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后悔成为母亲的人

「如果你能带着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回到过去,你还会选择做母亲吗?」

「从你个人的角度来看,做母亲的收获大过损失吗?」

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丝曾发起一项调查,以上面两个问题开启。如果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多纳丝就将回答者划为「后悔做母亲的人」。根据这项标准,她采访了23位「后悔生孩子」的以色列母亲,写成了《后悔做母亲》一书。10月底,《人物》借鉴了多纳丝的问题,发起了关于「你是否后悔成为母亲」的征集。两天内,我们收到份回复,超过20万字。第一个问题,如果回到过去,你还会选择成为母亲吗?有位女性回答了「不会」,意味着,成为母亲,她们后悔了。

女性有生育和哺乳的能力,因此,由女性来照顾孩子似乎天经地义,母职一直被看做是女性必须也乐于承担的一个角色,成为母亲是正确的、必须完成的义务。为了维护生育、繁衍的合理性,社会话语中女性成为育儿的主要承担者。爱一个孩子却不希望这个孩子存在,在旁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甚至认为这个母亲反叛、自私。

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压力下,「后悔成为母亲」难以言说,但我们仍然能够在公共空间里看到它的碎片化表达。3年前,一位匿名答主在知乎上发问:「突然开始讨厌自己的孩子,不想再爱他,我是病了吗?」这个问题收到了个回答,有人建议她,「你是病了,病得不轻,快去看医生吧。」还有人回答,「你想想看你父母是怎样把你含辛茹苦地带大的,你现在就要像你父母一样认真地对待孩子,情绪可以有,但不可以一直存在。」今年9月,名为

脑肛的博主发布了一篇「我非常讨厌自己的孩子」的微博,该博文迄今收到了2.6万的转发和1.2万条评论,一位母亲写道,「我同样有这样的感觉,我不敢也不能说,因为周围不会有人理解。我活活扭转了自己的性格,去学习怎么陪伴孩子怎么教育孩子,看绘本,蹲下来说话,耐心的教导,感觉自己要疯了。」

一次生化妊娠导致的亚临床流产后,

大白松了一口气,感觉自己解脱了。当时,她还在试用期,工作算是保住了,疫情后,她仍被公司裁员,因为她是唯一一个已婚育龄的女性。她对母亲的身份有了更多认识,「如果不是利他主义者,有着牺牲自己一部分的觉悟,不建议生孩子。至少我感觉我的母亲和我先生的母亲,都变得不再完整和独立,她们有一部分的灵魂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了,为此她们内心充斥着对自己牺牲和付出得不到回报的痛恨和抱怨,但是她们不会说出来,我们也假装这些被包裹在爱和关心里的黑暗的部分不存在。」

多纳丝在书中写道:「如果妈妈们只能被装在画框里,或者藏在面具后面,那么我们都不会知道关于母亲的更完整的故事。」后悔成为母亲,并不意味着不爱自己的孩子,或没有承担作为母亲的责任,而是对母亲身份的去神圣化,重新开始思考,让我们得以正视母职的真相。

《人物》的这些读者,勇敢而坦诚地说出了她们的故事。有人为自己的母亲作了回答,有人扭转了性别视角,让丈夫回答了所有问题,还有未曾成为母亲的女性参与了问卷,提出她们对生育的困惑。许多读者告诉我们,这个问题曾在她们心中反复出现,始终不敢正面回答,现在,她们说了出来。

文|林念

编辑|槐杨

42%

——位母亲后悔了

为什么后悔成为母亲?回答中提到最多的是育儿的难。首先是生理的变化。孕期前后,母亲们将面临身体臃肿、喂奶之痛、后遗症等难关问题。心理上的变化,对教育的焦虑,还有在育儿环节中浮现的原生家庭的束缚,让她们感到难以承受。

jean:

自己的人生还没有过好,但却要承担另一个人的人生。我其实得知自己无法自然受孕时候是痛苦中有窃喜的,结果在30多岁竟然意外怀孕,失去了到手的offer,持续抑郁,开始自我诊疗,丢了10年的心理学重新捡回来,努力疗愈自己,有过孕6个月在卫生间关了自己3个小时,有过孕后1个月整日不能入睡,深夜坐在窗台上想着怎样不跳下去,孕期到孕后做3份兼职,只为了自己能够记得,我除了被「全世界」要求的母亲身份以外,我因我而存在,孩子4个月时候,我迅速返回职场拿了新的offer。

坚果:

宝宝晚上10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他会经常晚上哭闹。导致我长期睡眠不足。心情暴躁。除了这些,身材走样是让我更加崩溃的。想要减肥,所有人都告诉你,孩子还在吃奶,你不能减肥,你不能这么自私什么的。总之,孩子哭怪你,奶水不好怪你,或者老人没有责怪,但是产后抑郁的情绪和暴躁的心情,让人心情糟糕到极点。

墩墩妈妈:

我是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吃了三年药,挨了许多针才有这个孩子。怀孕前三个月吃什么吐什么,医院挂急诊。产后奶水不足,孩子哪怕鼻塞,长辈都说:奶不够,所以抵抗力不足。压力大得常在夜晚自己默默流泪。产后骨质疏松,五个月的时候在阳台滑了一跤,右腿骨折,住院半个月,打了一片钢板和12颗钢钉,目前还在家休养,不能下地。最近换季,宝宝鼻塞咳嗽,咳嗽严重的时候一咳就吐,整晚整晚的,我不敢放下他,就抱着他等天亮。咳嗽好了一点,又开始拉肚子,一听到他嗯嗯嗯使劲或者放屁声,我整个人都神经紧绷。我知道,未来要面对的困难会更多,我真的很不知所措。看着他一点点的长大,会笑了、长牙了、伸手要抱抱了……是带来了很多欢乐,但是如果让我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会说:谈不上后悔,但让我再选一次的话,我绝不会选择成为母亲。

郭:

我有两个男孩,我每天都感觉自己和不同物种生活在一起,每天重复同样的话:不要乱扔东西,赶快写作业,写作业要用心。成为母亲后,我觉得自己就是在垒砖,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但是毫无效果。有时候我会和老大说,我认识你9年了,吃饭前洗手的话说了7年,但是你还是毫无长进,我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你。

凯瑟琳:

我以为选择婚姻是逃离我妈「控制」的唯一方法,以为已经基本了解婚姻的负面影响,相对我妈的负面更可以忍受,但我错了。没有人透露结婚意味着受制于更多。更崩溃的是,孩子出生后的三四个月,每一天都度日如年,我有过把孩子丢下楼再跳楼的念头,直到产假结束断奶上班才好多了。然而,直到孩子两岁,每次和他相处我都在「忍受」。而且我妈也没放弃「控制」。

大宁宁:

不会的。因为我发现,我要的人生和母亲这条路截然相反。剖腹产麻药没有起效时我并没有后悔,哪怕我全程都很清醒地感受着大夫每个动作带来的疼痛。后悔从孩子嘬的第一口奶开始,那种钻心的疼,终身难忘。整个月子里,我的梦境几乎充满了疼痛的感觉。

这个孩子严格上说,是为了孩子姥姥要的。她很早退了休,现在单身,没有朋友没有爱好,唯独喜欢孩子。同时,老公怕年龄越大身体负担越重,劝我早生孩子。于是,这个宝宝就这样诞生了。从始至终,「生孩子」这件事对我来说,其实都是「被迫的」。怕孩子姥姥太寂寞,无事可做憋出毛病;怕太晚履行「女人的天职」自己身体承受不住甚至会死掉。至于对孩子的责任,抚养孩子需要付出的代价,没有谁提醒我,我自己也没有太多地考虑过。

我的老公是个伟大的父亲,我最棒的英雄。生孩子时,只能有一个人陪床,他自告奋勇要陪我,伺候我和孩子,四天三夜没合眼。回到家里,无论上班多累,都会一直陪着我,鼓励我,竭尽所能地帮我。但是,他这样努力,都无法让我改变「后悔」这个事实。因为我最想要的自由,确实无法实现了。

成为母亲的这天,我起码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哭泣,无法控制的哭泣,怕死,很疼,很累,很压抑,绝望得看不到未来。每次崩溃,我都会对我老公说,我真的后悔要这个孩子。他要么会沉默,要么会说,可不可以就当是嫁给我而必须要完成的事。直到有一天,我随口提了一句,我现在头发一把把地掉呢。他终于忍不住哭了,说,我把你娶进门,是想让你幸福,现在的生活不是我想给你的。

图源《坡道上的家》

后悔成为母亲,

因为失去了自由

母亲身份带来了什么样的损失?后悔成为母亲的份答卷中,「自由」和「时间」出现了余次,「自己」和「自我」出现了余次。

关于母亲如何实现自我价值,「为自己而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奕斐曾做过相关研究,她对公共媒体中的「辣妈」形象展开文本分析,「辣妈」,看似是能够完美平衡育儿与个人的典范,事实上,这个形象是社会对母亲身份更为严苛的要求,它要求女性完美兼顾「母亲」和「自我」两种身份。

年,美国电影《坏妈妈》上映。米拉·库尼斯和克里斯蒂娜·阿普盖特主演。这部电影描写了反抗美国中产阶级完美父母模式的女性。她们常常咒骂、喝醉、说孩子的坏话,搞砸一切。这些母亲们削弱这些职责,把它们抛到一边,完成短暂的解放,但她们依然要留在这个系统中。沈奕斐认为,只要「为自己而活」依然停留在个体层面,就会依赖伴侣、同事和周围人的善意,妇女要求的是「超越选择的自由」,是法律、工作领域、公共制度和基本社会准则层面上的变化。

熊静:

自由。自由。自由。全职妈妈失去了工作,没有公婆,老公长年在外地,一个人带娃无法工作,不能和朋友聚会,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都是奢望,因为没人帮我看着孩子。他现在上幼儿园了,我可以工作了,可是因为需要提前下班要接送他,只能做没有社保、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我感觉我的大学白读了,策划工作经验白学了。

岚一:

我失去了自由。想走就走,下了班,休假,想去哪儿去哪儿变成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今年的七八月,我试着周五下班去别的地方走走再回家,短暂的两个小时,拥有自我的感觉很快乐。后来因为搬家的事情,这件事不了了之。以后我会给自己再多一点时间,哪怕一周只有短暂的两三个小时,就会给予一个母亲更多力量和快乐,更好地面对孩子、生活和工作。

一个妈妈:

我很爱我的孩子,但是还是很后悔生下她。失去了自由,变得神经质,易怒,但还要按照育儿专家们说的,不要对孩子发火,不要对孩子动手,孩子没有错,所有的错都是父母的错。压抑自己的情绪,做个所谓的好妈妈。

甜蜜的夹竹桃:

孩子两个半月,是早产的,所以比足月的孩子受到的照顾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q/680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