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湿的经典方剂参苓白术丸

夏天最大的邪气就是湿气,很多人日常状态都是:全身无力,头闷重,胸憋闷,恶心,不想吃饭,不想动,好像肠胃也比平时虚弱,容易腹泻。这些问题都跟湿气有莫大关系。

要想调理湿气重,一定要健脾。只有脾气强健了,运化功能增强了,才能真正地化湿。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健脾祛湿的经典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参苓白术丸为补虚类方药,重在健脾,其次益气。不仅调理,且治大病。药性中和,甘温而不燥不热,淡润而不腻不寒。对治疗脾虚腹胀、饮食不消、呕吐泄泻、胸脘满闷,功效尤为显著。我们来看一下具体药方组成:君药:人参:甘补微温,药力强大,善补脾肺之气。炒白术:甘补苦燥而温,既补气健脾,又燥湿止泻。茯苓:甘补淡渗而平,既渗水利湿,又健脾助运。臣药:山药:甘补兼涩而平,善补气养阴,兼收涩。莲子:甘涩而平,既补脾胃,益心肾,又涩肠止泻。炒白扁豆:甘而微温,能补脾化湿止泻。炒薏苡仁:甘淡微寒,能健脾利湿止泻。佐药:砂仁:辛温芳香,能化湿行气,温中开胃。桔梗:辛散苦泄性平,能宣肺化痰止咳,又提升肺气、载药上行。使药:甘草:甘补性平,既益气和中、润肺止咳,又调和诸药。全方配伍,补虚中兼渗利涩敛,共奏补脾胃、益肺气之功,故善治脾胃虚弱所致的食少便溏,及脾肺气虚所致的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适用人群

参苓白术丸主要作用:1、健脾益气;2,利湿止泻;3、治疗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身体消瘦,脘腹胀满,精神疲倦,四肢无力适用四大类人群:1、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致的泄泻,临床表现为大便溏泻,饮食不消,或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稀薄,脘腹胀闷不舒,纳食减少,或咳嗽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萎黄,肢倦乏力,甚则浮肿,舌淡苔白腻,脉濡而弱。2、脾胃气虚,升降失司所致的厌食,临床表现为厌食或拒食,纳呆腹胀,面色萎黄,乏力,自汗,精神稍差,肌肉不实或形体羸瘦,大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苔腻,脉无力。3、脾肺气虚,运化失常,水湿停留所致的水肿,临床表现为症见肢体浮肿,面色萎黄或面白虚浮,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大便溏薄,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弱。4、脾肺气虚,夹湿生痰所致的咳嗽,临床表现为咳嗽气短,痰白量多,咳声重浊,因痰而嗽,痰出咳平,食甘甜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乏力,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人参、白术这两味药材,有实证和热证的人不宜使用。因为人参为大补之物,有实热证的人正气不虚,过多服用人参容易加重热的症状。另外由于白术的燥湿利水能力出众,会使阴虚也就是患虚热证之人津液更加亏虚。所以提醒大家,服药一定要对症才行,药也不可长期服用,多观察身体的感受。

以下人群不适宜服用参苓白术丸:1、湿热内蕴。表现为肢体困重、身热不扬、便溏不爽、渴不多饮,所致厌食、水肿及痰火咳嗽者。2、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3、实热便秘者。4、高血压及感冒热证者。5、阴虚证者。表现为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发红、心烦少眠、盗汗等。6、实热证者,表现为发热、恶热、烦躁、口渴喜冷饮、汗多、大便干结或便秘、小便短黄、面色红、舌红或绛、舌苔黄或黑灰干燥、脉数有力等。7、泄泻时伴腹部热胀痛者。为何有湿气就会脾虚

为何有湿气就会脾虚呢?因为脾喜燥,最怕湿困,湿气一重最先出现功能障碍的就是脾。而脾主水湿代谢,一旦脾虚,不能运化水饮,就会导致湿气更重,如此恶性循环。

脾为后天之本,我们所有的精气津液血,都要靠脾的运化来生成。现在脾消极怠工了,气血生化不足,当然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四肢困重了。另外,脾失健运,湿浊内停,就会导致饮食不化,肠鸣泄泻。如果水湿阻隔气机,胸脘痞闷也是必然的结果。

夏天多雨,本就湿气重,加上人们喜冷饮,内外夹湿,就容易感觉四肢困重,憋闷恶心,而且特别容易发生腹泻。“金元四大家”之一,且为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曾论述过:“脾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意思是脾胃一旦出现问题,则会衍生出很多其他的疾病,此时就应该先调理脾胃,其他的疾病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转。夏天的腹泻也是在提醒我们要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q/955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