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敦煌文献中ldquo太子成道r
對於太子成道變文的整理,年王重民等人編著了《敦煌變文集》,其中收錄了《太子成道經》一卷、《太子成道變文》五種、《八相變》以及《八相押座文》,它們講述了釋迦牟尼生於飯王宮為太子,後來入山修道,終於最後正覺的故事。後來經過許多人不斷的補錄和對相關文字的校釋,到年,黃征、張涌泉合著的《敦煌變文校注》在對前人的成果吸收和整理下,還補入相關材料,可謂是當時最完整的集注本,至此有23個寫卷。後來劉秋蘭對敦煌文獻中太子成道故事進行專門研究,在黃征、張涌泉合著的《敦煌變文校注》的基礎上,參閱時人對此相關卷子的敘錄,增入11個卷子,共計34個卷子。情況如下:
文體
卷目
個數
總數
變文本體
《太子成道經》:P.、S.、S.、S.、P.、BD、S.、P.
8
34
《悉達太子修道因緣》:日本龍谷大學藏本、S.、P.
3
《八相變》(一):BD、BD、BD
3
《八相變》(二):日本甯樂美術館藏本
1
《太子成道變文》(一):P.、BD
2
《太子成道變文》(二):S.
1
《太子成道變文》(三):S.
1
《太子成道變文》(四):S.
1
《太子成道變文》(五):S.
1
新增《太子成道變文》:S.、S.、俄Дх、俄Дх
4
押座文、解座文、贊文等
《太子成道經》(解座文):P.
1
《悉達太子修道因緣》(押座文):S.
1
《八相押座文》:S.
1
《太子成道吟詞》:S.V
1
《太子成道經抄》(押座文):S.
1
《悉達太子贊一本》(也作悉達太子押座文):BD、S.7、S.
3
《太子贊》:俄Дх
1
[1]
上述寫卷是以一個故事——“太子成道”為核心,凡是與其相關都收錄進來。這裡的分類系統相對於清晰明瞭,由於寫卷殘缺等原因,對部分只抄韻體的寫卷將其單獨置出,韻散分類便於核查。而專門只對中國疑偽經《太子成道經》所進行的敘錄和分類的屬曹淩的《中國佛教疑偽經綜錄》[2]和王孟《敦煌佛教疑偽經綜錄》。在傳分系統上,曹淩將當時可見的11號文書分成四個系統,王孟分成八個系統,後又收系統不明相關寫卷。[3]在數量上,上述表格雖然總共收入了34個寫卷,但是相參考《敦煌佛教疑偽經綜錄》還有遺漏,《敦煌佛教疑偽經綜錄》收入24件遺書(P.與P.V-1看作一件),比上述表格還多收兩號:S.-2和羽R+V。S.-2,《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新編》將其定名為:悉達太子成道俗文(擬)。《敦煌秘笈》為杏雨書屋舊藏敦煌文獻,日本大阪財團法人武田科學振興財團杏雨書屋在年3月完成了全部9冊彩色圖版第1號到號寫卷的印刷刊佈,在其中除了羽R+V以外,還有羽、羽R兩號亦可以看成是“太子成道”故事相關的寫卷。在韻文方面,其實還有S.正面抄三個贊文之一的《太子贊》,郝春文《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學釋錄》有錄文,並注言:“《英藏敦煌文獻》編者將此件定名為《太子入山修道贊》。斯號保存了此卷中三件文書另一抄本,內容完整。該號中與此件內容全同的文書有原題,為‘太子贊’。又,此件繼承了斯出現的一些訛誤,故有可能是以斯為底本抄錄的。”[4]
[1]此表源自劉秋蘭:《敦煌文獻中的太子成道故事變文研究》,成都: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年,第39-40頁。原碩士論文中只收錄33個寫卷,後在《敦煌文獻中太子成道故事變文寫本敘録》,《國學》,年第1期,第-頁,又補上S.寫卷。
[2]曹淩:《中國佛教疑偽經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頁
[3]王孟:《敦煌佛教疑偽經綜錄》,上海:上海師範大學年博士論文,第-頁。相對于以“太子成道”故事的搜集,該論文對“悉達太子”相關寫本如S.、P.、S.、BD、S.7、S.、俄Дх不收,也不收《太子成道吟詞》:S.V。
[4]郝春文編《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第一卷),北京:科學出版社,年,第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gs/1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