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中国古典文献中四种与梵文有关的书

本文摘录自李炜

《早期汉译佛经的来源与翻译方法初探》

汉文大藏经

佛经传入中国以后,翻译的佛经越来越多,最后被編纂成“藏”。据《隋书·经籍志》和《历代三宝记》记载,梁武帝萧衍在天监十四年(公元年)总集释氏经典,由沙门僧绍撰《众经目录》4卷,在天监十七年(公元年)又命宝唱改定,共部、卷。这被认为是佛教经典第一次被編纂为大藏经。

请输入标题bcdef

汉文大藏经是大、小乘佛教典籍兼收的丛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的一千多年里,有大约50种经录,流传至今的有20多种。各个时代編纂的大藏经,收录的经籍数量不等,形式和内容也有不同。宋代以前(公元年以前)的大藏经基本上都是卷轴装帧的书写本。北宋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于开宝四年(公元年)下诏,雕印中国第一部木板的大藏经,至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八年(公元年)完成。之后,历经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几个历史时期,加上朝鲜和日本出版的汉文大藏经,至今共出版过木刻和排印本汉文大藏经30种注1。

请输入标题abcdefg

此外,还有房山石经。隋大业年间(公元—年),幽州沙门静琬,秉承其师南岳慧思的发愿,子房山(今北京房山区)造石刻大藏经。目的是防止佛经被火烧毁,能长期保存。此后经隋、唐、辽、金、明等五代,—千多年的雕刻(公元—年,其间元代—年没有刻经),共刻经多部。特別有价值的是,有50多种石经是别的大藏经中没有的。年,日本出版了汉文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它收入的佛经最多,共收佛书部、卷。并附有中国历代各版大藏经的目录,是比较实用的版本。

请输入标题bcdef

年,中国出版了《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收录历代藏经中特有的经籍约余种、余卷。

请输入标题abcdefg

翻译字典

佛经中有许多专门的名词,不仅有音译词也有意译词。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文,僧人为这些词编写了词典。这样的词典有两种:

(一)佛经注释的汇编

书中的内容按各种佛经排列,比如唐代玄应(生卒年不详)著《一切经音义》25卷,対多部佛经中的音译词和疑难字词的字音和字义做了注解注2。

请输入标题abcdefg

比如:第一卷是《华严经》(梵文Ganda-vyuha),第一个词是“摩竭堤”(梵文Magadha),音译又做……正确的音译是“摩揭陁”;意译是“菩胜国,无恼害国”……

此外还有唐释慧琳(公元—年)著《一切经音义》卷注3,辽代释希麟(生卒年不详)著《续一切经音义》10卷注4。

(二)分类词典

《翻梵语》10卷,作者不详。疑为梁代宝唱(生卒年不详)著注5。宋代僧人法云(公元—年)于宋绍兴十三年(公元年)编写了《翻译名义集》。这部书分7卷,每卷又分为若干类,共有64类。词条大部分是音译词,然后注上意译词,再注释词义注6。比如:全书的第一类:佛的十种通号(实际列出十二个名称):

请输入标题abcdefg

多陀阿伽陀(梵文tathagata),意译:如来;

阿罗诃(梵文arhant的单数主格和呼格是arhan又译罗汉),意译:应供;

三藐三佛陀(梵文samyak-sambuddha,巴利文sammā-sambuddha),意译:正遍知;

鞸侈遮罗那三般那(梵文vidya-carana-sampana,巴利文vijja-carana-sampana),意译:明行足;

修伽陀(梵文suyata),意译:善逝;

路伽备(梵文1oka-vit,巴利文1okavidu),意译:世间解;

阿耨多罗(梵文anuttara),意译:无上士;

富楼沙昙貌婆罗提(梵文purusadamya-sarathi),意译:可化丈夫调御师:

舍多提婆魔?舍喃(梵文sastadevamanusyanam),意译:天人教师;

佛陀(梵文buddho)名为佛;

路迦那他(梵文bhagava,bhagavat),意译:世尊;

婆枷婆(梵文bhagavat薄伽梵),薄伽梵总众德,至尚之名也。

学习梵文拼读的教材“悉昙”(梵文siddham)

“悉昙”是梵文siddham的音译,意思是“成功”“达到(目的)”。在印度儿童学习拼音的字表前面,大概必须写上这一句吉祥话。唐代高僧义净(公元—年)在他的《南海寄归内法传四》中说:

请输入标题bcdef

一则创学“悉昙章”,亦名“悉地罗窣睹”。斯乃小学标章之称,但以成就吉祥为目,本有四十九字,共相乘转,成一十八章,总有一万余字,合三百余颂。……六岁童子学之,六月方了,斯乃相传是大自在天之所说也。注7

请输入标题abcdefg

“悉地罗窣睹”是梵文siddhirastu的音译,意思是“令其成功”。siddhi?的意思是成功,astu是动词as(意思是“是”)的第三人称单数命令式形式。

中国僧人用“悉昙”两字作为梵文拼读表的名称。这种书现在保存的有:唐代山阴沙门智广的《悉昙字记》注8和北宋印度僧人法护和中国僧人惟净合编的《天竺字源》七卷(公元年成书,日本存第一至第六卷)。

《悉昙字记》的作者智广对为什么要编写《悉昙字记》做了解释:

请输入标题bcdef

……顷尝诵陀罗尼,访求音旨,多所差舛。会南天竺沙门般若菩提,赍陀罗尼梵挾,自南海而谒五台,寓于山房,因从受焉。与唐书旧翻兼详中天音韵,不无差反。考核源滥,所归悉昙。梵僧自云:“少字学于先师般若瞿沙,声明文辙,将尽微致。南天祖承摩醯首罗之文,此其是也。而中天兼以龙宫之文,有与南天少异,而纲骨必同。健驮罗国喜多迦文独将尤异,而字之由,皆悉昙也。”因请其所出,研审翻注,即其抒轴,科以成章。音虽少殊,文轨斯在。效绝域之典,弗尚诡异。以真言唐书召梵语,仿佛而已。岂若观其本文哉。俾学者不逾信宿,而悬通梵音,字余七千。功少用要。……

请输入标题abcdefg

译文:

他不久以前曾读陀罗尼(梵文dhāra?ī,咒语),向別人询问语音问题的时候,发现得到的解释很多都不一样。这时恰好南印度沙门般若菩提(Praj?ā-bodhi)带着陀罗尼经书从印度到中国山西五台山来,住在山中的寺庙里。于是,他就跟般若菩提学习。拿唐代以前翻译的陀罗尼与印度中部的读音比较,不是没有差別。研究它的原因,是由于没有掌握悉昙。印度僧人自己说:“他少年时跟老师般若瞿沙(Praj?ā-gho?a)学习,文字、音韵及语法(原文‘声明’来自梵文?abda-vidyā,指文字、音韵及语法之学)等,几乎都细致地掌握了。印度南部继承了摩醯首罗(梵文mahe?vara,巴利文mahissara,自在天)的文字。我们的悉昙中,记录的就是这种字。而印度中部还用从龙宫传来的文字,与印度南部有一点不同,但系统和结构是一祥的。只有健驮罗国(Gāndhāra,在印度西北部)的喜多迦文注9比较特殊,是由字母组合成文字,都按悉昙的规则拼写。”因此,我请般若菩提拿出(或讲述)印度的悉昙,对它进行研究、翻译和注释,根据它的内容,分成不同的章节。(虽然用汉字注音)语音会有一点不同,但规则原理都在。仿效远方的原典,不要相信错误的解释。用汉语翻译梵文的陀罗尼,只能是近似而已,不如直接看梵文。(学习悉昙的话)使学习的人不过两天,就可以掌握梵文的读音和多个拼读组合,花的时间少,却得到了很重要的方法

《悉昙字记》的内容包括:

a.前言(也是编写说明);

b.梵文10个元音的写法,两个注音符号anusvāra和visarga的写法,这两个注音符号被称为界畔字(指只出现在词尾),都用汉字标注了读音;

c.梵文33个辅音字母的写法,仅用于吠陀文献的卷舌音?a的写法,还有一个由两个辅音组合成的复辅音k?,也都用汉字标注了读音;

d.拼读的规则,相当于今天教材中的连写字母表。

中国人和日本人把《悉昙》中所使用的梵文书写形式叫做“悉昙字”。

其实,在印度古文字学里并没有“悉昙字”这个名称。所谓的“悉昙字”是公元年至0年印度婆罗米字(Brāhmī))笈多体(Gupta)在印度北方的书写形式。这种字体与印度南方的字体有差別。比如:字母i,北方的写法是上面两个点,下面一个像蝌蚪一样的长点。在中国的《悉昙》中i也是这样写。在印度南方,i的写法是下面两个点,上面一条曲线。字母kh、n、b、m北方的写法与南方也有明显差别。关于印度的古文字字形,我们可以参看IndischePal?ographie(《印度古文字学》)注10。

梵汉字典

(一)《梵语千字文》注11

作者是唐代高僧义净(公元—年)。他在序言里说:

请输入标题bcdef

为欲向西国人作学语样,仍各注中梵音,下题汉字,其无字者以音正之,并是当途要字,但学得此,则余语皆通,……若兼悉昙章,读梵本一两年间,即堪翻译矣。

请输入标题abcdefg

这部字典先写梵文,再用汉字标上梵文的读音,但汉字是一个字一个音节,所以他有时用“二合”表示两个汉字要连在一起快读,表示一个音节;汉语没有长、短音的区別,他用“引”表示要长读,用“半音”表示只读汉字的半个音节;用“重”表示重音。然后,用汉字在梵文下面注上字义。在中国的古书里,汉字从上往下书写,从右至左移行,在《梵语千字文》里,梵文的字母也被从上往下书写,而实际上,梵文是从左向右书写,从上往下移行。9世紀中叶,日本和尚圆仁把《梵语千字文》带到了日本。现存最早的刻本《梵语千字文》是年(安永二年)在日本刻印的,因而,书中有用日文假名标注的读音注12。

请输入标题bcdef

有意思的是,每四个汉字是一句,每四句是一组,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有时第一句和第三句也押韵(这与汉语古诗的格律一样)。每二十四句是一段,每段的最后四句是五个字。每段字,表示一个相关的内容。全书共10段,0字(但是有脱落、错乱和衍文)。这十段像是十篇学生识字的课文,大多与佛教没有直接的关系。如第六段的大意是:春天农民开始在田里耕种,排走积水,平整土地,懒人早晨睡觉,勤劳的人夜里也在忙碌……(秋收以后)把丝绸、棉布和做好的衣服装在筐里,运到街上,在大街小巷叫卖,有的人瞪着眼叫卖,很凶恶;有的人面带微笑很和气,……又如第十段讲人身体的各个器官:头目耳鼻,唇口牙咽……肠肚一边,屎尿充塞,髋胯欹偏,(如果人有病)皮肉骨髄,脓血周缘……由于字句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请输入标题abcdefg

在唐代以前中国己有汉语《千字文》,是儿童的启蒙课本,用0个不同的汉字编成文章,四字一句,对偶押韵,便于记诵。我推测,义净可能是仿照汉语千字文的样式,先用0个汉字编成文章,然后,在汉字上面写上相应的梵文。

《梵语千字文》里的梵文字形不易看懂,虽有汉字注音,但古今字音有变化,古代的汉语方言之间,语音也有差别。因此,这些梵文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这部字典里没有介绍梵文语法。

(二)《梵语杂名》注13

作者是唐代利言,他是龟兹国人,早年从印度僧人出家,梵文、中文之外还会不少中亚方言。他大约故于公元—年之间。《梵语杂名》是他晚年在长安写的。这是真正的汉梵字典,收个词条,大多每条是一个汉字,也有复合词,汉字下面注梵文。词条的顺序根据词义关系排列,比如第一部分是人身体的各部分,天(汉字“天”,本义是指人的头顶,今天指天空)、人、众、肉、皮、血……在词汇方面,它有数字、月份、亲属称谓、草木名、金属名、动物名等。这些是义净的《梵语千字文》里没有的。因此,这两部词典可以互相补充。这部书也没有讲梵文语法。现存年(享保十七年)在日本刻印的《梵语杂名》,书中有用日文假名标注的读音注14。

(三)《唐梵文字》注15

内容与义净的《梵语千字文》大部分相同,有梵字,无汉字注音。

请输入标题abcdefg

(四)《唐梵两语双对集》注16

内容与利言的《梵语杂名》完全相同,但没有梵字,只有汉字译音。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注1《佛光大辞典》,台湾,年,第1—页。

注2《玄应一切经音义》,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七玄应一切经音义反切考附册。

注3《大正藏》第54卷,第页。

注4《大正藏》第54卷,第页。

注5《大正藏》第54卷,第页。

注6《大正藏》第54卷,第页。

注7《大正藏》第54卷,第页b栏第18行至第24行。

注8《大正藏》第54卷,第页a栏第1行至第页a栏第12行。

注9“喜多迦文”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它来自梵文rohita-k?īra,kītalta或kīka?a;见(佛光大辞典》,台湾,年,第页。

注10IndischePal?ographie,vonG.Bühler,Strassburg.TafelIVN?rdlicheAlphabete,vonca.bisp.Chr.,TafelVN?rdlicheAlphabetevonca.bisp.Chr.,TafelVIAlphabeteausn?rdlichenHandschriften,TafclVIISüdlicheAlphabetevonca.bisp.Chr..

注11《大正藏》第54卷,第页a栏至第页b栏。

注12DeuxLexiquesSanskrit-ChinoisPrabodh.ChandraBagchiParis,.

注13(大正藏》第54卷,第页b栏至第页a栏.

注14DeuxLexiquesSanskrit-ChinoisPrabodh.ChandraBagchiParis,.

注15《大正藏》第54卷,第页b栏至第页c栏。

资源分享

链接:







































北京医院哪家治疗白癜风技术好
白癜风治疗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