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经营合同与销售代理合同到底有何不同

编者按:

商业特许经营合同与销售代理合同主要区别在于有三种情况可以解除合同:

1无因解除(也可称之为后悔权制度)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

缔约过失解除,即缔约前的信息披露不实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特许人应当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提供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信息,并提供特许经营合同文本。第二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特许人隐瞒有关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被特许人可以解除特许经营合同。由此可见,即便是不构成重大误解或欺诈,只要被特许人稍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被特许人则可行使解除权。

3缔约后的信息披露不实,被特许人也可以行使解除权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及时通知被特许人。特许人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的,被特许人可以解除特许经营合同。”

特许经营合同与销售代理合同两者在商业模式上有相似性,但却在主体要求、许可内容、盈利渠道等方面存在差异。

  

  ()闵民三(知)初字第号

  ()沪知民终字第号

  

  特许经营合同与销售代理合同两者在商业模式上有相似性,但却在主体要求、许可内容、盈利渠道等方面存在差异。当事人以欺诈为由请求撤销合同时,需要从其是否因受欺诈作出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来认定合同撤销条件是否成立。商事主体相对于一般民事主体有着更高的注意义务,但也不能过于严苛。

  

  原告黄琳诉称,年6月15日,其到被告上海驰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处考察,因被告宣称其产品具有商标、专利、自有加工厂和美国技术等,遂与被告签订《产品代理合同》。后原告向被告支付加盟费16.8万元、货款.万元。合同履行中,原告发现被告的产品型号不全、无专利、无合格证、无检测报告、质量危害人身安全,且对上述问题采取回避、拒不承认的态度。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属于欺诈,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应予撤销,请求判令撤销原告与被告签订的《产品代理合同》;被告返还原告加盟费16.8万元、货款.万元并支付利息损失。

  被告辩称,签订的产品代理合同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被告无欺诈行为;涉案合同并非特许经营合同,原告仅依照合同取得流星轮牌滑行器在合同约定的区域内独家代理经营资格,对原告的经营模式没有约束,收取的费用为原告取得独家代理资格的对价,其实质是代理费,该费用在后期原告履行合同过程中,会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予以返还。故原告的诉讼请求于法无据,不应得到支持。

  一审法院认为,原告、被告签订的系争合同名称为《产品代理合同》,合同条款中也明确原告为被告在特定区域的代理商、双方为代理销售关系,并未明确约定被告根据该合同可获得原告支付的特许经营费用。从合同内容来看,该合同兼具买卖合同和委托合同的内容。另外,原告提供的证据并不足以证明被告在签订合同时对商标、专利、自有加工厂、使用美国技术进行过承诺及对其产品的质量做了不实陈述,故对原告主张相应欺诈行为不予采信。对于原告主张被告谎称有Q4型号产品的行为,被告报价单中虽标明了Q4型产品的进价及折扣,但原告作为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商事主体,应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尽谨慎、合理的注意义务,原告签约是考虑各项情势后的真实意思表示,故签约行为与欺诈行为并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判决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一、销售代理合同与特许经营合同的区分

  本案涉及对特许经营合同与销售代理合同的区分与认定,两者在商业模式上有相似性,但在法律特征上存在区别。

特许经营是特许人将商标、商号、专利、经营诀窍等无形资产的使用许可和经营指导等作为组合提供给其他经营者,并由此获得加盟商支付的相关费用。

销售代理是代理商基于合同就附有某一制造商商标的特定商品进行持续性地买入再卖出,或者受委托代为经销某产品,因此同时兼具买卖合同与委托合同关系。

相比于特许经营合同,普通的销售代理合同约束力较弱,自由度较高。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营活动的主体要求不同。

在特许经营活动中,被特许人不能以特许人的名义进行经营,其经营结果、风险与法律责任通常也由被特许人自行承担;相反,在销售代理活动中,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义为委托人开展经营活动,代理人基本上不承担经营风险、法律责任等法律后果。

二是许可内容不同。

特许经营合同是将商标、商号、专利、经营诀窍等无形资产作为经营资源许可给他人使用,许可的内容是核心品牌与技术等无形资产组成的经营资源;而销售代理合同是将特定产品或全部产品委托给他人销售经营,许可的内容往往是具体的有形财产。

三是盈利渠道不同。

被特许人通过经营无形财产资源获取收益;而销售代理人通过委托人名义销售经营获得代理佣金或差价利益。

  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商业特许经营具备3个基本特征:一是特许人将经营权限许可给被特许人,包括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组成的经营资源,这正是特许经营的本质特征;二是被特许人按照固定且统一经营模式开展经营活动;三是特许人收取特许经营费用。

  本案中,双方虽在合同中约定被告向原告提供经营指导方案,但并不要求原告进行经营必须遵循合同约定的统一经营模式,即无须与被告保持经营体系的统一性和产品价格等的一致性,原告支付的16.8万元系取得区域独家代理商资格的对价,其中包括原告的区域性代理商权益、被告产品研发的资金投入和广告费用投入等,该代理费有别于特许经营合同中的特许经营费,且无论是合同还是收据所载明原告支付的款项类别均为“代理费”,因此综合以上分析,本案是典型的区域代理合同。

热门推荐

合同解除通知的送达司法实践中禁止反言原则的理解与适用

调解书中的违约金条款可否直接做为执行依据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q/2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