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那些年踩过的坑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
博士那些年踩过的坑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来源
钱朝霞科学网博客
作者:钱朝霞
编辑:学长
前言
qianyan
最近读到天普大学戴海龙校长在科大校友会上做的关于在美华人职业发展的报告,戴校长一直提到工作中交流的问题,颇有感悟—对于在海外求学的学生来说,博士期间最需要学习的东西应该就是交流了。
在海外读博士的朋友大都可能遇到如下场景
a)刚刚进入研究组,第一次和老板谈话,之前老板给了你几篇文献让你阅读,这次谈话的目的是确定你的初步研究方向。
你如临大敌,把老板给你的文献读了好几遍,绞尽脑子想出了几个自己颇为得意的研究方向,甚至把和老板要说的话都排练了好几遍以防止中途因为某个生僻单词卡壳。
结果走到老板办公室门口还是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地无法言语,交流过程中自以为得意的研究方向被老板一个个枪毙。
临到末尾,老板塞给你另外一个研究课题,问你愿不愿意尝试。你心里千万头草泥马狂奔,老子还有选择吗?只好唯唯诺诺地说我试一下吧。
b)你日日夜夜辛勤劳作,但是一个课题苦熬了大半年还是毫无进展;每次和老板讨论,老板都虚打一枪,胡萝卜加大棒,甚至承诺你如果这个做出来年底就给你申请某某学会的大奖。
每次从老板办公室出来都热血沸腾,觉得诺贝尔奖指日可待。但是每每熬夜做实验就觉得自己前途渺茫虚度青春。
c)你的第一篇文章终于要投稿了,你觉得水平一般投个一般杂志就好了,但是你导师还是助理教授需要大文章撑场子,觉得要投Science,你知道是个坑,因为投Science审稿周期特别长。
如果被拒绝,你老板会一级级往下投,直到投中为止。有先例告诉你如果按照你老板的策略,你的文章可能要两年以后才能发表。而你急着毕业,希望赶紧发表。明天就要做最后决定了,你不知道怎么说服老板。
在海外读博士的同学一般智商都比较高,至少在国内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甚至在国外也一般成绩和智商都比同实验室的本土学生要高很多。
但是毕业时,本土学生中优秀者无论从研究成果还是工作去向却比国际学生的平均水平要高一些。除开本土作战的语言文化优势以外,本土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和优势是国际学生需要持久学习的。
衡量博士生与人交流能力的指标大概有如下几个:1)你的英语口语能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写英文邮件能否准确地道?
2)你能否用流利的英文讲述自己的科研内容并与同行在会议或者非会议场合交流?
3)你是否定期和导师同事交流工作?他们是否知道你目前在干什么,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帮助?你是否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并且能够主动提供帮助?
4)你是否和导师同事发生过观念上的冲突?如果有,你能够妥善解决吗?
博士低年级的时候,在实验室很多时候除了看文献分析数据和做实验以外,有很多等待的时间,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干什么,只好胡乱上网。
如果把这些碎片时间以及晚上的一两个小时休息时间好好利用起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和交流能力,得到的效果应该会远远大于半夜泡在实验室一个人冥思苦想要好。
下面我总结了几个实质性建议,供有需要的同学参考参考:
1)英语不好的同学可以去大学的英语系看看有没有相关课程可以提高,如果有,可以和导师商量抽出一些时间去上。导师如果人比较好的话,会负担部分学费;如果需要自己付费也没关系,一般也不会太贵,并且投资回报比是相当高的。
如果学校里没有相关资源或者时间上有冲突,可以考虑网上找私人教练,如果能够找到好的语言培训私人教练,加上自己下苦功夫,一定会有很大进步。这些费用都是研究生的奖学金可以负担的。
当然,完全去除英语口音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如果你是大学毕业后出国的,但是只要交流没有问题就好了;去除口音可能要你在英语国家呆十年或者更长时间才可以。
2)业余时间多看英文书籍,尤其是关于交流的。现在人人都可以出书,关于交流的书更是层出不穷。建议多看看和自己背景相似的人写的书,比如本科在国内念的,然后出国后来一直在国外发展职业生涯辉煌的前辈写的书。这类书籍读起来一般都有共鸣,给出的建议也对症下药。
3)多参加当地职业发展论坛或者组织,比如校友论坛,亚洲人论坛等等。中英文交流为主的团体皆可。这样可以多听听别人是怎么想的,多锻炼如何和自己不同领域的人交谈或者邮件短信联系。时间长了,自然就知道用英文该怎么说话,怎么写邮件了。
4)找一个mentor,定期交流汇报感想。这个人可以是自己同系比较信任的老师或者学长,也可以是比自己年长地位高的朋友(比如英语系的老师,合作的老师或者校友)。
一般中国老师都很热心帮助年轻的留学生,态度诚恳,主动找找他们不会错。每隔半年三个月主动向mentor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工作进展,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对待mentor给出的建议,主动实践然后给出反馈。
这样自己能够得到指点,mentor也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培养年轻人的成就感。
关于前面提到的几个棘手的交流问题,试试下面的方法也许不错!
a)和老板讨论之前找实验室的高年级成员询问一下自己的几个想法靠谱不靠谱,根据他们的建议给出改进,然后再慎重地给老板写邮件表达自己的想法。
写邮件相比当面交流的好处是你有足够的时间思考用词和语法,尤其是你如果英语不太好的话,邮件更容易清楚地表达自己。通过邮件得到老板的认可后再和老板进一步面谈。
当然老板可能对你的提议都不感兴趣,而是想让你做一个她/他长期以来一直感兴趣的东西。这个也没关系,因为毕竟人家是老板,看问题比较长远,听从他的建议不是坏事。
当老板问你愿不愿意尝试新课题的时候,你可以爽快地说愿意。但是也别忘了他有可能是忽悠你,给你画大饼,说不定这个新课题以前有很多学生接手但是都没有成功呢。
你虽然说愿意试试,但是也要给自己一些余地。这时候问问老板,关于这个新课题有哪些重要文献可以读读,实验室有没有高年级同学可以咨询,你认为这个新课题最主要的难点在什么地方,需要哪些我现在还没有的技能?
这样可以促使老板去主动思考这个课题,如果这个课题不太靠谱的话说不定他思考过后就放弃让你去做这个课题了呢。如果这个课题靠谱的话,他的一些想法对你以后做课题也会非常有帮助。
b)最好在课题进展的过程中定期向老板汇报进展和困难,而不是一晃半年过去了,老板才知道你在原地死磕。如果每周有例行组会的话,通过组会向老板汇报结果是很不错的一种方式。
如果没有的话,可以考虑自己每周写weeklyreport,周五晚上发给老板,这样一方面强迫自己总结一周的工作,另外也给老板周末两天的时间去思考你的难题,给出一些建议。
当然,很多美国的博导都是撒手型的,在你进组的时候给你一个课题,然后就看你个人造化了。能力强的可以开天辟地,能力差的自生自灭,四五年过去了,是个猴子也磨练得知道怎么做实验了。
但是无论是什么老板,多和他/她交流总是有点启发的。当然这个过程中要自己多主动思考,多找实验室的人交流,而不是闭门造车。
如果一个课题真的不行,可以和老板申请和做一个和实验室其他成员重合度比较高的课题,或者给高年级学生打一段时间下手,学习一些基本的科研思维然后再回头看原来的课题,说不定有新的思路呢。
c)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谈判问题。如果你觉得面谈对你来说比较困难的话,可以考虑邮件沟通。
下面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1)承认你理解老板的立场
2)表达如果按照你的想法投一般杂志的话对你和研究组最坏的影响
3)说出你的顾虑
4)提供其他选择
5)承认老板比你在这件事情上更专业更有远见,顺便咨询她/他的意见。
比如邮件可以这么写(1)2)3)4)仅出于排版需要,实际操作中可省略):
Dearxxx,
I’mwritingthisemailtodiscusswithyouwhichjournalweshouldsubmitourworkto.OurbriefdiscussionindicatesthatyouwanttosubmitthisworktoScience,whileIhopetosubmitittoXXX
journal.
(1)Ifullyunderstandthatwherethisworkpublishesisveryimportanttoourresearchgroupand
(2)youmaythinkI’mcrazyandarroganttodisagreewithyouonthejournalwehopetosubmit.Iacknowledgeyouropen-mindednesstolistentomydifferentopinions.
(3)Whilerespectingyoursuggestions,Idohaveacoupleofconcernsregardingwheretosubmitthiswork.
First,submittingittoScienceorotherhighly-rankedjournalmeansthereviewingprocesswillbequitelong,fromhalfayeartomorethanayear,asseenfromourpreviousexperience.Thisfieldisvery早期白癜风症状图片中科白癜风医院院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bz/1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