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死机的赛博朋克世界,我看到了人类

北京看皮肤科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525899.html

当赛博朋克(cyberpunk)这一概念走出科幻,这个词开始代表一种风格,在网上搜索,有人可以手把手教你如何通过PS制作一张“赛博朋克感十足”的照片:高对比高饱和低亮度,蓝紫色调霓虹灯。但是对于这个赛博朋克来说,仅仅营造出视觉吸引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人类未来和科技发展的探讨。

《银翼杀手》系列为赛博朋克风格影视剧

威廉·吉布斯(WilliamGibson)在《全息玫瑰碎片》一书中创造了赛博空间(cyberspace)的概念,在网络计算机领域、生物科技领域发展后的虚拟和现实中进行背景设定。

赛博朋克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赛博空间的概念,其核心要素为“高端科技和低质生活”,在影视作品中通常表现为高科技文明对普通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在反乌托邦社会的背景之下存在在一批艰难地对科技提出怀疑的底层人类或者具有意识的机器人。

尽管现在人们只能对未来人与机械的关系作出假设和猜想,但是贯穿其中的对人性和社会化的探讨才是赛博朋克作为一个科幻分支的启示意义。

赛博朋克已经成为一种影视拍摄风格高饱和度和对比度的画面给人世界冲击

在很多电影中,对未来世界中的思考甚至超出人权的范畴,“机器人”的生存和思想意识也在进一步得到讨论,正如在影片《银翼杀手》中,仿生人的伦理得到反映。当生物科技进化到一定程度,是人在更像非人,还是非人更像人?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更多的作品中得到体现。

“非人”形象是否具有人性成为难题

对于科幻世界的入门者来说,未来空间的命题过于庞大,而将磅礴宏观的命题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或许会更加容易被人理解:外来文明会是什么样?战争中的装甲机器人会有想法吗?人类文明是如何起源如何进化的?这些看似难以笼统回答的问题,可以在动画和故事性表达的手法下更为直观。

所以网飞的剧作《爱,死亡与机器人》(后文简称《爱死机》)成为了口碑和收视双双火爆的“神作”,在刚推出的时候就被大力追捧,在观众中的普及程度也超过了很多传统的科幻巨作。其原因也大概就在于直白,表现手段的直白以及传递内容的直白。

《爱死机》中受到观众喜爱的赛博格形象

《爱死机》的第一季分为18个相互独立的短片,单集时长从6分钟到15分钟不等,由于每集的导演不同,最终呈现出的风格也迥异,从东方仙侠元素满满的第八集《祝有好收获》(goodhunting),到充满西幻神秘色彩的第五集《噬魂者》(suckerofsouls),不论是色彩绚丽奇幻感十足的第十二集《古鱼复苏》(fishnight),还是暴力血腥的第一集《桑尼的优势》(sonnie‘sedge),

几乎满足了不同类型爱好者的所有要求,除了其中的某些剧情不太适合少儿观看以外,这部剧几乎没有对观众设置任何门槛:没有艰涩的科幻名词、没有难以捉摸的逻辑线和时间线、没有复杂的背景和世界观,几乎所有的内容都精准地击中了观众对于视觉冲击力和思维简单性的需求。

奇幻元素的加入让画面更加绚丽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爱死机》是一部浅薄的作品,当然,你可以说他的内涵比不上《太空漫游》之类的鸿篇巨制,可以说他的思维性比不上硬科幻的专业严谨,但不能不承认,《爱死机》中对未来世界和科技发展与人类关系的探讨,是足以让观众在惊叹于CG特效之后,静下来反思的。

九尾狐的形象设计充满东方风情

下面,将从三个角度来展开讲讲,看完《爱死机》,我有哪些方面的思考。

首先,关于机器的本质。

机器人,或者说“非人”,在未来设计中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他们或许服务于人类,或许作为人类的统治者,也有时会与人类共同生活,一起参与社会活动,但是几乎所有的科幻作品都会在描述“非人”的时候与人类进行明显的区分,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外形上,而承认“非人”的人性部分也是重要的议题,在不同作品中会存在不同的观点取向。

而在《爱死机》中,最为受人欢迎的一集之一是第十四集《齐马蓝》(Zimablue),在这部短片中,创作者探索了机器的本质。齐马作为一个从水池清洁器进化为人工智能的画家,在不断的创作中制造了一种被他人命名为“齐马蓝”的颜色,并且将这种颜色不断运用到他的绘画中,甚至在后期将自己所有的创作都镀上“齐马蓝”的颜色。

齐马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一位记者后彻底隐退,在所有人面前跳入一个泳池,回归到最初的形态——水池清洁器,重复他生命伊始就学会的动作,不断清理泳池。“齐马蓝”这一对旁观者来说极为复杂的颜色,只是他工作的泳池中地砖的颜色。

齐马在泳池中获得永恒

齐马对蓝色的执着和最后选择退化成最初的清洁机器人,是他对自己机器生命意义的追求,他终其一生改造成为更加完美永恒的身躯,但是在最后选择回归到原点,正如很多人会选择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回归到家乡或者在历经一切以后返璞归真一样。

对于科技发展来说同样如此,在人们可以改造一切创造一切的时候,回到最初简单的生活,将成为一种新的理想。

齐马的最终回归可以给观众带来人生反思

其次,关于人类文明和人的欲望。

《爱死机》:冰箱文明对外界人类的回应

在第十六集《冰河世纪》(iceage)中,冰箱中创造出的文明的循环,从生命的诞生到最终成为超现实的形态迸发出冰箱这个承载体,通过微缩模型的方式呈现了创作者对文明诞生的想象力。

或许在未来世界,我们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地球以外的世界,认识宇宙的更多奥秘,也就更加可能了解文明诞生和发展的规律。在这一集中,科幻不局限于呈现未来的世界,也可以通过诙谐的方式让我们看见自己的过去。

《爱死机》中不同的画风和人物形象设计

最后,关于科幻背景下人和非人的关系。

电影《机械姬》中的赛博格形象

在文章开头引入的赛博朋克概念在《爱死机》中得到了全方位的体现。在第一集《桑尼的优势》(sonnie‘sedge)中,主人公桑尼具备典型的赛博格特证,她高度与人类相似,并且具有一定方面的肉体残缺,也正是这种肉体残缺,定义了赛博格“非人”的属性,但是肉体的残缺并不意味着收到AI控制的桑尼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

她的优势在于她像人一样具有对死亡和失败的恐惧,而这种对消亡的恐惧也是让人产生共情的重要方面,很多时候我们不把机器人之类的“非人”等形象当作真正的人来看,是因为他们缺乏对自身消亡的恐惧,在程序的设置之下、在坚不可摧外表的覆盖之下,他们及时拥有美好的品质、可以融入人类社会正常生活,但最终还是会受到区分的待遇,从人类视角来说,被“制造”或被“进化”得到的生命与天然生命不一样。

而《爱死机》中的桑尼具有更加切近人类的恐惧,也就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思。这些反思也是赛博朋克、甚至更多科幻设定中对社会的批判所在,通过对未来世界的假设和构建,探究理性和科技极度发展后伦理、人性和人权是否可以得到新的审视。

图标设计暗示内容

《爱死机》目前已经被签约第二季,而在下一季中是否会延续第一季的叙事风格和形式,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对于观众来说,无论是导演风格还是表达方法,最重要的仍然是剧目本身是否足够吸引人、是否足够有新意,尤其是在第一季的高完成度之下,如何更好地表现科幻议题,将成为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黄瑞璐.赛博朋克电影的美学建构与文化表达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gs/1206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