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象视点祖宇照片里的历史摄影的
文/祖宇
“视觉图像应该成为有效的历史文献。图像也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不仅是图像描绘历史,而且其本身就是历史。”(1)
法国文化批评家罗兰·巴特(RolandBarths)曾在其著作《明室》(CamraLucida)中指出:“拥有现代社会的19世纪制造了历史与摄影。”(2)巴特称历史是依照既定公式对往昔记忆的捏造;而摄影是对即逝瞬间的见证,它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书写。(3)
摄影资料不仅是人类认知社会、通向历史的重要路径,更是人类文明历程的见证者。有关照片的收藏和使用方式更是强化了它们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尽管如此,摄影史的研究仍然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研究,而围绕对摄影的态度将决定摄影史的书写特性。
ThHistoryofPhotography:FromtothPrsnt,ThMusumofModrnArt,NwYork;5thdition(1Jan.)
美国策展人、艺术史家博蒙特·纽霍(BaumontNwhall)藉由自身的艺术史教育背景,在年首次出版其摄影史著作《摄影历史》(ThHistoryofPhotography:Fromtothprsnt)(4),此书至今已先后发行了五个(含修订)版本,讨论的基础是纽约当代美术馆(MoMA)的收藏品,类似这样的藏品在纽霍之前的摄影史写作中都被作为摄影工具的成果展示和某些特殊冲印方法的范例,而不是作为图像本身被研究。在书中既提到了摄影的演变,也涵盖了对几位特殊的摄影家和几个特定美学发展时期的评论,并由此作为最早的一批将美学思想带入摄影评论中的分析者之一。纽霍在“第三版”的书写中,藉由摄影的专业特殊性将摄影史与他的艺术史语境加以分离。尽管如此,“优先挑选个别摄影师与作品风格展开美学评论”的书写方式却让《摄影历史》衍变为一部“摄影名人传”,加之讨论的作品多以美国为主,因此也暴露了它的局限。此书引发了之后的人们开始重视一些摄影“大师”的生平以及优秀的摄影师,虽然它们对研究特定摄影师的风格提供了十分有用的起点,但却非常不利于讨论社会与政治交相作用的脉络。
事实上,“每一张独特的图像都是从科技、经济、政治与大众文化等重大历史沿革中精铸提炼而成。”(5)(马文·海费尔曼,)。
例如美籍华裔艺术史家巫鸿的《摄影与中国:一个方法论的提案》一文,结合形式主义分析、图像学分析、社会学分析等角度,使中国摄影史的书写不仅作为“照片的历史”,更可被视为一部梗概的中国近现代艺术社会史。文中,巫先生将“”这一世界摄影史上的特殊符号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进行关联,指出这一时期有关中国照片里的“中国风”的装饰风格将摄影图像纳入欧洲表现东方世界的视觉传统(6)。他在这篇文章的姐妹篇——《:摄影定义中国》(7)一文中,也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照片’进入世界艺术史”的观点,并展开独特的案例分析诸如美国摄影师米尔顿·米勒(MiltonMillr)的肖像照片中“把活人作为死者画像一般拍摄”;英籍意大利裔摄影师菲利斯·比托(FlicBato)的建筑照片上“这些‘中国废墟’照片可以作为表现废弃希腊神庙或哥特教堂的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绘画的对应物,照片中的破碎建筑意在展示时间的流逝并令人产生怀旧之情”;以及比托的“战争风景”照片中与“画意自然废墟”的相互关联——“他的‘焚后’颐和园的风景显示了一种更深层的创伤:因为战争的毁灭在此时被体现于一场伟大古迹的缺席之中,并且这一缺席只有当观者的脑中想象出曾经在那里的建筑时才能被意识到。”巫先生的这两篇文章都以“照片”为重要线索,抽丝剥茧地解构特定历史及艺术史视野下的中国切面,赋予个案阐释整体历史的合法性。
OCAT研究中心出品:《世界3:作为观念的艺术史》,黄专主编,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年。
“摄影作品既可以是一张照片,也可以是一本书或者一篇图片报道。”(8)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美国摄影师沃克·埃文斯的《杂志作品》(ThMagazinWork)(9),沃克记者的照片被图片编辑安排成某个主题、系列、组别。类似这样将照片用不同顺序编定,或置于新的上下文语境,或使用新的版式,都会让“作品”不断发展出全新面貌。这使人联想到在欧美的摄影资料馆中,其丰富的原始材料都被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或者叙事焦点加以排列和组织,让读者创造出有关“过去”的新图景。
WalkrEvans,thMagazinWork,publishdbyStidl,.
所以,摄影的计量单位也并不是单张照片。即不是将某个作品单独分离出来欣赏,而是通过单张以外的组图形式,建立起基于对不同图像的组织和逻辑排序的干预所产生的特定的历史书写方法——摄影史。
年10月17-10月25日,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题为《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的展览活动,勾勒有关中国摄影自20世纪至今百余年间的历史及其演变形态。其以图像为主体纵览“民国”、“新中国”、“文革”、“当代”等多个中国摄影史上的发展时期,围绕中国摄影创作与研究的原作及史料,综合藏品结合文献的展览形式、国际学术研讨、学术图录出版进行多元传播,让国人透过历史的“暗箱”一窥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科技、艺术等细节面貌,全景呈现隐含在照片里的中国人的“包罗万象史”(10)。此展再次印证了三影堂作为一所民营的当代艺术中心在“摄影作品收藏、保存、研究和推广”上的运作实力,不仅改善了“中国目前公共美术馆对于摄影的收藏几乎空白”(11),也在很大程度上履行了一次“图像证史”(12)的学术实践,这些也为有关中国摄影的研究及其历史的书写方法提供了种种难能可贵的启示。
展览《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同名画册出版于年。
摄影以其特殊的图像语言读解方式与多种学科边界重叠交会。
诚然,照片作为历史文献在某种程度上回归了其本质属性:藉由摄影“机械之眼”对世界的直接与纯粹的感知,缔造关乎现实主义与“文献”(Documntary)价值的图像,如法国摄影师欧仁·阿杰在其工作室的标牌即以“艺术家的文献”(EugènAtgt:Documntspourartists)来命名,这也是“纪实摄影”一词之后的由来根源,而“纪实摄影”(DocumntaryPhotography)的另一种翻译阐释即为“文献摄影”。然而,在此基础上,伴随摄影的读解特性,其画面中对象的不断“更新”,使我们离事物原本的样子越来越远,而研究图片背后的历史也就变得越来越困难。
因此,探讨以何种方法用摄影图像复原历史并书写这种“被复原”的历史,以何种形式使摄影史参与建设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如何探索一种有效的手段发掘、抢救、收集、记录、整纳、保护摄影资料,或将在未来对中国摄影及其历史的研究带来更多的有效可能。
关于作者
祖宇,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讲师,美术史论博士研究生。曾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获硕士学位。期间,师从艺术史、摄影史论家IanJffry教授研究摄影史论。现于中国美术学院师从艺术史学家曹意强教授攻读美术史论博士。工作、生活于杭州,从事与图像相关的史论研究与实践创作,以及围绕中国当代艺术与摄影的策展和推广。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艺术史与摄影史学理论、中国摄影的图像语言建构等。
参考文献
曹意强《论图像证史的有效性与误区》,收录于其著作《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意义》,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年。
Barths,Roland()CamraLucia,London:Fontana.
“Historyisammoryfabricatdaccordingtopositivformulas,apurintllctualdiscourswhichabolishsmythicTim;andthPhotographisacrtainbutfugitivtstimony.”同上。
Nwhall,Baumont()ThHistoryofPhotography,NwYork:MoMA,fifthdition,rvisdandnlargd(firstdition,).
Hrfrman,Marvin()‘Evrywhr,AllthTim,forEvrybody’inMarvinHifrmanandLisaPhillips(ds)ImagWorld,NwYork:WhitnyMusumofArt.
巫鸿著,《摄影与中国:一个方法论的提案》,荣荣主编《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北京:三影堂艺术中心,年。
黄专主编《世界3:作为观念的艺术史》,OCAT研究中心出品,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年。
IanJffry,Photography,AConcisHistory,London:ThamsandHudson,.
WalkrEvans,thmagazinwork,publishdbyStidl,.
曹意强著,《艺术与历史》,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年。
荣荣主编,《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年。
曹意强著,《“图像证史”——两个文化史经典实例:布克哈特和丹纳》,收录于其著作《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意义》,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年。
注释:
(1)曹意强《论图像证史的有效性与误区》,收录于《艺术史的视野》,年,p11。
(2)Barths,Roland()CamraLucia,London:Fontana.p93.
(3)“Historyisammoryfabricatdaccordingtopositivformulas,apurintllctualdiscourswhichabolishsmythicTim;andthPhotographisacrtainbutfugitivtstimony.”同上。
(4)Nwhall,Baumont()ThHistoryofPhotography,NwYork:MoMA,fifthdition,rvisdandnlargd(firstdition,).
(5)Hrfrman,Marvin()‘Evrywhr,AllthTim,forEvrybody’inMarvinHifrmanandLisaPhillips(ds)ImagWorld,NwYork:WhitnyMusumofArt.p20.
(6)巫鸿著,《摄影与中国:一个方法论的提案》,荣荣主编《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北京:三影堂艺术中心,年,p10。
(7)巫鸿著,作为年受纽约大学艺术学院KirkVarndo纪念讲座邀请所做的系列演讲《阅读“缺席”:中国艺术史中的三个时刻》第二讲。现收录于黄专主编《世界3:作为观念的艺术史》。p46
(8)IanJffry,Photography,AConcisHistory,London:ThamsandHudson,.
(9)WalkrEvans,thmagazinwork,publishdbyStidl,.
(10)UnivrsalHistory,参见《历史探索》(ApproachstoHistory),芬伯格(H.P.R.Finbrg)编辑,年,p84.。曹意强教授将其译为“包罗万象史”,参见曹教授著作《艺术与历史》,p68,年。
(11)荣荣《序》,“反观中国目前的状况,公共美术馆摄影的收藏几乎空白。可以说是无收藏、无学术、无展示。”荣荣主编《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北京:三影堂艺术中心,年,p4。
(12)曹意强著,《“图像证史”——两个文化史经典实例:布克哈特和丹纳》,收入其著作《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意义》,年。“‘图像证史’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其作为历史研究的方法要基于重视‘将图像作为第一手资料阐明文献记载无法记录、保存和发掘的史实,或去激发其他文献无法激发的历史观念,而不仅仅充当史料的附图’”,p59。
(本文著作权属于原作者和所有,或经原作者授权使用。本文允许引用、转载,但使用时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文章来自瑞象视点十一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白殿疯初期是什么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