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隐者,是田园诗祖,是精神偶像,也是凡

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的爱好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说种菊花,又比如说喝酒。他的身影是那么飘然不群。在我们众人的印象里提到他,就能够想到隐逸,就能够想到田园生活。他用他笔下的文字诠释了什么叫做“宁静淡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充满着诗情画意,给人的感觉又是那么的潇洒和淡然。读他的诗品他的作品,能够让人疲乏的心灵得到安慰,也能够为心灵找到一个归宿。

一、陶渊明被奉为经典

1、对陶渊明的评价

在六朝时期,文坛的主流人物就有陶渊明的身姿。不得不说他是一个高雅旷达的人,对于文坛所做出来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在最开始的时候,对陶渊明作出评价,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梁昭明太子,他说陶渊明躬耕于田园之间,从来都不为名利而折腰。

《昭明文选》里面就有相应的记载,并且也保留了很多陶渊明笔下的作品。除此之外,萧统还亲自为陶渊明的一些作品写下了传记,写下了序。正是得益于他的慧眼识珠,所以才让很多的作品得以流传至今。

2、发扬光大之路

然而真正让陶渊明,被众人所熟知的人,还是王维以及孟浩然。他们两个人把陶渊明在当时所开创出来的田园诗,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并且不断的发扬光大。到盛唐时期都已经形成了一个流派,被称之为山水田园。

在这些诗人的带动和推动之下,整个文坛中,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并且陶渊明的地位也就像是水涨船高一样。

紧接着来到了宋朝时期,人们的生活也是比较富足的,在当时大多数人都已经追求平淡的日子了,并且也讲究礼仪教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陶渊明在文学界的影响力也在不断的增加着地位,一瞬间出现了飙升,甚至在当时能够和杜甫相提并论。

然而在明清时期对于文人们而言,在当时所追求的就是一种平淡以及自然,所以对于陶渊明的作品评价的就更加的细致一些。

元好问,也是元代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针对于陶渊明笔下的一句诗,就做出了中肯的评价。直接表示:“一语天然万古心,豪华落尽见真淳”,这一句话实际上是陶渊明对于自身的评价,同时也是他人格的最高提炼。

对于古人而言,仕途和归隐称得上是特别重要的两个选择,步入仕途之后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能够让自己的家庭,从总体上上升一个维度。然而归隐,就能够让心灵获得一片宁静,不再被那些名利和世俗所侵扰。

所以苏轼才会评价,陶渊明,要么不如师徒,要么就去归隐,从来不会因为名声的高低贵贱,而让自己有所屈服。从这种种就可以看得出来陶渊明的“真性情与真人格”。

3、陶渊明的归隐

和很多田园诗派的诗人有着较大的区别,陶渊明在当时选择归隐的时候,只不过是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也就是回到了乡下,真正的回归到了一份平静之中,养活一家人的唯一收入和来源,就是靠着一亩三分地。

这和王维笔下的田园诗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感觉。这似乎是实打实的乡村生活,都已经超出了那种诗化的意境。陶渊明笔下的诗词大多数都是特别淳朴的,完全没有任何的修饰,就像是在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虽然是极其常见的一种物象或者是常见,但是在陶渊明的笔下却显得没有那么枯燥或者是乏味,甚至还有一点点滋味在里面。就比如说这一句诗:“田园真景,令人悠然”。

二、从侧面看陶渊明

1、逐渐被完美化

在整个文坛里面,陶渊明的存在都已经被后世世人称之为理想型。也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就被完美化和神圣化了。就在大家追捧的过程中,似乎忽略了一个立体的侧面,也就是人间性。

用隐士这个词语来形容陶渊明似乎还有些狭隘了,因为他的全部人格里面也有侠客的感觉。就比如说年少时期的陶渊明,性格也是特别刚烈的,他的笔下也曾经写出了令人感慨万千,热血沸腾的言语,也曾立志“猛志逸四海”!

鲁迅先生在文坛的影响力就比较大,但是鲁迅先生却曾经这样评价过陶渊明,说陶渊明有心如止水的一面,同时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并非我们所看到的那么淡定,给人的感觉完全不是一直都轻飘飘。可能初读陶渊明的诗,看起来就是比较平淡一点的,但实则在这平淡中还有一股豪放的气息。

2、陶渊明的豪放

其实陶渊明也有豪放的一面,就比如说出自于他笔下的《咏荆轲》以及《读山海经》。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都是年少时期的雄心壮志以及英雄气息。特别是在陶渊明晚年时期所写的很多作品里面,都能够感受到有一种豪情悲壮的气氛。

特别是这种游侠形象的树立,用一句诗来体现,那就是“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通过这一句诗,就可以看得出陶渊明心中那一只怒吼的小野兽,用血气方刚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在这种种的人格切换之下,陶渊明最后给众人所留下来的印象就是恬淡。而这也和生活的环境密不可分,当人格和精神境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刚硬之气逐渐的也就被柔情化了。

3、清新超俗

之所以有隐退,就是因为曾经有过显示。陶渊明的险和陶渊明的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是因为他有才华,所以才会有不食人间烟火的说法,但是他本人也是身处在这浮华盛世中的一员。

《闲情赋》这一篇文章还是备受争议的。全篇所凸显出来的就是,男女之间的相思情。字里行间之中,也凸显出了青春时期的那一种狂热和挚爱。情感是特别浓烈的,并且在表达方式这一方面也堪称大胆,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摇荡的,也有人质疑是不是有些太花哨了呢?

并且陶渊明的笔下也曾经写过和女性相关的诗文,但是大多数所凸显出来的感情就是男欢女爱,也正因如此才备受争议。就像在苏轼看来,陶渊明在当时之所以会把一个人物的主体定为香草美人,就是为了表达心中的爱国之情,同时也为了表明对于君主的一片忠心。

但是也有人认为,陶渊明在写和女性相关题材的时候,最终都会超越一种本质的现象,会把这种情思进行克制,这就相当于一种净化。

但不管怎么样毋庸置疑的,就是在提笔和一笔之间还是清新脱俗的。完全没有压抑住怦然心动的感觉,但是也完全没有缠绵和摇荡的意味。游离于这两种状态之间,给人的感觉还是情愫满满,这的确是爱情飘来的味道。

4、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陶渊明之所以备受人们认可,并且他的淡泊思想得到了众人的追捧,就是因为他的真性情。在这个真性情的指引之下,似乎就已经远离了世俗,远离了清高。这让人想到了庄子的无为,不被时间和空间所束缚,追求自己的本性。

其实陶渊明的作品里面有儒家思想,但是也有一点佛家的意味。虽然陶渊明是寒门子弟,但并不是一介平民,要知道陶渊明的曾祖父在当时也是东晋的一名大将军,手上所握有的权力还是比较大的。

尽管他的家庭所属的只是一个分支而已。更何况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他年少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所以生活才不是特别的富裕,然而对于家族所带来的影响力和冲击力,让他的人格也发生了巨变。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陶渊明从小就饱读了诗书,知识的积淀还是比较多的。就像六朝时期,那些世家子弟,都是需要不断去学习的,并且诗书教育也堪称完整化和系统化。在经学思想指引之下,陶渊明受到的儒家思想影响还是比较强烈的。

经史子集通通被他书读了,并且他在当时还抱有拯救苍生的强烈愿望。最强有力的说明就是,据相关的统计,陶渊明的多篇诗文里面,引用儒家经典的内容都已经达到了次。

结语:

陶渊明的自然之感洒脱之感,深受后人景仰,但是也没有人可以超越。这似乎就是游离于天地之间的那种慷慨意象。同时,陶渊明对于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开创了田园诗派,以最为真实的那些景物入诗,悄无声息之中就赋予这些物象一层审美。

尽管曹渊明是一位隐士,但是更多的时候,他所追求的是一种飘逸。能够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繁琐的碎石,在人看起来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情景,都写进了诗中。

打破了人们对生活的限制,有美有丑,有豪放,也有羞涩。在这追随自然的平静状态之下,给人们创造出了一片心灵的桃花园。

参考文献

《论语》

《咏荆轲》

《闲情赋》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1227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