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焓论清朝君主称谓的排序及其反映的君
原文发表于《民族研究》年第4期,注释和参考文献删去。引用请务必以期刊发表版本为准。
论清朝君主称谓的排序及其反映的君权意识——兼与“共时性君权”理论商榷
钟焓
依照近来美国清史学界颇为流行的“共时性君权”理论,清朝君主的形象通常被拆解为若干不同的侧面以平等地对应帝国统治下的各大群体。这种解说模式的突出弱点在于忽略了以下史实:首先,清朝君主主动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多个法定身份中,其在重要程度上绝非毫无分别的等量齐观,而是具有鲜明的排序性,即天子-皇帝的位次通常高于汗(君)-额真(主)。其次这种排位次序反映了入关以后清朝统治者君权观念的显著变迁,彰显出缺乏普适性君权观念的内亚政治传统逐渐退居于中原王朝政治传统之下的统治理念。最后清朝君主拥有的有些具有宗教色彩的政治身份仅属被其统治的帝国内特定群体对其形象的定位,而对清朝君主来说,此类身份带有明确的客位性质(“他称”),而非源自君权自身的主动选择(“自称”)。
关键词:普适性君权多语辞书皇帝汗清朝
作者钟焓,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好白癫风怎么冶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gs/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