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审稿人的切磋琢磨,论文也能蜕变本周
“来聊”是科研圈互动栏目。每周三发布当期互动话题,每周日发布互动留言精选。
上周来聊精选:防火防爆防毒防师弟:实验室安全大逃杀
本周“来聊”精选
从二战后期开始,论文发表前的同行评议制度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这样的制度为保证论文质量、促进同行间的互相监督和交流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然而近年来,这一制度也屡遭质疑,没有严格同行评议的arXiv及类似预印本网站纷纷上线,并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
本周,科研圈通过互动栏目“来聊”征集到了许多年轻学者的论文投稿经验。从这些体验之中,我们也恰恰可以感受到同行评议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按照评审人的几番意见进行修改之后,最终版的论文确实会比初稿更加完善。这正是同行评议制度的初衷:
魏:第一篇SCI投的是PLA,从投稿到返回审稿意见两周左右,用了一个半月时间修改,重新投稿后不到一周接收,但要求改进英语写作,修改英语又用了半个月,前后共用了三个月。
大大河:16年6月硕士毕业。论文15年8月初投,一个月后收到拒稿;重新修改并增加实验,15年12月中旬再投,三天后收到“不适合杂志读者群”邮件再次被拒;马上转投另一杂志,三个月零一天后收到修改意见,10天后提交修改稿,5天后收到接收邮件,4天后在线。
王树超:做眼科基础研究,把硕士的东西投到眼科基础第一的IOVS,审了俩月,俩审稿人的意见不多,编辑以无动物实验和图片质量差拒稿,继续投第二的EER,编辑审稿一个月后、无外审,我发邮件询问,直接被拒了,理由细胞损伤模型不正确、虽然很多人这样做,改投plosone,先要求润色,润回后邀请编辑又半个月了……到现在半年了,并没有实质性的审稿意见,也就是还在漫无目的的改投中。。。
另一方面,则是同行评议流程缓慢、效率低下的许多抱怨:
好宝爸爸:等了半年,被拒。中间也不敢催主编。谁让咱们上杆子给人家期刊投稿呢?
RichardLee:曾经审稿8个月,结果说与期刊不符!
这样的低效率不仅仅为年轻学者个人的学术生涯发展带来了阻碍,也使学术成果的尽快公开、尽早接受云南专业白癜风医院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1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