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篇数据分析类实证性毕业论文
论文包括理论性和实证性两类,而实证性论文又分为若干类。其中,有一类论文称之为数据分析类实证性论文,是最常见的论文形式。
它通过实地观察或者实验的方法,获得相关数据,然后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数据,获得某些结果,最后将这些结果与相关的背景理论结合起来,得到一些结论。
一篇完整的数据实证类论文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1)引言;()方法;()数据采集;(4)数据分析结果;(5)讨论;(6)结论。有些论文将“方法”和“数据采集”两个部分合并,有些论文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结果”、“讨论”合并在一起,使得文章分为四个、五个部分。为了便于读者充分了解数据分析类实证性论文,本书仍然按照六个部分逐个进行介绍。
全部内容大约1万字,分两次推送。这次推送前面三个部分。
一、引言部分写作1、引言部分的写作目的引言是论文的第一部分,要回答好以下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开展这项研究?要从现实意义或者理论意义上,阐明开展这项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
()研究什么?用简洁的文字告诉读者所要研究的问题。
()如何研究?即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整个论文的研究思路。
读者通过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就应对论文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如果未能达到这一目的,引言就失败了。
、引言的结构从结构上,引言又分为三个部分。不过,这三个部分与上述三个问题并非一一对应关系。
(1)研究背景——现实或理论中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值得研究;
研究背景通常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介绍背景情况,体现出形势的严峻性;其次点出研究课题,体现研究课题是破解严峻形势的关键所在。通过研究背景的介绍,要让读者充分认识到所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下一小节我们还将详细介绍撰写研究背景的一些注意要点。
()研究现状——前人在这个研究主题下都开展了哪些研究,但存在着哪些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指出本文正是要解决这些不足。
显然,研究现状也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介绍国内外在该主题的研究文献,其次要指出现有研究未能解决什么问题。
研究现状的写作非常复杂,我们会另外用一个专题讨论下。
()研究的思路——本文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这个主题。
研究思路通常很短,往往是包括若干个短句的一句话。但也同样包括两个部分:(1)用什么方法;()研究什么问题。
有人认为,论文的“方法”部分详细介绍如何开展研究,因此在引言中不需要介绍如何研究。这是错误的认识。因为,如果引言只告诉读者研究什么、不介绍如何研究,逻辑是不完整的。介绍了研究什么,再介绍如何研究,这是逻辑的自然延伸。
、研究背景的写作细解这里我们重点介绍研究背景的写作。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研究背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背景情况,二是研究课题。
研究背景又有三种写作方式。
第一种是钩沉索隐。如果读者对论文课题不太熟悉,作者就需要将课题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
如,“地铁车站内的楼梯和自动扶梯作为连接站台层和站厅层的主要乘降设施,是乘客进出站及换乘的必经场所。通常情况下,乘客多偏向于选择自动扶梯而非楼梯。客流高峰时期,步行楼梯和自动扶梯利用的不均衡性导致了步行楼梯上客流密度相对较小,而自动扶梯前因乘客排队过长而形成客流瓶颈。因此,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乘客对上行楼梯和自动扶梯的选择行为特性,对人性化改善乘客的乘降设施,提高换乘设施的通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摘自《地铁乘客对步行楼梯和自动扶梯的选择行为分析及建模》一文)
这篇文章的研究背景共计4句话,分别介绍了“楼梯和自动扶梯的作用”“乘客有选择偏向”“选择偏向影响通行能力”以及“研究选择行为特性有助于提高设施的通过能力”等四个主题。这四句话一句衔接一句,最后引出论文的研究课题——分析乘客的选择行为特性。
第二种是开门见山。如果研究课题比较热门,则可以直接开门见山,但需要介绍研究的意义。
如,“信号交叉口行人闯红灯行为危害显著。一是人车冲突带来交通安全隐患。据统计,年行人死亡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5.1%。[1]二是机动车避让闯红灯行人,导致路口通行能力下降、加剧交通拥堵.三是造成路口秩序混乱,影响了社会文明形象。因此近年来,特别是01年以来,‘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网络热门词汇之后,行人闯红灯行为,引起了我国社会、政府和学术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nr/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