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整理学碎片化时代,开启大脑创造

如果大脑只是存储知识的杂乱仓库,就难以输出打动人心的思考观点;而在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电脑的当下社会,人类大脑的记忆存储功能似乎都在减退,记忆与重复,也许是电脑最显著优于人脑的优势。

“人类如果真想保有人性,就应该在机器无法下手或无法灵活操控的事情上发挥人的能力,创造性才是最关键的。”

《思考的整理学》一书的作者外山滋比古,是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英语文学家、评论家、全日本家庭教育研究会前总裁,日本百万级畅销书作家,作品多次入选日本中学国文教科书,被大学入学考试试题选用。这本书是作者的代表作。

作者先是指出了学校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的特点,分析了为什么这样的教育环境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接下来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思考力的发酵到萃取再到取舍,最终激发出思考的创造力,好像召唤神龙一般,每一环节相扣,水到渠自成。

《思考的整理学》一书,观点分析深入浅出,实践方法简便易行,几乎每个方法都是作者亲身验证过的,在作者的指引下,我们可以重新体会思考的乐趣,轻松又有技巧地整理散乱的思考,激发出更多创造力。

接下来,我把自己认为最受启发、最易实践的几点作个分享:

第一,如何催生思考的灵感

这一章节提出的几个观点,可能超乎一般人的认知,然而细品之后,你一定会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

首先,作者比喻了发酵工艺

想法与灵感好比制作啤酒过程中的发酵工艺,不可以一味埋头苦读,而是要在阅读中,区别标记地作笔记。

例如让自己共鸣的内容、再三出现令自己费解的内容都分别标注出来,让他们在脑海中的这个“酿造所”酝酿一段时间。一旦某个契机出现,它们就会被唤醒,令你激动不已。这就如同我们阅读一部名著,起初会觉得书中角色众多、情节交错,但你只管带着问题读下去,在阅读中的某个时点,会豁然开朗。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成熟了的主题,会自动走向你。”

其次,作者介绍了思考中的鸡尾酒法则。

调酒师在一开始,必须要抑制住小小的自我,而应想方设法将美好事物以容易的形式结合到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调制出美味的鸡尾酒。这一法则非常适用于头脑风暴。组织者要抑制住自我,而去创造出一个畅所欲言的开放氛围,之后把各家之言相互对照,去思考一种新的调和状态,这样才会产生出饱满的独创内容。

再次,在思考事物的时候,无心之境才是最佳状态。

考虑问题的时候,如果一直盯着一个问题不放,容易陷入一种胶着状态,本来可以萌芽的灵感也无法萌芽了;在无心的状态下,内心放松自由地舒展,这种状态下更容易产生有趣的想法,更容易催生出灵感。

所以给事物一段沉睡的时间、忘却的时间,以便在头脑中为它们准备一个可以自由结合、产生化学反应的环境。作者特别举例说睡一觉之后的清晨,更容易产生灵感。除了沉睡以外,作者还引用了欧阳修推崇的“三上”法,即马上、枕上、厕上等,这三个地方,是经常能让他妙笔生花的地方。

最后,灵感不会在不毛之地凭空出现。

各种各样的知识、经验、情感早已存在,在这里面加入个性后,才会产生新的知识、新的情感。需要注意的是,将那些司空见惯的东西结合起来,很难孕育新事物,而看似毫无关联的东西结合到一起后,会形成一个天马行空的新世界。

第二,如何高度提炼思考碎片

如果说前边是顺其自然地静候灵感的出现,那么这一章节就是主动出击去搜寻灵感了。

这一章节关于知识的积累与高度提炼,有两个方面让我很有收获。

首先是积读。

通俗地说,就是有目标地“一不做二不休”式独门读书法。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参考文献,穷尽地去收集,然后从头开始阅读。由于读第一本的时候,耗费的时间往往较多,所以建议先从一般程度难度的开始阅读,这样一路读下去,后边会发现有许多重复的内容,读书的速度也会加快。读完之后,要尽早写出总结归纳的文章。

像这样短时间内博闻强识的方法,对于知识的整理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一个个塑造得对某一问题具有渊博的学识。很多运用了这一方法的人,都具备鲜明的个性。

其次是手帐与笔记本的搭配使用。

手帐

一旦有什么想法时,把当下能掌握的重点,随手记录在手帐上,让这个想法先暂时沉睡一下;再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手帐上沉睡一段时间后尚脉搏的内容摘出来,移到这个笔记本上,让它们再次沉睡和发酵,使灵感迎面而来,当有好的想法出现时,可以随手翻翻,把它们当作素材。

笔记本

最后还要准备一个递进笔记本,用两个页面来讲述一个主题。在每一个主题下边产生延伸的内容,都要编号记录在下边。写到递进笔记本中的东西,一定是对自己非常重要,且令自己有着浓厚兴趣的事情。

这一切做好之后,还要能一眼就区分出笔记本和递进笔记本。这时可以给这两种笔记本包上不同的颜色,每一本都写上卷号,按顺序排好。

递进笔记本

当望着书柜中排序整齐的这些笔记本时,心中的成就感一定是满满的!

培根曾经说知识就是力量,但仅有知识的话,在当今社会,没有形成组织的知识,很难孕育出力量。

书中对于写作的一些观点,也分享并激励和我一样爱写作的你们:

一旦开始写作,不不要中途停留,要一个劲儿地往下写,如果过于拘泥于一些细小的表现,会让自己写不下去,也会因此失去前进的势头。

千万不要不舍得花工夫,因为越写就越能使思考获得整理。

通读此书,能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视角,与她本身的经历密切相关,非常适合于包含写作者在内的脑力工作者阅读。其中教授的方法也简单易行,是一本阅读轻松实用的好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q/1258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