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基于高中创新实验室的教学模

摘要

本文以上海中学“拔尖创新人才高中阶段的早期培育”项目为根据,以化学实验室为背景,探讨了创新实验室与传统实验室的异同,从创新实验室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法等几个角度,尝试探索了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普通原则,并对教学效果和实际成果进行了反思和认识。通过研究发现,创新实验室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及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督促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关键词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评价方式

研究背景

创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它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大。培养未来公民的创新能力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创新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发创造力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二是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创造力就是开拓人脑的智能,使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传统的教育往往重视现成知识经验的传授,而忽视对创造力的开发。

年,我校唐盛昌校长提出的“拔尖创新人才高中阶段的早期培育”项目获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批准。该项目旨在培养一批在科技创新领域有探究性趣、发展潜质并逐步形成专业思想、具有基于一定领域创新素养的资优生;结合世界先进教育体系的成功经验,把握中国特点与上海实情,探索优秀创新人才早起培育的教学模式;探索对资优生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强调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

以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为例,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结果性的评价方式大大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升。随着现代化学分析技术和方法的高速发展,无论是从眼前的提高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角度看,还是从未来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目标看,学校都应该尝试通过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转变等方法,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介绍给学生,使他们了解或掌握对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

因此,建设创新实验室就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外部因素。高中阶段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不仅承担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和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且还是为教学改革、教学模式转变以及评价方式改变摸索和积累经验的重要基地和载体。

国内外相关

研究述评

国内外对高中阶段建设创新实验室或开展相关创新实验课题研究的成果报道较多。创新实验室的建立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提供了基本的设施保证和重要的活动场所,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但针对创新实验室的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的改变的研究文献尚未见报道。国际文凭项目(IBDP)在年颁布的化学大纲中,将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选修内容的第一章中的一节单独列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及科学探究能力。IB化学课程极为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这点不仅体现在课时安排上(每学期40~60小时),还通过内部评价对学生实验进行规范,并且鼓励学生自行开展学科课题的研究。所谓内部评价,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验设计、步骤和报告等一系列与实验相关的表现的评价。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要求:“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研究的实践活动中,发展探究化学问题的意识,体验科学的发生和知识形成的过程,感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基于上述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发现,以及我国高中化学传统实验教学的实施现状,我校分析了传统教学法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借鉴IB化学教育的改革思路、实验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等先进理念,积极探索在高中阶段如何利用创新实验室开展相关实验教学及学生课题创新活动,并初步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创新实验室课题探究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研究方案

年我校实施“拔尖创新人才高中阶段的早期培育”项目,为此建立了两个化学创新实验室(现代分析化学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并配备了多台现代化的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怎样利用这些先进仪器培养出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以下几点研究方案:

一研究方案的实施时间节点

创新人才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形成一个“培育链”的观念,不仅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北京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nr/36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