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遗产记忆江苏纪念第11个69国
江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辖江临海,扼淮控湖,是中国淮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便是中国富饶之地、中华文明摇篮,深厚的底蕴滋养着博大精深的档案文化和璀璨悠久的文明遗产。年以来,《尹湾汉墓简牍中的西汉郡级档案文书》《大生纱厂创办初期的档案》《中山陵档案》《韩国钧朋僚函札档案文献》等江苏文献11件,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
“档案是一代人留给另一代人最珍贵的礼物,我们对它的爱护程度,标志着我们的文明程度。”江苏这片厚重的土地留下无数人文的传奇和不朽的档案,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今天小编带你走近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档案,感受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尹湾汉墓简牍中的西汉郡级档案文书连云港市东海尹湾汉简入选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连云港市博物馆、东海县博物馆典藏。简牍中的西汉郡级文书档案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较早的行政文书档案,主要记载西汉末年东海郡、县、乡、里的行政建置、吏员设置、户籍、赋役、人口、垦田、武库和经济赋税等方面情况。书体有章草、隶书两种。是研究汉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原始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考古学、档案学、简帛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年3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大生纱厂创办初期的档案大生纱厂创办初期张謇处理厂务的手迹
南通市档案馆典藏。该档案文献是大生纱厂创办初期形成的,记载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在高中状元后弃官还乡办实业、办教育的艰难历程。档案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大生纱厂从年筹办、集股到年开车、盈利,直到年召开第一次股东会议的全过程,也揭示了大生企业集团所涉及的工业、交通、垦牧、教育、慈善等诸多事业的创办、发展过程。该档案是研究张謇与大生企业、研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年3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苏州商会档案(晚清部分)苏州总商会同仁合影
苏州市档案馆典藏。苏州商会成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初名苏州商务总会,年改组为苏州总商会,年再改为吴县县商会,是与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重庆齐名的八大商会之一。苏州商会档案形成时间为年至年,卷帙浩繁,共计卷,涉及组织沿革、发展工商业、商事劳资纠纷、社会公共事业、财政税捐、政治军事活动等苏州商会在自身运作以及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类档案资料,是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社会史的重要史料,有助于了解这一时期苏州城市社会的真实情况以及历史演进的轨迹。
年3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中山陵档案中山陵档案
南京市档案馆典藏。文献记载了孙中山先生逝世、治丧记事、陵园选址、陵墓设计、陵墓建筑、北上迎榇、奉安大典、各地追悼、中外人士谒陵等重大活动。该档案文献系统地、完整地、详实地、具体地反映了中山陵园的历史,对于研究民国史、建筑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年3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韩国钧《朋僚函札》档案文献韩国钧《朋僚函札》档案文献
江苏省档案馆典藏。韩国钧《朋僚函札》系年—年间韩国钧与康有为、梁启超、黄炎培、陶行知、史量才、曾朴、冷遹、张謇、张一麐、冯国璋、齐燮元、赵尔巽、卢殿虎、陈陶遗、徐鼎康、郑肇经等多人交往的信函。共计57册,3余件。均系韩国钧生前积存、亲自整理成册。《朋僚函札》内容广泛,记述和反映了年-年间,江苏、浙江、福建、安徽、上海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实业等多方面的史实。较为系统、完整地反映了韩国钧先生同各类历史名人在这一时期的关系,集中反映了众多历史名人和政界要人对当时重大事件的态度与举措。
年10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苏州市民公社档案齐溪市民公社地图(年)
苏州市档案馆典藏。苏州市民公社档案形成时间从清宣统元年起至年止。档案内容主要分为组织人事、公益善举、城防治安、财税金融、市政建设、文教卫生及参加政治活动等几类,其中有公社立案审批的来往函件,办社缘起,公社章程及办事细则,公社区域地图,各机构职员名单,各项经费收支报告,选举启事、选票及选举人名单,劝募经费的通告,办理社务的报告,关于举办公益事业、参与治安保卫、商议物价、稳定金融、检查印花、评议市政工程等与商会、官厅的来往文书等。文献清晰地展示20世纪初叶的社会自治团体的主要活动轨迹,有助于我们了解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各阶层尤其是资产阶级的状况与特点。
年2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晚清、民国时期百种常熟地方报纸晚清、民国时期百种常熟地方报纸
常熟市档案馆典藏。常熟老报纸,由种张常熟地方报纸组成,形成时间自年至年,品种涵盖了各个方面,以私人和集资筹办为主,少数为政府机关、党派创办发行。办报者以不同的思想、审美视角和价值取向,多角度地报道了这段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变化中的人和事。为研究民国时期常熟地方社会发展历史以及当代苏南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渊源和历史底蕴等课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史料。
年2月22日,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民国时期南京户籍卡档案民国户籍卡
南京市档案馆典藏。“档案”形成于-年,分为口卡和户卡两类,它们分别从居民个体与居民家庭两个角度,用包括姓名、照片、出生、籍贯、体貌、职业、住址、教育程度及相互关系等数十项内容,真实、客观记录了当时南京人口的自然构成与基本组织形态、生存状态、区域分布等信息,既是研究南京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也是市民寻亲追忆的重要凭证。
年4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档案南京长江大桥最早的设计效果图
江苏省档案馆典藏。馆藏共有18个档案全宗,来自18个与大桥建设相关的单位,从规划设计、建设竣工、预算决算、投入使用、工程配套、后期配套乃至世界宣传展示等,各种纸质文书、工程图纸、照片、录音录像等载体,互为印证。完整地呈现了新中国第一座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施工建造而成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开创了中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
年4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q/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