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切之声什么样的论文可以不引用参考文献

01

每到期末、临近毕业,论文都会成为困扰广大学子的一大难题,或是专业课老师的结课作业,或是毕业设计必须,一篇论文,自起笔开始,就注定了其不平凡的命运:从选题介绍到资料引用,再掺入数据分析,洋洋洒洒几千字,可能都经过了作者的费心推敲,最后的查重更是难倒了千万好汉佳人。

文献引用不当是造成查重困难的原因之一,一般参考文献引用都会放在文章末尾。

然而,用户“迷惑新闻大赏”于4月14日发布的微博扒出了一篇年5月刊登的论文,与常见论文不同的是,其文末竟然没有出现任何的参考文献!并大气留下了“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的字样。

评论区里马上炸开了锅:

我们细细阅读,顺着网友的提醒看到作者才发现——这篇论文果真是不需要其他文献作为参考的。

02

此篇大量运用物理知识的论文,你一定想不到其作者————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录取考试中物理仅取得了5分(百分制)。

说起钱伟长的大学历程,可谓充满了戏剧性与变化性:从中文历史双满分,英数物化考低分的“严重偏科生”,到后来发奋图强,狂补物理数学,成为中国力学大师,这其间到底是什么,转变了他的想法呢?

年9月18日,收音机里所播报的“九一八”事变使得钱伟长被深深刺痛:“我听了以后就火了,年轻嘛。我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所以我下决心,我说我不学这玩意儿,我要学飞机大炮,所以我坚决要进学物理系。物理系主任是吴有训,他怎么也不肯。”

钱伟长毅然决定:

弃文从理,科学救国!

“普通化学、普通物理、高等数学这三门课,你要能考70分,先让你试读。”由文入理的过程并不容易,对此钱伟长回应:“那么我当然要答应了,先学了再说,对不对。”

先学了再说,钱伟长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成功进入了物理系,并获得出国机会,于加拿大到美国,科研事业如日中天;而当国内抗战胜利的消息传至耳畔,钱伟长心中不变的信念就跳出来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克服重重困难,钱伟长放弃了美国优渥的生活,简单地带了行李与书本便乘船回国,当时他年仅34岁。

“我觉得,国家需要的,我都干。”

钱伟长回国后,所成就的事情五花八门,从计算机编码“钱码”到多个三角级数求和公式的推导,一心一意,为国贡献。

03

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论文末尾不写上参考文献,论文纸可能会被扑在脸上。但是,面对新的知识,我们可以像钱伟长一样说出:“先学了再说!”不论什么事,如果不去试试,谁又知道结果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论我们做出的贡献是大是小,怀着这样的信念,人生也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看似迷惑的行为,实则是作为栋梁之才的担当与责任的体现。人生处处皆学问,让我们一起向钱老致敬,继续向前!

---关于推送---

世事万千,鱼龙变化。

与君同商,望解其详。愿君处繁世而不惊,闻百见亦求其更优。时事热点,邀您共评。每双周周二言切之声与您探讨。

欢迎投稿发送至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8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