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疫rdquo境中的教与
CTER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全国各高校及中小学面临延期开学、居家自主学习。如何在长时间、大规模的“宅家”行动中落实并科学推进“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成为一项艰巨挑战。“疫”有尽,学无涯。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推出“‘疫’境中的教与学”专题,邀请教师教育学科领域专家及一线名师,发出教师教育者的声音,守护您的“教与学”。▎▍▍▎今天为您带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袁丽副教授“疫”境中的思考:在线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停课不停学”的班级管理创新▽▽▽作者简介袁丽: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班级(Class)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原则上是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不仅是学生接收知识教育的环境,也是学生社会化的环境,具有“空间性”,包括物理空间、关系空间、心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物理空间是指常规的学校班级是以教室(Classroom)为区隔及承载的,同时也通过教室文化的建设而促进其他空间的丰满。关系空间是指在班级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同伴关系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其他社会关系。心理空间是指在班级人际空间的基础上形成的班级所有成员的归属感(senseofbelonging)、情感联结(personalattachment)和价值肯定(tofeelvalued)。文化空间是指在前三种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了班级精神内核、衍生制度、行为表现、物质承载的复合体系,也称之为“班级文化(classculture)”。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所有或大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达成育人目标,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当然也存在着需要不断突破的切入点。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班级中所有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工作的协调者。班级文化建设的体系几乎涵盖了班主任的所有工作,甚至可以说,班主任的所有工作都是在为班级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在线学习改变了面对面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方式,也超越或丰富了常规时期班级的概念。在线学习拓展了班级物理空间的时空性,从常规的班级拓展到了“空中班级”、“在线班级”、“资源班级”。在线学习丰富了班级关系空间的多元性,家校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的互动更加活跃。那么,班主任如何在这个非常规的阶段因时而变,找到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生长点,通过可实施的行动策略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值得探讨。
1.在线班级的精神文化巩固
没有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就没有魂,即使活动看上去热闹,也不能对学生成长和班级发展起到实际意义上的推动作用。班级的精神文化可以是丰富的、多样的,是班级共同价值观和愿景的体现,往往通过班训、班级口号等体现出来,而任何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核都应该基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育人目标,因此,“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个人行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也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表述,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这一阶段恰可以成为提升班级成员道德修养或至少是认知与情感水平的“窗口期”。比如说,在这次全民抗疫的过程中,涌现出那么多看似平凡实则非凡的人物,无论是专业领域中的院士、专门岗位上的医护,还是直言不讳的作家、冒险工作的快递小哥,他们的作为诠释了这八字精神,这是开展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最好实例、最佳取材。班主任除却在这一阶段繁琐的管理性工作(填报汇总本班的疫情报告、协调各种通知及安排等)之外,非常有必要静下心来引导学生在精神领域的提升。以“班主任的一封信”、一次在线主题班会、一场在线主题演讲、一场在线仪式等等形式,都可以有目的的承载这一精神文化建设性目标,也可以让超越了空间的班级生活仍然具有仪式感,让学生有归属感,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另外,厚生与良心教育、生命与关爱教育等,都可以成为班级精神文化提升教育的主题与切入点。班主任对主题的洞见与在线活动策略的设计也是对班主任工作专业性的挑战。
同时,从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性来看,成熟的儿童观、真挚的教育情怀以及人格精神的感召力是影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人为因素,其中教师人格精神的影响格外显著并且在班级里具有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尊重生命、关爱他人”是这一个阶段教育需要特别传递给学生的理念,也有必要成为这一阶段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个焦点,班主任本人并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关爱家人、关爱班级同学、关爱特殊人群(例如疫区民众、弱势群体)等,这些都会在年轻的心灵中种下友善的种子,而班主任的榜样力量就是彰显于关爱每一位学生,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9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