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写作清晰度的麦金太尔三法则
麦金太尔(MichaelMcIntyre)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他提出了著名的写作清晰度三法则:有机变化法则(theorganic-changeprinciple)、相干排序法则(thecoherent-orderingprinciple)、显式直白法则(theexplicitnessprinciple)。本文对这几个法则进行解读,希望对作者写出更容易理解的论文有所帮助。
麦金太尔的文章中,居然有中文例子(McIntyre,)说成“你若当真,我便当真”,而不说成“你若当真,我也会”——麦金太尔有机变化法则(Theorganic-changeprinciple)先看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如果你当真,那么我也当真”。这里,“当真”一词重复出现。第二个例子是“小石子落在水面会产生涟漪,小雨滴落在水面也产生涟漪”。这里,“涟漪”一词重复出现。
站在高中作文的角度,一个单词重复出现显得缺点文采,但科技写作上则需要严谨,该重复的时候必须重复。对同一事物应使用相同的术语,对相似或可比的事物可使用相似的术语,对不同的事物才使用不同的术语。这便是有机变化法则所要求的。
如果将第二个例子改为“小石子落在水面会产生涟漪,小雨滴落在水面也产生小波浪”,那么读者会琢磨“小波浪”和“涟漪”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就会带来不必要的思考。在一个句子或段落中多次使用同一个单词表达同一个意思没有错。如果试图使用不同的单词,读者会觉得第二个词有稍微不同的意义。
除了词汇需要满足有机变化法则,语气和写作的其它方面也需要满足。例如,字体、语法、数据、表格和图形的风格,不该变的不变,该变的适当变化。就像歌星唱歌,不能无缘无故由男高音变成男低音。即使不得不有突然变化,也需要有所提示,如同我们行车的道路突然变窄,需要有过渡路段,需要有路牌提示一样(见下面的相干排序法则)。
如果我们有三个独立的原因来解释为什么我们更偏向于对结果的某一种解释,那么用相同的语法来表达这三个独立原因。这样读者对结构熟悉后,就可以专注于内容。
原来,生物演化的过程是缓慢而渐变的。生物的形态也是渐变的。比如说一棵参天大树,必然枝繁叶茂,而不是直接从粗大硕壮的大树干上长出很多叶子。人的认知能力也适应了这种有机变化原则。正因为如此,有押韵的古诗能朗朗上口,流传百世。音乐之所以成为世界的普适艺术,也是因为通过柔和的曲调来满足有机变化原则。
麦金太尔指出,为了适应人的认知能力,写作也需要满足有机变化原则,这样,读者能更清晰地理解所表达的意思。相干排序原则(Thecoherent-orderingprinciple)相干排序是指,引入任何新的元素之前,需要建立上下文关系。这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个层面的意思是,不同内容之间的前后顺序需要满足一定的相干或连贯性要求。论文的一种整体结构——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自然满足这种要求。其它材料排序时,可以参考如下原则:1)承前启后顺序,即被用到的放在前面。
2)因果顺序,即原因放在前面,推理放在中间,结果放在后面。
3)时间顺序,即先发生的放在前面。时间顺序也可以推广到空间或尺度顺序,如由近到远,由窄到宽,由小到大,由低到高。
4)由次要到重要的顺序,因为最后的容易被记住。重要的东西尽量别放在中间。
5)由浅入深的顺序。这是因为,先理解能理解的,才能进入深奥的内容。
6)由简入繁的顺序。这和由浅入深的道理相似。
7)背景、内容、结论顺序。这是一种自然的逻辑顺序。
第二个层面的意思是,相邻两个单元(句子、段落、章节)具有相似性、相关性或无关性时,需要有过渡词、过渡语句或过渡段落之类的提示,是指单元之间过渡要顺利完成。
为了理解这一原则,设想我们开车时需要经过两条前后链接的道路。肯定会有指路牌提示这种链接。比如说,提示是前一条路的延续(延续到另一个县市),提示由普通公路进入高速公里等。
恰当的过渡词句可以让读者看出上下文关系,主题或论点与上一单元相比是否有变化。例如,前后有逻辑关系时,用“正因为如此”、“于是”、“结果表明”等过渡词。前后情况不同时:,用“然而”、“相反”等过渡词。前后情况相似时,用“类似的”、“同理”等过渡词。后面对前面是补充时:用“此外”、“另一方面”等过渡词。
如果相邻大段之间有意思的转折,可以用过渡段落来交代上下文关系或转折。例如,“以上我们介绍了...,下面我们分析...”。对于大纲级别的相接,如由一章到另外一章,那么可以通过小结来总结这一章有什么,会在下一章用到什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对一些具有平行地位的内容,使用并行法则介绍。具体而言,如果你有几项地位平行的内容需要介绍,那么分成地位平等的段落,用相同的语气和风格逐一介绍这些平行的内容。并行结构使文本更容易阅读,因为读者熟悉这种结构。介绍一个论点时,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应该串在一起,而不是被无关的内容介绍打断。例如,用于解释一件事的两个原因应该一个接着一个的出现,而不能被隔开。显式直白法则(Theexplicitnessprinciple)显式直白原则是指非常明了地、直白地表达自己的主意和其它基本元素,不能遮遮掩掩,不能隐含有需要读者猜测的意思,不能有歧义。通俗地说,就是直来直去地表达你的主意,避免绕来绕去。学术论文不是小说和散文,不能将论文写成曲折动人的风格。这里举几个如何遵循显式直白原则的例子。1)对专业术语进行解释一些专业术语不一定为大多数读者所熟悉,因此需要解释。尤其同一个术语在不同领域有不同意义时,应指出你是指哪个意思。例如,“我们这里指的射线,是指一种粒子流,不要与数学上带单向箭头的线段混淆”就指明了你这里的“射线”代表了什么意思。2)合理使用缩写语应尽可能减少缩写语的使用。必要时,必须对你的缩写语代表什么进行说明。例如,你认为PDF代表了probabilitydensityfunction,但许多读者却会误解为你指文档的pdf格式,除非你说明。即使在论文开始部分有说明,在较远的地方出现时应进一步指出在什么地方有说明。3)按约定使用数学符号并进行说明即使你所在的学术圈子熟悉了一个符号的意义,但别的方面的读者一般不熟悉,因此必须给出说明。对于特定意义的符号,必须用人们普遍使用的符号表示。例如,如果所在行业普遍使用f表示频率,那么你就不能使用g表示频率。4)谨慎使用代词最含糊的用词是“它”、“这些”和“以上”等代词。不熟悉问题的读者其实搞不清这个代词是指前面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名词,还是前面一句话,甚至是前面一段话。尽量用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清晰重复来代替代词。5)对于数据,一定要给单位没有单位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单位的使用应使得数字最短、数值最小且最容易记忆。例如,你介绍卫星的过顶时间时,用秒表示单位则数值太大,用光年表示则数值太小,应以分作为单位,如“卫星过顶时间为15分钟”。尽可能采用直观的单位。例如,你在做科学计算时,用的是弧度单位,但表述结果时,应改为度作为单位,因为度比弧度更直观。6)对于需要准确表述的规律或论点,准确使用限定词英语拥有定冠词、单复数和时态等对你要表达的特定意思进行限定。如果是中文,那么需要添加必要的限定词实现同样的效果,哪怕显得很啰嗦。如果在中文中需要用复数表示,那么至少在开始的地方使用“所有”等限定词限定。总是可以找到一种表示方式,让读者看得出是指所有、某些还是某一。7)让标题准确反映论文中心思想布雷特?门斯(BrettMensh)和康拉德?科尔丁(KonradKording)总结出了写好结构化论文的10条规则。其中第一条涉及标题。门斯和康拉德?科尔丁指出,标题是论文的第一个元素,读者最先看到论文的标题。你的论文本身的目的不是像报表一样堆砌所有数据和其它结果,而是需要从复杂的数据中提炼出重要的结论。他们还指出,如果你涉及的问题较多,就需要对许多信息进行分析,看哪一方面更重要,看能否凝练出一条具有高度概括性(multi-facet)的“单一问题”标题。读者们很难记住许多事情,但也许能记住一条信息。显式直白法则要求,不能使用双关语、标题党之类的方式构造学术论文的标题。参考文献
McIntyreME,Lucidityprinciplesinbrief,,updated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