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长石闪石等翡翠的定名探讨

摘要

翡翠是最常见的玉石品种,主要由硬玉或由硬玉及其他钠质、钠钙质辉石(如绿辉石、钠铬辉石)组成,可含少量角闪石、长石、铬铁矿等矿物。近年来,在市场上中成分复杂的翡翠类玉石屡见不鲜。为了探讨此类样品的定名方法,本文选取了硬玉加长石、硬玉加闪石两种物质成分组合的样品。分别对它们进行外观观察、基础数据测试、矿物结构放大检查以及红外测试等分析方法,判断其物质成分含量,最终进行准确定名。借此为成分复杂的翡翠类玉石,其统一有效的命名原则建立提出建议。关键词:翡翠;长石;闪石;定名

1、前言

翡翠是一种多矿物集合体,长期以来深受大家的喜爱。据国家标准[1],翡翠主要由硬玉或由硬玉及其他钠质、钠钙质辉石(如绿辉石、钠铬辉石)组成,可含少量角闪石、长石、铬铁矿等。近年来,随着翡翠价值的不断攀升,且重要产地缅甸战乱、矿难等事件频发,高档原料资源日渐稀少。市场中,尤其是云南、四会、广州等批发市场,成分复杂的翡翠类玉石品种不断涌现。这类玉石通常质地较粗,颜色分布不均匀,如一些干青的串珠、花件等饰品。消费者购买到这类饰品送检,很有可能出现不能定名为翡翠的情况,从而给消费者、商家带来极大的困扰。

本文从市场中收集到成分复杂的多件样品,旨在分析其外观特征、物质成分组成等,并进行准确定名。从而探讨总结针对成分复杂的翡翠类玉石应该如何进行定名的方法。

2、样品测试分析

样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硬玉加长石的组合(样品标号为CF-1、CF-2、CF-3、CF-4、CF-5),另一类是硬玉加闪石的组合(样品标号为SF-1、SF-2、SF-3、SF-4)。下面通过各项宝石学测试分析,介绍其鉴定特征。

2.1样品描述

测试样品的形状、颜色、透明度、光泽及重量等情况见表1、图1。

这两类样品外观上颜色斑杂,矿物颗粒粗大,多为微透明、不透明。其中CF-1、CF-5、SF-2、SF-3和SF-4等样品因矿物成分复杂,矿物颗粒之间硬度差异造成表面凹坑、缝隙较多,光泽较天然翡翠的玻璃光泽弱,呈弱玻璃光泽。其他样品主要呈玻璃光泽。

2.2常规仪器测试

采用净水称重法对样品进行了密度测试,用点测法进行了折射率测试,并用紫外荧光灯观察了样品在长短波紫外线下的发光特征,测试结果见表2:

根据国家标准[2],翡翠的折射率点测常为1.66,密度为3.25—3.45g/cm3。与翡翠共生的长石类矿物,折射率点测常为1.52,密度为2.60—2.63g/cm3。与翡翠共生的闪石类矿物,折射率点测常为1.61,密度为3.10—3.20g/cm3。

2.3放大观察

在翡翠中的共生矿物长石常以脉状、条带状、粒状分布于硬玉颗粒中,呈白色、灰色或无色,透明度较硬玉矿物高[3]。而另一种闪石矿物,主要以黑色团块状、斑状交代硬玉颗粒,打光呈不透明状,严重影响翡翠的净度和价值[4]。

利用20倍-30倍显微镜分别对样品进行了放大观察,样品的结构特征及描述见图2、表3。

2.4红外测试分析

为进一步确定样品在物质成分上的差别,笔者对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仪的测试分析。采用Nicoletis1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测试条件:ATR(iD7)衰减全反射法,分辨率为8cm-1,扫描次数为32次,测试范围为-cm-1。

选取样品结构成分不同的地方进行测试,其中CF-1至CF-5等5件硬玉与长石组合的样品主要显示出硬玉和长石的红外吸收谱线;SF-1至SF-4等4件样品主要显示硬玉和闪石的红外吸收谱线(见图3)。

No.3样品定名分析

因翡翠等宝玉石样品在检测中主要为无损测试,因此对成分复杂的样品应采用整体外观观察、显微镜下结构分析、密度测量、红外光谱成分测试等方法进行综合地分析判断。

据国家标准[1],天然产出的多组分珠宝玉石材料,特别是天然玉石,应以其主要组分的矿物(岩石)名称,由各自所占比例,按少前多后的原则进行定名,如:“角闪石-硬玉”或“含角闪石硬玉”。

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矿物成分的玉石组合,结合翡翠的密度范围(3.25-3.45g/cm3),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次要矿物在10%以内,不参与定名。如翡翠中长石含量为10%,密度为3.33*0.9+2.6*0.1=3.g/cm3。

(2)次要矿物在10%-30%,参与定名,含“次要矿物”+“主要矿物”。如翡翠中长石含量为30%,密度为3.33*0.6+2.6*0.4=3.g/cm3。

(3)次要矿物含量超过30%,以各自所占比例,按前少后多的原则进行定名。如钠长石-硬玉、硬玉-钠长石。

综合对各样品进行的各项测试及含量分析,其各自定名见表3。

综上所述,两批共九件样品只有一件可以直接定名为翡翠。其它样品则需要根据所含矿物的多少进行具体分析,最终综合得出定名结果。

四、结论

本文针对市场中成分复杂的翡翠类玉石品种,通过样品整体特征观察、常规数据测试,结构特征放大检查、物质成分测试等方法进行综合检测,得出如下结论:

(1)对此类样品,首先应该进行整体特征观察及描述,观察其颜色分布特征、光泽是否有差异,透明度是否一致等,大致判断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成分以及含量。

(2)其次应对样品进行各项基础数据的测量,如折射率、密度、荧光特征等。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折射率测量时需要多选取几个成分不同的地方。密度测量时,应尽量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3)应对样品进行结构特征的显微观察,尤其对于具有光泽差异、透明度差异的地方,分析其矿物颗粒的分布特征,结合折射率的测试结果,判断样品中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分布。

(4)在对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检测其物质成分时,应多选取几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特征点进行测试。

(5)样品测试完毕,应根据各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样品中所含的物质成分以及各成分在样品中所占的含量,最终进行准确定名。

翡翠价格居高不下、原料稀缺等情况,造成市场中成分复杂的品种越来越多。如何在无损的情况下,对此类样品进行准确的命名,以便将它们与传统翡翠在品种上、价值上进行区分,是从事珠宝玉石检测工作、翡翠市场交易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类鉴定工作形成科学有效的体系、统一认可并参照执行的标准将对规范翡翠玉石市场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珠宝玉石名称

[2]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珠宝玉石鉴定

[3]张正.缅甸翡翠中的长石矿物及其对翡翠质量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5

[4]徐志,陶专,解永顺.翡翠的矿物组成及其宝石学意义[J].地质找矿论丛,,22(1):35-39

[5]张正义.珠宝与科技——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6]欧阳秋眉.翡翠的矿物组成[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18—25

GTC原创,作者:张余,已发表在《超硬材料工程》杂志,转载请注明出处。

课程在线报名登记

点击登记

培训--、、

方老师:;林老师:

现场报名点:

1.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号2号楼4楼教务部

2.GTC各实验室前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11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