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的快速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的快速阅读方法
研究生生活如约而至,在阅读文献的时候你是否有什么疑惑呢?那么,小编今天特意给你送上一份小惊喜吧!文献看了那么多,依然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别慌!今天的彩蛋即将为你呈现,我们一起来康康吧!
怎么快速阅读?
参考文献的快速阅读方法
核心:要认清读文献的目的和方法
不仅仅是为了读而读
方法1:目的明确,读文献要有针对性
从培养“学术大师”的角度来说,你最好能“学富五车”,每天都读文献(包括教科书和发表的论文)。但,这只是非常理想化的状态!如果这样根本就没法毕业了!这是因为,读文献是“输入”,而你毕业需要的是“输出”。读文献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么是找选题、找点子,要么是为了毕业论文绪论部分服务,要么是找峰(实验数据)的归属,要么是找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要么是为了写科研论文服务,偶尔还可以学习一下如何写作。千万不能“自我麻痹”,以为读了文献就是“不教一日闲过”了。当务之急,是确定课题,有针对性的阅读。
方法2:读综述和读原创科研论文相结合
刚接触一个课题,可以先看单篇的实验论文,比如别人的实验论文或者自己课题组师生的实验论文,也可以看综述。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先看综述,再看实验论文。也可以两者交叉进行。原创的文献和综述结合起来看,就能够既看到细节,也看到整体脉络。换言之,就是既看到具体文章,又知道整个的领域是怎么一回事,把具体的文章放在一个上下文中。
方法3:精度和泛读相结
看具体的文章也应该是有详有略,关系不大的文章跳着看,甚至只看标题和摘要,就放在一边。一般的文章,了解大致意思和主要点子。好的文章、直接相关的文章就要精度,除了理解具体意思,还需要搞清楚实验是怎么进行的,模型是怎么建立的,如何得到一张张的图。
这些图是怎么一回事,怎么从图到结论,数据是怎么分析的,这篇文章还有什么问题。对于研一的我们,最好每周选一篇文章制作成PPT,在线给导师讲解,和导师讨论,得到导师的指导。这样才能在制作PPT、讲解PPT、阅读文献、批判性思维和掌握专业知识等方面取得进步,这比仅仅浮光掠影地阅读大量的文献强多了。
方法4:输入和输出相结合
读文献只是“输入”,光有“输入”而没有“输出”是没有用的。关键是找到一个“切入点”,就是找到文献的一个“缝”,一下子钻进去。找到你可以开展的一个课题,然后把时间投入进去。读文献后,能够建模的就建模,不能建模的就把做这个课题所需的文献看好,一边看一边把“思想的火花”记录在小本子上。甚至可以开始写文献综述,可以作为学位论文的绪论部分,也可以作为开题报告。通过写文献综述,你不但能梳理思路,而且还能节约时间。
小小答疑,大大能量
问题1.科研新手在了解一个新研究领域的时候,先泛读多篇文献建立知识架构,还是先精度一篇高水平文章呢?
答:这个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自己能看懂手中的文献就可以了,不用太在意先后顺序。初学者可以把原始的科研论文和这个领域的通俗的综述相结合起来读,无论先读或者后读哪一个,这样才能进入状态。把精度和泛读相结合,把读文献和组会报告相结合。
问题2.在汇报某篇参考文献时,内容很多,如何选取其中最核心内容?
答:抓住主干线索——别人用什么方法,做了什么,得到什么结果。在这主干部分之前,加上“研究背景”,即别人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在主干部分之后,简短说出本文的意义(或者对你的启发)、你认为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今后可以做什么。这样,你既讲出了别人的东西,又展示了自己的思考。讲的时候,要注意有详有略,特别是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比如你讲别人证明了什么,你只需要适当详细讲1-2个证据,然后说:“他们还做了什么",把PPT快速翻过就行了。如果听众有疑问,自然会叫停或者在讨论时提问的。
问题3.在看文献的时候,会遇到自己之前并没接触过的表征手段,请问对于这部分内容,应该花多少时间对待呢?怎么快速弄懂表征背后的意义?
答: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这种表征的原理和这种图代表的意思,那么以后就会明白了。当然,你也可以被动地接受作者说的结论、对数据的解读。过一段时间,看熟了,就明白了。
大家都get到文献阅读的技能了吗?这份满满的干货请查收,对于研一的柚子们研究生的学习之旅才刚刚开始,切莫着急,慢慢来比较快!
图文编辑|游亚菲
责任编辑|韩佳欣
信息来源|学习经验百度百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6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