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朮散,补脾养中气
参苓白朮散是治疗小儿脾虚腹泻的非常重要的药。如果宝宝拉稀特别臭,说明他湿热重,如果拉的都是不消化的清便,说明孩子脾胃弱,受寒了,这时就可以用参苓白朮散。有些宝宝感冒后期也总会有些腹泻,尤其是用抗生素之后腹泻,这也是感冒和用药伤中气伤到脾了,这个时候及时补一下脾气,宝宝很快就会恢复过来。
中医里面有种宝宝问题叫“小儿疳积”,症状表现就是宝宝肚子很大,四肢特别瘦,脑袋也看上去大,这是长期喂养不当致使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慢性问题。这种情况也是给参苓白朮散,把这个脾气补起来,大肚子就下去了;另外饮食也一定要控制。
很多妈妈问宝宝脾气虚怎么才能胖起来?他们中有些往往是消化功能很差,吃得不舒服就要泻肚,而且常年地大便不成形,且大便的质地很糟,中医形容是“完谷不化”,就是吃什么拉什么。这种人想胖起来,想消化好,必须补足脾气,参苓白朮散就是首选。这个里面除了人参和白术之外,都是可以补脾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莲子、扁豆,所以是一个非常温和的补脾方,很多原来有慢性肠炎,甚至慢性肾炎的人坚持每天吃这个药,养成习惯,结果真的把自己吃胖了,也吃壮了,慢性病也好了,因为脾气补上了。
也经常有妈妈问怎么样增加孩子的肺部功能?在五行学说中,脾属土,肺属金。按五行相生原则,土可生金,也就是补土可以强金,所以临床上常常用补脾健胃来补益肺气,参苓白术散可以说是中医“培土生金”治法的代表方剂之一。
01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如入。”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在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生活中很多人患上是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参苓白术散为中药方剂,本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
02功能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1、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泄泻,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鼻窦炎,缓解肺心病,放射病等;
2、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湿盛者;
3、亦治小儿脾疳,面色萎黄,形容憔悴,毛发枯槁,精神萎靡,不思饮食,睡卧不宁;
适合人群:脾虚湿重乏力、舌苔白有齿痕、大便不成形次数增多、虚胖或形态消瘦;
03本方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见肠鸣泄泻;湿滞中焦,气机被阻,而见胸脘痞闷;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皆为脾虚湿盛之象。
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04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代谢和提高免疫等作用。
1、调节胃肠运动:对肠管有兴奋作用,能解除肾上腺素对肠管的部分抑制;大剂量则抑制肠管的收缩,并能拮抗氯化钡和毛果芸香碱引起的肠管收缩,能增强肠管对水和氯离子的吸收。
2.改善代谢:该方治疗脾气虚之肠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尿中肌酐、尿酸、尿素氮均明显低于正常值,治疗后明显升高,并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改善血流变学的指标。
现用于慢性胃肠炎、糖尿病、贫血、小儿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转阴及其它消耗性治疗,辨证属脾胃气虚挟湿者。亦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脾虚痰多者。
05以下是脾虚部分症状:
1、体态
a)肥胖,肌肉松弛:通常患者的体质为脾胃虚弱,或是水湿代谢不及,或是痰湿内盛。
b)瘦弱,精力不振:患者多为脾胃气虚,或是运化功能低下的体质。
2、肤色
a)面色发青:病情通常由寒凝气滞,或是痛症(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疼痛),或是肝病所引起,青色属于肝,因此面色发青。
b)面色发红:外感发热,或是脏腑实热等原因,都会导致血脉充盈,使得气血往头面部灌流,因此满面通红。
除了以上原因引起的面色发红之外,虚热症的病人,也会产生脸上颧骨潮红的现象,但病因去完全不同,此时虚热的病症是由于阴虚火旺所引起。虚热症的病人,由于久病未愈,导致虚阳浮越于上,脸上犹如化了妆一样,白里透红,表示此时病情已经到了危重的程度。因此,鉴别时,千万要谨慎。
c)面色发黄:面色发黄的症状通常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黄疸的病人也会产生面色发黄的现象,黄疸的病人由于病因不同,又可以分为:阳黄和阴黄两种。阳黄的病人,面色比较鲜黄,好像橘子皮的颜色,病因主要由于湿热淤阻,热为杨,因此称为阳黄。阴黄的病人,面色黄的比较晦暗,病因是由于寒湿阻滞,寒为阴,因此称为阴黄。
d)面色发白:通常表示为气虚,或是阳虚,或是脾胃虚寒。
e)面色发黑:由于肾阳虚衰,或是阴寒内盛,导致水湿不化,水湿阻塞气血的运行,血液无法上于头面起到温养的作用,黑色属于肾,因此面色发黑。
3、嘴唇
a)淡白色:为血虚,气虚,或者脾胃虚寒;
b)紫黑色:一般为血瘀,或是痛症;
4、牙龈牙龈肿大或者出血
主要病因有三一是实热,肠胃实热,热邪截耗阴液;
二是虚热,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三是脾气虚,导致脾不统血;
5、痰
a)清稀,呈白色:通常为虚寒症,或是外邪刚侵入肌表,尚未入里化热;
b)黏稠,呈黄色或灰色:一般为实热症,或是外邪侵入肌表,已经入里化热有些病人的病状属于上实下需症,即脾肾虚损所引起的水湿停滞,凝聚为痰饮。此事病情比较复杂,不能完全看做实热症;
c)痰卡在喉咙难以排出:通常为肺气虚,肺气无力把痰排出;或是肺阴虚,痰特别黏稠燥结,难以排出;
d)痰中带血:为肺阴虚,阴液不能濡养血脉;或是热邪壅阻,灼伤肺络,导致血脉脆弱,容易出血;
6、大便
a)稀薄如水,夹杂未消化食物:粪便时干时硬称之为‘溏’。通常为脾气亏虚,脾胃运化功能低下;或是小肠分清别浊的功能失调,造成清浊混杂下注,因此夹杂未消化的食物。如果病人长期习惯性腹泻,除了脾胃虚损外,还会导致肾阳虚衰,肾的蒸腾气化功能失常,此事病情比较复杂,不能完全视为脾气亏虚;
b)黏稠,糜烂,而且便后不爽:一般为湿热阻滞大肠;或是肝气淤阻,导致肠道气机不畅所引起的;
c)干硬燥结:为热结肠道,或是阴血不足,或是津液亏虚,以至于肠失濡养,肠道干涩,造成粪便的传导困难;
推荐阅读
五苓散健脾祛湿
健脾益气,补中益气汤
“大腹便便”的你要注意了
油光满面、痘痘层出不穷是湿热了
气血双补、助阳益气,十全大补汤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hu/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