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的民族志研究文献民族志作为一种研究方

什么原因得白癜风的 http://m.39.net/pf/a_4992915.html

在民族志多元发展和高度开放的时代,作者认为民族志研究进入文献是可能的。文献民族志何以可能,如何书写文献民族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研究。

作者:邓苗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06期

摘要长期以来,民族志是建立在田野调查基础上的,但葛兰言以其关于诗经研究的优秀民族志写作告诉我们,文献民族志也是可能的。文献民族志之所以可能,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文献中具有对事实相对准确的记录。葛兰言诗经研究的文献民族志写作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用来自中国的概念和理论对相关现象的解释,而非套用西方理论。文献民族志的书写应该按照材料性质、材料背景、材料关系和材料反思等4步来进行,并且应具备人类学的学科意识。关键词

文献民族志;葛兰言;诗经;田野调查;人类学;

民族志是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人类学研究的基本功[1]。而一直以来,在绝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民族志的要义或基础是田野调查。人类学家在深入参与观察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民族志文本被认为是标准的“现代民族志”或“科学民族志”[2]。虽然也有学者认为档案馆也可以作为田野地点,档案本身也可以进行民族志研究[3],但绝大多数学者对文献民族志研究的可能性持反对意见[4]。那么,民族志研究真的不可以扩展到文献和文本中来吗,民族志真的只能经由田野调查而获得吗?答案是否定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民族志只是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更多地代表着一种微观洞察和深入描写的思路,是对研究对象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么,民族志就不能限定在实际生活的现实田野里,而应该扩展到人类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对人类学而言,在民族志多元发展和高度开放的时代[5],包括史志、档案等官方文献,族谱、地契、宗教科仪书等民间文献和信件、日记等私人文献以及网络日志、帖子等都应该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不断拓展民族志研究的新思路和新领域,才能为民族志方法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学术动力。在此,以葛兰言对中国经典文献《诗经》的研究为例,探讨文献民族志研究的可能性及其书写方式。

文献背后的社会真实:文献民族志的可能性

如果不将民族志限定在田野的范围内,那么,民族志研究进入文献就是可能的。这样的民族志必然是一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nr/7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