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阶段,如何了解自己有没有科研潜力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212076.html

本文来源:青藤硕博整理自知乎

最近,知乎有这样一个问题“怎么知道一名研究生有没有科研潜力?”,不少学者留下了自己的见解:

pennyChen:科研潜力这个事看大家怎么定义了,如果是以后能混在圈子里,有口饭吃,不至于很快就沉底的话,大部分智商正常,比较勤奋自律,博士期间课题和老板都不坑的,基本上都属于有科研潜力。

科研本质上也是一种专业训练,就跟在新东方学厨子和美容美发区别不大,老师先教,学生跟着练,然后能拿出去给别人把菜炒了头发理了,中规中矩,不出大错就行了。

如果你理解的科研潜力是,有新鲜的想法,有傍身的技能,在圈子里无论起伏总能有自己的一个位置,得了好的平台和机会就能脱颖而出,运气不好也能自己拿到源源不断的小课题自娱自乐,简单来说,就是有水平有创新的科研工作者。那我个人的体验是,除了智商正常勤奋自律之外,博士生得有一个痛苦思考的过程,这个有点像大家常说的开窍。

我感觉我一直到博士毕业的时候,才慢慢有点这个感觉,但是一旦开始了,这个过程就是量变引起质变。夸张的说,就是我终于看懂文献了,就是文献里面那个马为什么突然就画出来了,就明白了,有的时候是一个一通百通的过程。这当然跟我这人平时文献看得少有关系,可能开悟来的比较晚。

但是我现在做人老师,我反而不建议大家看太多文献,我建议大家自己想,尤其是数理化功底比较好的学生,我非常建议自己来推导一些过程,因为所有的逻辑都要回归到最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上,尤其是地质学科,如果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理论解释不了,或者逻辑不通顺,那就是有问题,就是要靠自己来解释。

所以,博士期间,没有通宵想不明白一些问题,没有数据自己怎么看都说服不了自己,终于有一天洗澡、吃饭、睡觉的时候,想通的一些时刻,那你肯定不是搞科研的料。虽然有点玄乎,还有点残酷,但是感觉这基本上是我自己总结的周围的例子。不是搞科研的料是好事啊,我那么多同学现在都不搞科研了,日子不要太爽。

还有个好玩的现象,不是我总结的,是我爱人发现的。他认识的学二代非常多,现在在圈子里继续混的也不少,他有时候跟我说,某某某一看就是学二代,然后我八卦之后发现,果然是的,感觉他料事如神。

他说不是因而学二代资源好或者起点高,一看就很专业,圈内人,而是学二代从来就不崇拜这个行业,看待科研这份职业特别平常心,就跟在工厂打工,办公室敲电脑的工作一模一样,他们可能不管是做的特别出色或者平庸,都没有我们这种普通老百姓混进圈子里,动不动就特别热血一身中二病,总觉得能干一番大事的错觉。我觉得这肯定是个好品质,只有破除神话,才不会给自己的职业和生活加太多戏,老老实实搬砖,才有可能做出一点有用的东西。

这个题外话是说给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q/122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