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哥讲堂政论文详解

君哥说

  各位小闹钟,上周君哥为大家详细讲解了策论文,今天继续为大家详解政论文的结构布局和论证逻辑。

  什么是政论文,政论文就是重点分析紧迫性、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等内容的议论文,它是当前申论考试的重要考试趋势。例如,年国考副省级考试的文章写作题,命题者已经限定了写作的主题,那就是黄河精神,围绕这个主题,你必须从给定资料中归纳概括出什么是黄河精神,并且通过一定的分析论证,说明为什么你能将这些内容视为黄河精神,这才是命题专家所预先设计的写作思路。然而,很多考生一上来就大谈特谈如何弘扬黄河精神的对策,这种文章被阅卷者无情地打入四类文,得分很低。对策可不可以写?当然可以写,但是在这里必须略写。再比如说年国考副省级作文题目是围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问题,在文章写作中应该主要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样做才显得结构完整、论证翔实,而不能仅仅谈怎么做,这是远远不够的,也是阅卷者极其反感的。还有年国考副省级围绕文化遗产保护和地市级围绕民族文化的文章写作。

结构布局:

  第一部分:开头(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文章重点部分,一般分为几段。分析原因(未来式原因分析,主要说明为什么将来要那样的问题)。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四部分:结尾(展望或强调意义)。

  很多考生善于写策论文,对于政论文有先天的恐惧。实际上,政论文并非那么可怕。政论文的第一部分同样是开门见山地提出你的中心论点,这样会使阅卷者明白你要写什么,才有兴趣阅读下去。第二部分是政论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一般分为几段,主要论证说明你为什么要提出上面的中心论点,尤其要说明为什么将来要那样的问题。政论文的基本论证逻辑其实就是未来性的原因分析的基本逻辑。这是因为,政论文要阐述的核心观点往往是要说明做某件事特别重要,值得去做。因此,我们可以把未来性原因分析的基本方法,拿到政论文的论证中来。第三部分在前面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解决问题的部分,既然这个问题这样重要而急迫,所以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但是,这部分的内容一定要简略,最好精挑细选出几条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崭新对策,将其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段落来加以说明。最后第四部分同样要注意结尾,再次重申中心论点,对未来的美好前景提出希望。

PS:什么是未来性原因分析?

  未来性原因分析,即将来为什么要那样,要求考生针对未来要做的一件事,说明和分析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未来性分析与过往性分析不同,要从三个层面回答问题(以为什么要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为例):

  1.现在问题的严重性,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必要性是指问题的危害性(如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民的健康有害、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迫切性是指时间的紧迫性(如环境污染严重到再不治理就会无法治理的程度。如同某人病得厉害,医院,很快就会死去)。

  2.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利形势和条件,即可行性。

  如经济发展为治理污染提供了物质前提,相关法规出台为治理污染提供了制度保障,治理污染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等

  3.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即解决此类问题有哪些好处,有哪些重要意义。

  如治理污染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君哥在往期的   假如你是H县文化局的干部,要在有村官和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的培训班上做一次关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讲座,综合“给定资料8”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应该重点讲几方面的内容?(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分条作答,观点明确,有针对性,不得摘抄原文。不超过字。

  首先要明确作答任务,要求考生撰写讲座要点。这里破题的关键是抓住讲座的主题,即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意味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特定事实,阅读材料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材料中的事实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关系和内在逻辑。另外,这里要明确的是,讲座不过是讲出来的文章。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将这个题转化为撰写一篇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政论文。其次,要明确角色定位,主讲人是县文化局干部,对象是村官和社会工作人员,这些都是基层工作人员,其潜台词就是要围绕基层工作展开,要符合并能联系基层工作实际。再次,要明确答案范围,即综合资料8的信息。这里要特别注意要求中对于“不得摘抄原文”的强调,要在答题过程中注意总结概括,注意抄关键词,而不是抄句子。

  这道题以讲座的形式进行考查,看起来挺玄乎,但本质上是写一篇关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政论文,只不过这篇政论文要由文化局的干部读出来。这道题也反映了当前申论考试的一种趋势,即题目的出题意图越来越具有隐晦性,一不小心,就容易迷失方向。克服这种问题的关键是立足大纲,明确申论的四种基本题型。

  这篇政论文就是要说清楚为什么要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按照前面我们讲的政论文的逻辑,首先是某工作现在问题的严重性和面临的挑战,即开展某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是开展某工作已经取得的成绩或有利条件,即可行性;再次是开展某工作的重要性,即好处、意义等;最后是具体如何开展,即解决问题。按照这个逻辑,文化局干部的讲稿的逻辑就一目了然了,该题的答题逻辑,换言之,即答题的框架就显而易见了。下面的问题就是从材料中去找相关的信息点去填空了。

  很显然,根据题目要求,特定事实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我们的作答就是要找到十则材料中的事实与特定事实之间的关系,然后填充到我们通过审题已经明确的框架之中,便大功告成了。如材料1中的事实是美国文化霸权,要思考它与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很明显美国的文化霸权是社会主义文化面临的挑战。再如材料2中的事实是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打压和文化输出,这很明显也是社会主义文化面临的挑战。

  最后,把材料中的观点和信息按照同类合并、异类罗列的方式进行整合,然后分别填入不同的逻辑空格内,答案就完成了。注意按照要求,分条作答。 

  一、必要性和迫切性,即社会主义文化面临的挑战和威胁。涉及要点有:1.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面临巨大“文化逆差”;网络建设水平较低。2.美国加紧在全球渗透霸权思想,宣传美国价值观,推进全盘美国化。3.国外有些人否定和掠夺中国文化,如否定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盗用源于中国的“端午节”等。

  二、可行性,即社会主义文化取得的成绩。相关要点有:1.海外孔子学院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体现了中国文学的繁荣进步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三、重要性,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和好处。这里可以从莫言获奖得到启发,即有利于塑造国家形象和提升综合国力。

  四、怎么做,即如何发展基层社会主义文化。这里要针对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1.提高对基层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西方文化渗透的防范意识。2.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宣传、保护等多样化的群众文化工作。

  一、当前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面临的挑战(6分)

  1.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面临巨大“文化逆差”;网络建设水平较低。(2分)

  2.美国加紧在全球渗透霸权思想,宣传美国价值观,推进全盘美国化。(2分)

  3.国外有些人否定和掠夺中国文化,如否定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盗用源于中国的“端午节”等。(2分)

  二、我国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取得的成绩及其积极影响(6分)

  1.海外孔子学院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分)

  2.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塑造了国家形象。(2分)

  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体现了中国文学的繁荣进步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2分)

  三、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2分)

  有利于塑造国家形象和提升综合国力。(2分)

  四、结合本职工作,搞好基层文化建设(6分)

  1.提高对基层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西方文化渗透的防范意识。(3分)

  2.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宣传、保护等多样化的群众文化工作。(3分)

钟爱范文

开辟新闻舆论工作新蓝海

郭全中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去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亲切的话语、殷切的嘱托,令人难忘。一年来,新闻战线牢记职责使命、坚守舆论阵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国际传播、媒体融合、人才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实绩,推动现代传播能力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文者,贯道之器也”。作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重要一环,新闻舆论工作如何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环境中,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至为关键。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人民日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推出任仲平文章,从“道义”和“真理”两个维度,深刻展示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新华社在神舟飞船成功发射后,请两位航天员做“特约记者”,成为世界航天史和新闻史上的创举;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节目,“铁路小夫妻”隔窗目送让人落泪,记者在采访间歇为哺乳中的孩子留奶,8天攒了25袋母乳的幕后故事同样感人至深。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新闻工作者把理论化为共识、把镜头对准百姓,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新闻舆论工作局面。实践证明,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不忘初心,与时俱进,正是新时期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思想法宝。

  长期以来,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并未发生明显改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虽然我们在传播渠道上还不占优势,但“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每天所发生的故事,是全世界媒体所关心的优质内容。这一年,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积极转变话语体系,抢占国际化互联网新平台,传播效果大幅度跃升;中国国际电视台成立,整合大量优质资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继续扩大覆盖率,已经使用65种语言向全球传播……随着对外传播体系日渐立体、丰富,“中国好声音”将更便捷地抵达国外受众。

  媒体融合发展方兴未艾,谁占领先机,谁就将赢得未来。借助移动互联网新手段,传统主流媒体把过去的影响力有效拓展至互联网“原住民”。围绕采编发流程再造,以“中央厨房”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平台极大提升了采编能力与效率,有效重建了媒体与用户的连接。云直播、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新闻报道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关键在人”。无论是做好国际传播还是推进媒体融合,都离不开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不久前,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采编播管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将从统筹配置编制资源、开展人员编制总量管理试点、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考核评价和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旨在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相关意见的实施,必将为进一步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筑牢人才根基。

  过去一年新闻战线精彩纷呈的成绩,从根本上来自对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思想的贯彻。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找准历史方位、校准价值航向、矢志改革创新,新闻舆论工作将不断开辟发展的新蓝海。(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郭全中)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疾病恢复的介绍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nr/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