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带头人带你发现科研之美

作为“学术科研月”重要活动之一,“学术带头人带你发现科研之美”活动,将为我们展示出近年来局属单位科研工作以及科研成果情况。发现科研之美不仅有文字和图片介绍,还有学术带头人亲自讲解科研工作的视频。科研之美,各美其美。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场文博科研魅力的盛宴吧。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科研工作

一、科研概况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河北岸,依托明清皇家寺院真觉寺为馆址,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家以收藏、保护、展示、研究石质文物为主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内的真觉寺金刚宝座(五塔寺塔)建成于明成化九年(),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馆藏文物余件,以北京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石质文物为主,是北京史志研究的重要资料。年以来,博物馆共举办临时展览1项,引进展览2项,外出巡回展览1项。同时利用地域特色,结合长河、真觉寺历史文化景观,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举办“端午文化嘉年华”,推出“诗情画意谈端午”主题展览。

金刚宝座南侧有两株树龄超过岁的银杏树,树干虬劲,枝繁叶茂。秋天银杏满树金黄,古树、古塔相映成辉,每年都吸引数十万游人前来观赏。对古树这种“活文物”的保护也是博物馆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

博物馆目前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名,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9名,形成了专业领域广泛,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二、科研特色

博物馆的科研工作特色明显,主要围绕石质文物的调查、展示、研究与保护展开,年以来,博物馆围绕中心工作,紧扣自身职责,敢于开拓创新,共开展科研课题7项。

“北京地区露天、半露天石质文物保存环境与病害调查”课题是做好石质文物保护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摸清北京地区石质文物的病害“家底”,解决目前石质文物缺乏病害指标的全面检查与详细记录等问题,为下一步开展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石墨烯增强纳米材料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与北京市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开展,针对石质文物上常见的“黑色结壳病害”,旨在制备新型石墨烯增强纳米材料,对这一石质文物保护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有效防治。课题组制备出的石墨烯增强纳米材料经过实验室试验与初步现场实验,能使石质本体得到加固,增强表面强度和耐腐蚀性,对石质文物黑色结壳和风化病害有良好的防护效果,且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可应用性。

“北京地区龙王庙碑刻调查与研究”课题以文献资料为线索,实地踏勘各区县的龙王庙及相关石刻,进行拍照、记录和考证研究。

三、科研成果

过去的三年间,博物馆开展“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座顶面排水防渗工程”“金刚宝座激光三维测绘项目”“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五塔寺塔)预防性保护项目”“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等文物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5项,古树保护复壮项目3项。年,在已获得碑帖拓本可移动修复资质的基础上增补了石器、石刻、砖瓦类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应朝阳区文旅局要求,完成“北京市朝阳区半壁店石刻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三年来共发表论文26篇,出版专著《北京三山五园石刻文化》,结合档案文献和实物遗存对三山五园中现存的石刻进行分类、罗列、梳理、录文,全书图文并茂,内容详实,既有资料性,又有可读性,是介绍北京重要石刻文物的读本,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首善之区北京的历史文化内涵。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122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