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日本首相叫好的漫画,究竟说了什么
本期主题
如果二战日本有了原子弹?
也许你会觉得好笑,以为是低幼的YY。但看完就不一定笑得出来了。
漫画《次元舰队》
作者——川口開治上次的文章给大家介绍了《阿基米德的大战》,并提及了另一部类似的漫画作品《次元舰队》。这两部作品的类似,主要在于通过架空历史,展现了部分日本人对二战的看法。但差别其实更明显。《阿基米德的大战》基本还是试图从武备层面改变历史,而且脑洞越来越大,从喷气式战斗机到导弹战列舰,大致仍是在技术的层面进行国防科普。比较适合狭义军迷阅读。《次元舰队》则触及到内政、外交,人心、体制,文化、战略的微妙关系。深刻性与影响力均远远超越了《阿基米德的大战》。由川口开治创作的《次元舰队》,从年起,连载十年。第三年即获得讲谈社漫画赏。单行本累计销售量在短短五年内突破千万册大关。想想日本的人口总数,就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还在认为漫画就是喜羊羊、光头强的时候,日本的升斗小民、内阁大臣,都开始追看这部评论家认为足以媲美纯文学作品的深度漫画。曾出任日本首相的自民党干将麻生太郎,公开表示,日本的政治家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因为人气火爆,在连载开始的第四年,前六卷半内容改编拍摄了26集的动画连续剧。如果说《阿基米德的大战》帮助我们揭开了窥探日本历史文化伏流的一角,《次元舰队》才是真正的冰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座已经矗立二十年的冰山。探秘
一部PK纯文学的严肃漫画
故事开始于X年的6月初。因为拉美发生动乱,危及日本侨民安全,日本海上自卫队决定派出一艘神盾舰“未来”号,前往厄瓜多尔护侨。横渡太平洋的途中,这艘军舰遭遇时空乱流,穿越回了二战,正好赶上中途岛海战,还阴差阳错地救了一名受伤落水的旧日本海军情报少佐草加拓海。在现实世界中,日美是盟国。但在历史上,日美却是敌国。究竟该帮哪一边呢?答案是谁也不帮。之所以谁也不帮,理由非常简单,如果改变了历史,他们生活的“未来”就将不复存在。这艘船上的人们将彻底成为时空流浪者,永远失去他们的家庭和世界。但是,历史已经改变。因为未来号无法再穿越回去,不得不学会生活在二战时代。其存在本身已经成为对历史进程的重大变量。同时,那位本该阵亡于中途岛海战的草加少佐,现在不仅活了下去,还在未来号的图书室里,阅读了大量史料,预知了瓜岛的惨败,大和号的沉没,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攻击,以及最终的彻底战败。“既然知道了未来,就不能也无法逃避。”不难想象,草加决定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改变历史的进程,就等于间接摧毁未来号上的人们生活的那个世界。未来号的副舰长角松洋介坚决捍卫自己生存的世界。但为了在二战时代生存下去,又不得不依赖草加。并因为草加,相继见到了山本五十六、米内光政等巨头人物。米内光政还亲自登上了未来号。面对米内,未来号的舰长梅津三郎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作为日本人,虽然来自21世纪,还是无法坐视同胞的死亡。故而,未来号决定帮助二十世纪的日本,即便因此失去自己的未来,也在所不惜。没想到,米内却说:无此必要。未来号只需静静停泊,直至朽烂。原来,米内认为,日本远未做好主宰亚太的准备。整个国家,都在眺望海市蜃楼,穿着不合身的军国主义大衣,像幼童一样机械起舞,所以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国民缺乏强悍的意志,无法自我切筋断骨,刮骨去毒。”失败与挫折,反而能让他们冷静反省。借助未来号的新技术打赢战争,是太过机会主义的执念。最终,对日本,对世界都有害无益。“希望这场战争中牺牲的生命,能让百年后的日本重生。”似乎是觉得漫画中的台词不够给力,动画片中使用了力度更大的台词。“日本国民距离帝国主义,还有一百年的距离。”在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前,帮助军部赢得战争,是日本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所以,日本真正需要的不是未来号,而是未来号上的各位。各位的价值也不是打赢战争,而是在战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日本。于是,米内和角松结成同盟,合力阻止草加的机会主义躁动。然而,草加的计划却并非依赖新技术或预知信息作弊,打赢几场战斗,搞一场机会主义式的胜利。他要做的事情,恰恰是寻找一条不需要切筋断骨,但也要非常艰难,艰难到可以让部分国民自省自新的新道路。作为一名情报参谋,草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将最重要的信息匹配给最重要的人。草加心中的重要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海军的在位将领山本五十六。一个是陆军的在野将领石原莞尔。草加通过山本,推动战略收缩,主动后撤,以空间换时间。接着,他再对接石原莞尔,借助石原的超级大脑,让争取到的时间得以发挥作用。石原迅速拿出了新的战略计划:新计划
全面收缩中国战线,放弃的领地既不给汪精卫,也不给蒋介石,而是给第三方。这样,中国才可能陷入新的内战,进而牵动苏美之间的矛盾。接下来,全力建设伪满洲国。对内进行体制改革,利用人的私欲达成公益目标,借助市场的力量和人性的驱动力,重新启动大陆殖民计划,以大庆油田项目为核心,推动全新的再工业化进程。最终目的则在于,举全力研发原子弹。有了大庆油田,就不怕美国的资源封锁。有了原子弹,就可以冰冻大国热战,跳出日本不擅长的持久性总体战。这样,日本就可以确保其在西太平洋和东南亚的霸主地位。但是,从中国内陆大规模撤军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所以,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刺杀伪满洲国的儿皇帝溥仪,制造动乱。这样就可以用平乱为理由,顺势将陆军主力收缩回伪满洲国。草加带着这个新计划飞往长春,亲手刺杀溥仪。角松洋介则一路追踪,去阻止草加。但是,就在追踪的过程中,角松却亲眼目睹了童年父亲的葬礼。而轧死角松父亲的正是追踪成年角松的海军人员。一个已经没有自己的未来,还值得捍卫吗?角松带着各种困惑,继续追踪草加。此后,经过无数明争暗斗,摊牌妥协。从军内到宫内,从民间到政府,各派精英逐渐达成共识,决定合力阻止日本的毁灭,共同塑造一个全新的未来。但是,这个未来并不容易塑造。规避已知,只是迎来更多未知。山本依然殒命,只是比历史上多活了两个多小时。大和、武藏的命运,也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草加,以及除角松外的所有未来号舰员,全部在激战中相继死去。角松虽然活了下来,却失去了腿部行走能力,永远只能坐在轮椅上。但是,新时代还是来临了。靠了一枚在公海上示威性引爆的原子弹,日美和解达成。但是,这并非没有代价。因为东京大空袭、原子轰击都没有发生,所以,不难想象,对这个和平,日本国内很多人并不买账。“人们对日美和解非常不满,认为失大于得。许多人批评政府没有对美帝战斗到底。那些没有经历过战火,没有悲惨体验的人,批评尤其毒辣。”自然,也没有对失败的深刻反思,没有战后的经济突飞猛进,没有体制的深层改变。太平洋上依然暗流涌动。只是因为日美都有了核武器,才让大国之间暂时不再轻易动武。整个国家,全靠当年结束战争的幸存者勉力维持。至于还能维持多久,则谁也说不清楚。不知不觉,又到了X年的6月。日本派出四艘神盾舰,去参加太平洋公约组织的联合军演。其中一艘就是未来号。未来号的所有舰员奇迹般地再次齐聚一堂。只是少了角松。这个时候,角松才明白,之所以只有自己活了下来。是因为这个世界里,只有自己死了。果然,一个世界里不能够同时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军舰逐渐远去,年迈的角松隐身在人群中,以海军的脱帽礼相送,直到所有人都已离去,直到军舰也不见踪影。“当天启航的舰艇无一失踪,全部准时抵达夏威夷的珍珠港。”两个世界,究竟哪个更好?失败,胜利,和解,究竟意味着什么?无解,还是有解?每个人心中各有答案。那么,作者要探寻的答案又是什么呢?对此,川口在单行本中说:“在时代的转变之间,人性之中有哪里改变?有哪里不变?是我有意探讨的主题。”正如书中山本五十六看到新式飞机后,询问飞行员的训练周期。当得知需要四到五年时,山本说:“尽管飞机的科技可以进步,但人是不会变的。”我们可以不认同作者的史观,但不得不重视作者的表现手法和思考深度。在单行本的书后,常常有很多专业历史知识的科普。有时候,还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思考下面这样的问题。
包括书中对各种细节的美学处理。
细节里有神
再看看书后的主要参考文献。就知道在这部漫画的背后,有很多人在思考,在研究。再看看我们的漫画,差别一目了然。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单行本中还说:
距今整整六十年前,日本人挑起了一场与美国和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这是一场倾全国之力投入杀戮的战争,现在回想起来,实在很难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残酷的事,但对当时的人而言,这段残酷不堪的回首的历史却是他们曾经亲身度过的岁月。我开始下笔画这部作品,希望能探讨这不同时代的人与人之间的鸿沟。
这段话可以说代表日本主流的历史观。日本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输给了中国。打倒日本的是美国。中日战争只是日美战争的小部件。更有意思的是,就在这部漫画连载初期,发生了事件。对此,作者说:1年9月11日纽约曼哈顿,象征美国经济跃进的地标世界贸易中心消失了。过去,不论是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波斯湾战争,美军总是在海外作战,美国本土从来没有遭到战火波及,但是当双子星大厦相继倒塌之后,美国本土已经变成了战场,那种震撼是难以言喻的,我诚心地为那些死难者哀悼。但另一方面,也希望美国民众体认到国家本土变成战场的事实,了解战争的残酷面貌。”这中间,同样潜藏着对美国二战无区别轰炸日本的谴责。日本受害者的形象再次出现。小鲜肉、偶像剧、漫画书、动画片,各国都有,但表达的内容可以天差地远。技术、资本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人的认知,人的努力。同样是画漫画,可以画出截然不同的内容。同样是看漫画,也可以看出截然不同的内容。形式本身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但内容却可以有天壤之别。很多人对漫画不屑一顾,却忘了,越是貌似低幼的形式,越能更深刻地塑造下一代的精气神。别人的大炮轰上门来的时候,我们可别只有娘炮与搞笑。
END
王鼎杰各从其志,从吾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6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