基本上不再随层高h增大而增大,而分别收敛于2b和2b/3,即墙肢局部稳定的计算长度主要依赖于墙肢的宽度b,而与层高h的相关性不大,这与整体稳定的计算长度直接依赖于层高的性质有明显区别。
3工程设计中的稳定计算及讨论
对于一字形剪力墙,整体稳定即为墙肢局部稳定,按式(3)进行稳定计算即可。对于T、L、[、工形截面剪力墙,既要考虑整体稳定,更需考虑墙肢的局部稳定,因此应按式(2)进行整体稳定计算,按式(5)和式(9)或式(14)进行墙肢局部稳定计算。
3.1稳定计算对轴压比的控制
定义轴压比为n=N/(Afc):其中N为剪力墙或墙肢的竖向压力设计值,A为剪力墙或墙肢的截面面积,fc为混凝士抗压强度设计值。根据式(2),整体稳定控制临界轴压比为
(16)
其中,i为剪力墙截面的回转半径。对于一字形剪力墙,根据式(3),整体稳定控制临界轴压比为
(17)
根据式(5),墙肢局部稳定控制临界轴压比为
(18)
应该指出,《高规》中定义的剪力墙轴压比仅考虑重力荷载,而本文定义的轴压比考虑重力荷载与侧向荷载的组合,因此其他条件相同时前者总是小于后者。
3.2稳定计算对墙肢高厚比的控制
(1)一字形独立墙肢的高厚比
图5示出墙体稳定计算对一字形独立墙肢高厚比的控制效果。可以看出,随轴压比增大,稳定计算所得的墙肢允许高厚比明显减小;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在相同轴压比下由稳定计算所得的墙肢允许高厚比也明显减小。对于厚度取层高的1/16的墙肢,轴压比大于0.6时仍应计算墙肢稳定;对于厚度取层高的1/20的墙肢,轴压比大于0.4时即需计算墙肢稳定;若底部加强区墙肢厚度取层高的1/12且按《高规》要求控制轴压比时,则墙肢稳定一般可满足要求。
(2)T、L、[、工形剪力墙墙肢的高厚比
图6示出墙体局部稳定计算对T、L、[、工形截面墙肢高厚比的控制效果。可以看出,随轴压比增大,或h/b减小(即b增大),局部稳定计算所得的墙肢允许高厚比明显减小;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在相同轴压比下由局部稳定计算所得的墙肢允许高厚比也减小;其他条件相同时,四边支承墙肢的允许高厚比大于三边支承墙肢。对于厚度取层高1/20的墙肢,轴压比大于0.5(三边支承)和0.6(四边支承)时仍应计算墙肢局部稳定;对于厚度取层高1/25的墙肢,轴压比大于0.3(三边支承)和0.4(四边支承)时即需计算墙肢局部稳定;若底部加强区墙肢厚度取层高1/16且按《高规》要求控制轴压比时,则墙肢局部稳定一般可满足要求。
图6局部稳定计算对T、L、[、工形剪力墙墙肢高厚比的控制效果
3.3整体稳定或局部稳定控制的条件
对于T、L、[、工形剪力墙墙肢,究竟是整体稳定还是局部稳定起控制作用,可由式(16)与式(18)等式右边相等的条件得到:当符合式(19)时,整体稳定起控制作用,反之则局部稳定起控制作用。
(19)
对于三边支承墙肢,由式(9)可将式(19)的条件转化为
(20)
对于四边支承墙肢,由式(14)可将式(19)的条件转化为:
(21)
由式(20)和式(21)可知,当h/b较大(即层高h较大)和截面回转半径i较小时,整体稳定有可能起控制作用,现举例说明如下:
设剪力墙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分别为C30和C50,L形剪力墙翼缘和[形剪力墙腹板的截面高度均为3m,厚度均为0.2m,正交方向翼缘的厚度也均为0.2m,取正交方向翼缘的截面宽度b1分别为0、0.5m、1m和3m(假定[形剪力墙的两个翼缘截面宽度相等),当层高由小到大不断变化时,分别计算局部稳定荷载和整体稳定荷载控制的轴压比,结果示于图7。
各图中,b1=0代表该墙肢无正交方向翼缘,即为一字形独立墙肢,其曲线与其他曲线均不重叠且数值明显小于其他曲线,即允许轴压比明显低于其他情况(L形或[形剪力墙)。该曲线上,当h=3m、4m、5m,即t/h=1/15、1/20、1/25时,稳定荷载控制的轴压比分别为0.92、0.52、0.33(C30混凝士)和0.66、0.37、0.24(C50混凝土)。
b1=0.5m、1m和3m的各曲线起初阶段均重叠,后逐步分叉。重叠部分即为局部稳定控制阶段,分叉阶段即为整体稳定控制阶段。各种情况下b1=3m的曲线均无分叉,即均由局部稳定荷载控制,说明当正交方向翼缘截面宽度为3m时,均不必进行整体稳定计算。b1=0.5m时,L形和[形剪力墙的分叉分别发生于h=7.2m和h=2.9m时;b1=1m时,L形和[形剪力墙的分叉分别发生于h=22.1m和h=8.2m时。当h=4m、5m、6m,即t/h=1/20、1/25、1/30时,L形剪力墙稳定荷载控制的轴压比分别为0.79、0.60、0.50(C30混凝土)和0.56、0.43、0.36(C50混凝土)。当h≤5m时,[形剪力墙稳定荷载控制的轴压比一般均大于0.9,此时基本已无进行稳定计算的必要,只有当层高特别大时,才有必要计算墙体的整体稳定(而不必计算墙肢局部稳定)。根据上述分析,为方便设计,可只对截面高度或宽度小于0.8m的T形、L形、槽形、工形剪力墙进行整体稳定计算。
图7由稳定计算控制的L、[形剪力墙允许轴压比算例
4结论
(1)一字形剪力墙只需考虑整体稳定,而T、L、[、工形剪力墙既要考虑整体稳定,更需考虑墙肢的局部稳定。
(2)剪力墙的整体稳定可按式(2)或式(3)计算。为设计方便,可只对截面高度或宽度小于0.8m的T形、L形、槽形、工形剪力墙进行整体稳定计算。
(3)T、L、[、工形截面剪力墙的翼缘或T形截面剪力墙的腹板可按三边支承进行局部稳定计算,计算公式按式(5)和式(9);[、工形截面剪力墙的腹板可按四边支承进行局部稳定计算,计算公式按式(5)和式(14)。
(4)当层高与墙肢截面宽度之比较大时,墙肢局部稳定的计算长度主要依赖于墙肢的宽度b,按本文建议公式,三边支承和四边支承墙肢的局部稳定计算长度分别收敛于26和26乃。
(5)分析结果表明:当底部加强区一字形独立墙肢的厚度取层高的1/12,其他墙肢的厚度取层高的1/16,且按规程JGJ3要求控制剪力墙轴压比时,剪力墙稳定一般可以满足要求;而当一字形独立墙肢的厚度取层高的1/20~1/16,其他墙肢的厚度取层高的1/25~1/20时,不能确保剪力墙稳定满足要求;有必要通过稳定计算调整墙肢厚度。
参考文献
JGJ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徐芝纶.弹性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部分素材整理于网络,侵删。
整理编辑:得天建筑,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q/9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