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日本科技创新趋势
新冠病毒(COVID-19)蔓延世界,成为全球性大危机。日本也因疫情严重,不仅延期举办奥运会,还要求民众”自肃”,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为控制新冠疫情的扩散,日本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用于防疫信息的采集、统计和分析,摸索兼顾疫情防控与经济重启之路。在企业和社会受到严重危机影响的时候,也意味着蕴含新的机遇,疫情之下科技创新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大变革。本文通过对新冠下的日本式抗疫做了概述,从科技创新视角,对科技创新支撑疫情防控作用以及后疫情时代的科技创新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考察了即将出台的日本科学技术创新基本法案,推动创新议题讨论和借鉴,提升科技创新趋势的洞察力。
一、新冠下的日本式抗疫
年1月16日日本发现首位入境新冠患者之后,日本既希望能控制疫情又想保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转,采取了加强对入境者机场检疫,跟踪入境患者和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观察等手段抑制新冠感染的进一步扩散。在发现第一例感染患者的一个月后,停靠在横滨港的钻石公主号游轮发生严重感染,出现了小规模的感染暴发。由于缺少法律依据,政府未能进一步推出更强制性措施,被指责对新冠疫情防控过于松弛。
进入3月上旬,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到了欧洲和北美,全球出现新冠病毒感染大爆发。随着“感染途径不明”患者的增多,日本政府要求大家行动“自肃”(自觉、自律),尽量减少外出,但没有强制性。商店等设施还照常营业,公共交通也照常运行。受新冠病毒影响,3月24日日本宣布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举行。随后对入境人员严格加强防控措施,对患者进行隔离及停留。由于新冠病毒的进一步蔓延,4月7日日本又不得不发布了东京等城市的紧急事态宣言,要求居家办公,减少外出,随后又扩大到了全国范围。随后日本发布延长和逐步解除了紧急事态宣言,疫情趋向平息。3月份由海外回国人员传入导致感染途径不明及无症状感染者增加的第二轮疫情,造成了目前的疫情扩散。全世界的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还在不断加剧,普遍认为第二波、第三波疫情还会到来。
对于日本的防疫方式有很多不同看法,觉得不可思议。核酸检测数量极少,有检测不力之嫌,而且无症状感染者也未计入统计,但极低的死亡人数却又不得不认可日本式抗疫的效果。日本没有采取封城等强硬措施却平息了疫情。以重症患者为医疗重点,避免了医疗崩溃的发生,一定程度控制了疫情爆发。日本背着经济、奥运的包袱,在控制疫情和减少社会经济成本两方面的平衡上做的谨慎选择,加上日本的抗灾能力和文化生活习惯对这次的防疫影响也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1.1重症患者收治医疗,轻症患者居家静养
年1月新冠病毒传入日本以后,鉴于日本各地感染患者日益增多的可能,政府在2月25日召开“新型冠状病毒紧急对策本部”会议,宣布了“重症患者收治医疗,轻症患者居家静养”的基本方针。
当时正值日本的花粉和流感流行季节,鉴于核酸检测的精度以及医疗设备,人员和医疗场所的制约,为了不挤兑医疗资源,日本没有选择对所有要求检测的人都做核酸检测。因为即使早检测,在没有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也不能防止轻症变为重症。所以采取了以重症患者为治疗重点,尽可能地抑制患者治疗人数,防止医疗系统发生崩溃。
日本有健全的全民医保的医疗制度,有着相对成熟的“分诊制”医疗体系。一般情况下,先医院和诊所就诊,医生的整体水平和服务都不差。需要时再由医生决医院。当日本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后,虽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防控举措,但由于缺少法律支持,措施不够强硬,基本靠民众的自律性。不得不说日本民众的自律性对此次防疫起了很大的作用。
1.2重视科普教育和信息传播
新冠疫情爆发后,日本民众并没有发生恐慌。这不是因为日本有强大的医疗机构。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hu/5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