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导师和学生关于论文写作最大的信息不对称
论文写作过程中有几个阶段必须跟老师联系确定才能继续推进!
——吉大秋果
有老师跟我说,我一个学生的文章被她痛批,因为从选题到论文写作都不成样子。老师问了一下,你没跟老师商量吗?从选题到写作?学生说,没有!我说,对,痛批。对于学生写东西不跟老师联系这个事我是很不赞成的。这还是一篇小论文,如果是毕业论文,你都没有经过我的过程控制你就自己偷摸写完了,我还怎么改,你告诉我我还怎么改?我是能让你重写,还是重新选题?
我一直跟我的学生说,你们在写论文的时候有几个环节必须跟我商量,我确定之后你才能推进下一个步骤。论文写作是一个系列活动,从开始确定研究领域,收集文献,阅读文献,整理文献,文献综述,到确定选题,然后列大纲,到这里才可以开题,开题通过之后就可以正式写正文,正文写完之后还要修改,不断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补充其他部分。这个过程是环环相扣的,如果之前的环节没有处理好,就开始推进,那最后的论文其实是很成问题的,即便写成也会存在很大问题。在这个过程之中,你需要在以下几个环节跟我商量。
第一,我要看你确定的选题方向。有些同学不研究导师的方向,而是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你感兴趣不要紧,你得知道你这个选题方向到底可不可行,能不能推进下去。有些选题方向现在艰难,看不清未来方向,比如现在再选题就不建议围绕WTO来进行,因为WTO后续的发展趋势不是一个小小的研究生能把控的;还有一些研究生选择那些技术要求非常高的领域,这种选题也很挑战,比如反垄断,金融衍生产品领域的法律适用,这些领域要求有很丰富的实务经验。还有一些选题没有研究价值,已经开始没落,你说你选择它干啥。总之,这个环节你必须跟老师商量,因为你得知道你的选题是啥难度系数以及有没有下嘴的空间。
第二,从选题方向到最终的“标题”(也就是最终的选“题”)出来,还差十万八千里呢,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收集文献,文献收集完毕要跟老师商量。除了让老师把握文献四性(我写过帖子,自己找吧)看看文献的分布状态,也得让老师把握你这文献够不够支撑你这十万多字的论文。有些领域根本就没有啥文献,学生答辩的时候说自己研究的很肤浅,因为没有文献。这样的解释让人很吃惊,没文献,文科的论文你怎么做?完全靠脑补吗?
第三,把握完文献的四性之后,很多老师会直接进入到看文献综述。我通常不会,我还会要看学生的阅读情况和文献整理情况,也就是我要看你文献综述形成的过程。之前我有个认识的误区,我觉得学生跟我一样是会阅读并且是很会很会的那种,结果发现并不是。有一次我参加答辩,一个学生的参考文献引用了我很熟悉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对他要研究的问题有很深刻的观点,但是这个学生却不了解。我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样的观点,学生说不知道。我问学生是否看过这篇文章,他说看过,但是没看出来。这就让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