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暨

北京主治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来源:上海体育学院休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体育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领体育发展方向、传播体育价值、传承体育文化、建构体育学科体系、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健康中国行动(-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要求,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处协办、上海体育学院休闲学院承办的“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暨首届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高峰论坛”,将于年8月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

本论坛旨在总结和回顾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取得的丰硕成果,营造学科研究的浓厚氛围,提高研究主体的自觉意识。通过论坛的举办,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聚焦前沿领域,打造学术共同体,为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青年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拓宽学术视野。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会议信息

会议时间:年8月下旬(具体时间一旦确定,及时公布)会议地点: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号)

论坛安排

(一)专题讲座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前沿问题进行主旨演讲,主题包括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与定位、研究现状与趋势、方法论、研究生培养与课程设置、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转化与评价、国内外学科体系比较等。

(二)学术分论坛

围绕征文选题指南,进行专家和研究生演讲,以期进一步了解与掌握本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三)写作工作坊

邀请知名专家、学术大咖为广大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做学术论文写作讲座,使其能够掌握核心期刊论文写作技巧与方法,包括选题、查阅文献、研究方法、论证分析等。

论文征稿与评审

(一)征稿对象

各高校在读硕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及相关研究人员。(二)征稿范围

凡属本次会议征文选题指南,且未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报告过或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的论文均可报送。

(三)选题指南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研究2.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研究3.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研究4.体育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路径与方略研究5.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研究6.新冠疫情背景下休闲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7.后疫情时代体育旅游发展研究8.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开发研究9.新冠疫情下的家庭体育研究10.体育伦理与法治研究11.新时代我国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研究12.区域体育一体化发展研究13.新时代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研究14.体育与立德树人关系研究15.北京冬奥会的人文精神研究16.信息技术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研究17.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现状与问题研究18.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现状、问题与方略研究19.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与方法论研究20.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21.中外体育社会学比较研究22.本学科领域的其它研究(注:选题围绕但不限于上述指南,题目自拟)(四)征文要求1.以第1作者身份报送的论文仅限1篇。申报者自行做好报送论文的查伪、查重工作,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如有学术不端行为,申报者负全责。2.论文格式:论文全文(含图表)不超过字;单倍行距;论文题目字体为二号黑体,居中排;题目下为作者姓名,字体为小三号楷体字,居中排。作者姓名下部为摘要,字以内,字体为小四号楷体。论文请注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五号黑体字居中排放,其余字体五宋。参考文献后附字以内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单位、职务职称、专业领域、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3.论文提交方式和日期:(1)论文直接报送电子版,请作者将论文Word版发送至邮箱:xxx

sus.edu.cn;邮件主题“姓名+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高峰论坛”(2)投稿截止时间:年7月31日17:00之前,逾期不予受理。(五)论文评审与评奖论坛将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集中评审,并设立优秀论文奖、学术新人奖,以对青年学子进行鼓励和表彰。(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卞新芳、曹玲

-,-

相关说明

1

费用问题

本次论坛不收取任何的会务费和论文评审费,且为外地参会研究生免费提供食宿,往返交通费自理。

2

通知问题

有关论坛录用通知、参会事宜等将另行通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研究生积极参与并踊跃投稿。

3

联系方式

1.联系人:鲍明华-郑家鲲-.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56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