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录更年期健忘

健忘属于一种临床证候,诊断并不困难,为脑力衰弱、记忆力差,遇事易忘的一种病症。中医称之为“喜忘”,“善忘”。更年期健忘症是女性在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因卵巢功能衰退至消失而产生神经、精神状态的失常,生殖泌尿、免疫功能、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等一系列临床证候群其中之一症状,称之为更年期健忘症。其很少孤立出现,临床多伴见其他症,如失眠、心悸、潮热汗出等。

一、病因阐述

《灵枢·大惑论》“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

《灵枢·厥病》“厥头痛,意善忘。”

《灵枢·癫狂》:“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

1.肾精与记忆的关系

《内经·上古天真论》提示了女子更年期即“七七任脉虚衰,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素问·五脏生成篇》“诸髓者皆属于脑”

《灵枢·海论》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2.心神与记忆的关系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二、近现代医家观点

李中梓《医宗必读·健忘》心不下交于肾,则火乱其神明;肾不上交于心,精气伏而不用。火居上则因而为痰;水居下则因而生躁,扰扰纭纭,昏而不宁,故补肾而使之时上,养心而使之善下,则神气清明,志意常治,而何健忘之有。”

唐容川《内经精义》:“事物之所以不忘,赖此记性,记在何处,则在肾经。益肾生精,化为髓,而藏之于脑中。”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多忘者,心虚也。心主血脉而藏于神,若风邪乘于血气,阴阳不和,时相并隔,乍虚乍实,血气相乱,致心神虚损而多忘。”

曹孝忠《圣济总录》“健忘之病,本于心虚,血气衰少,精神昏愦,故志动乱而多忘也……愁忧思虑则伤心,心伤则眷忘。”

《临证备要》:“治健忘者必交其心肾,使之神明下通于肾,肾之精华上升于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神定气清,自鲜遗忘之失。”

陈士铎《辨证录·健忘门》“夫心肾交而智慧生,心肾离而智慧失。人之聪明非生于心肾,而生于心肾之交也,肾水资于心,则智慧生生不息,心火资于肾,则智慧亦生生无穷。苟心火亢,则肾畏火炎而不敢交乎心;肾水竭,则心恶水干而不肯交于肾;两不相交,则势必至于两相忘矣。”

三、作者观点

历代医家对健忘之病因病机的认识大抵责之以心脾肾虚损或失调者居多。总之认为本病与心、肾有关,从心肾论治为多,对40岁以上的人,尤其女性,因阳气渐衰,肾精亏损,脑髓失充,易诱发本病,故建立益肾养心治疗原则。

医案:黄某,女,56岁。初诊患者绝经3年,生育一胎史。近半年出现记忆下降呈进行性加重,甚则有时转身即忘,遇事陡然忘之,费力思索不得。症见患者精神不振,面色不华,形体消瘦,夜卧欠安,易醒多梦,伴耳鸣头晕,心悸不宁,胃纳尚可,察其舌质红、苔薄白;诊其脉象细数。

辩证:此为年过七七,天癸已竭,肾精亏于下,髓海失养于上,则记忆下降,头晕耳鸣,精神不振;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肾不交则心失所养,神无所居则不寐;肾气不足,阴亏内热则舌质红、苔薄白,脉象细数。法当益肾养心,交通心肾。方用协定宁神方合交泰丸方出入。

开方:桑椹子30g,女贞子30g,夜交藤30g,景天三七30g,丹参30g,香元10g,香附10g,小川连3g,肉桂3g,莲芯6g,全当归10g,五味子5g,酸枣仁10g,茯苓10g,茯神10g,枸杞10g,菊花10g。

二诊:症见头晕耳鸣,记忆改善不显,诸事转身既忘。察其舌质红、苔薄;诊其脉象细。此乃肝肾阴亏,髓海失养。在原方基础上加莲芯6g,灵磁石30g,生牡蛎60g,山萸肉15g,酸枣仁10g。7剂后,又在原方上加天麻10g,泽泻15g。

三诊:患者服药后夜卧已安,记忆好转,反应敏捷,头晕耳鸣亦缓。察其舌质淡红、苔薄;诊其脉象细。此乃病机同前,治仍原方基础上加红枣10g,淮小麦30g。

注:女贞子、桑椹子有滋补肝肾之效,据现代医学研究,可提高女性激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夜交藤有滋补肝肾安神之力;

丹参有益气活血,补血安神之能,“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历代广泛用于治疗妇科疾病;景天三七有镇静安神、止血化瘀之用,现代药理提示可能有黄酮类成份存在。

酸枣仁、红枣、淮小麦养心安神;

灵磁石、生牡蛎滋阴潜阳以重镇安神;

山萸肉、天麻、泽泻以补肾泻肝平调阴阳。

参考文献;[1]叶玉妹.从心肾论治更年期健忘症[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08):54-5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688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