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爱情6我的结语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结语·参考文献

本文遵循普罗普、许子东的结构主义方法,并且联系卢卡奇、马克思等人的异化(物化)理论、弗杰姆逊等人的后现代理论分三个部分对卡尔维诺的《艰难的爱情》作了几个方面(并非全面)的解读:首先通过对“主人公物件”与“对象物件”的限定,以及对发生于“物件”之间的“爱情事件”的解构,比较全面的解读了故事的文本;其次通过米兰昆德拉提出的爱的“严肃性”与“非严肃性”的问题,探讨了卡尔维诺爱情小说的一个超越性——“人造物件”的重要地位——的问题;最后根据这种超越性的理论对故事文本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解读,探析了艰难的爱情之所以艰难的原因。进而得出了人类个体在工业文明极度发达的现当代却被“人造物件”严重异化的结论,这种“异化”才是人类出现“爱情危机”的罪魁祸首。

从卡尔维诺的这几个短篇小说中可以看到,不论“主人公物件”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还是一个有钱有闲的中产阶级,他们都为爱情而苦恼,每一种苦恼都是与众不同的:没有爱情的为寻找爱情而苦恼,有爱情的为经营爱情而苦恼。人们已经由于各自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变得各不相同,却在焦虑与痛苦的持续性方面保持了人性般的共同性。在人类工业文明的操纵下,“人造物件”严重损毁了人类个体的自然天性,一件泳裤,一副眼镜,一本书,就将“主人公物件”的道德、存在感和欲望消解的不留痕迹,带给“主人公物件”绝望、迷惘、挣扎,个体自身的存在都已经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爱情受到的挑战自不必说……艰难的爱情之所以艰难,便是商品时代对人性本身的彻彻底底的异化,人都变成了琳琅满目的商品(甚至爱情)的收集者或者搜集者,所谓的“道德”和“欲望”都已经被打上了商业的标签。

弗.杰姆逊教授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扩张导致“文化已经无所不包,文化和工业生产和商品已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19世纪……文化依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而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完全大众化,文化成了商品”。文化的商品化是商品化社会完成的最后一步,随着文化的商品化,也就意味着商品接管了世界上的一切权力。政治通过控制舆论来实现自己的集权,它是一切的宗教,但是,集体意义上的“商品”却是政治的宗教。这样的时代已经在我们眼前了,我们都成了“商品”的“消费品”。人的个体的“主体性”已经被追逐商品的激情彻底动摇。人们陷入了普遍“焦虑的时代”,不论个体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不论个体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也不论年龄、种族、教育背景。这便是工业文明旗下的后现代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后现代主义”是已经被中国学术界用滥的术语,它在中国的全部意义也仅仅是一个来源于西方的学术术语。我们的学者在使用这个术语的时候往往以一种旁观者的轻松心态随意削减着它沉重的意义,却不知道我们自身已经被它所指代的包容一切的丰富性压得喘不过气来。不过,对于后现代的研究,只是先锋派们在极其空虚的年代乱抓了一把西方的理论过了一把没有现实基础的干瘾之后便销声匿迹了,而当后现代(商品化意义上)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却陷入了集体性的“失语”。

卡尔维诺的很大一部分作品虽然描述了“后现代”的人类生存状态,但是他并没有去极力地批判这种工业文明时代。批判工业文明,批判人的异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是波德莱尔的时代。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在享受着工业文明带给的极大便利,当然问题也是让人触目惊心的,但一切问题都出自人类自身,也就是人类在如何处理自身与“商品”的关系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人类是一种聪明的动物,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人类的智力表现,而当今(商品意义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寻找人类已经失去的“主体性”——这个问题是人类在以后数百年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不知道人类最终对于这样一个危急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会给以怎样的解答。

参考文献

[1][意]伊塔洛卡尔维诺著、马小漠译:《短篇小说集》,译林出版社年版。

[2][意]伊塔洛卡尔维诺著、黄灿然译《新千年文学备忘录》,译林出版社年版

[3][意]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黄灿然、李桂密译,译林出版社,年版。

[4][意]伊塔洛卡尔维诺:《巴黎隐士》,倪安宇译,译林出版社,年版。

[5]许子东:《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50篇文革小说》,三联书店年版

[6][英]弗杰姆逊演讲、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

[7][英]霭理士:《性心理学》,潘光旦译,三联书店,年版。

[8]丛娟:《后现代时期爱情观的基本特征》,《韩山师范学院学报》,年第2期。

[9][芬兰]EA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李彬、李毅夫、欧阳觉亚译,商务印书馆,年版。

[10]傅小平、邓晓芒、徐友渔、沃尔夫冈顾彬、汪涌豪、梁鸿、李浩、余泽明:《消费时代与文学反思》(本文是一篇访谈录),《南方文坛》,年第6期。

[11]樊丽萍:《“柏拉图的爱情”——一种被后人曲解的爱情观》,《河北学刊》,年第5期。

[12][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年版。

[13]黄楠森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

[14]林晓筱:《晶体与火焰——卡尔维诺与乌立波小组》,《书城》,年第3期。

[15]林艳艳、李朝旭:《心理学领域的爱情理论述要》,《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年第1期。

[16]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年版。

[17][捷克]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孟湄译,三联书店,年版。

[18][捷克]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余中先、郭昌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年版。

[19]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三联书店,年版。

[20]沈萼梅、刘锡荣:《意大利当代文学史》,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年版。

[21]张世华:《意大利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年版。

[22]朱龙华:《意大利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版。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假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5.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