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正在经历护士荒,为何求职时护士却

最近,丁香园大数据团队在咱们自家的招聘平台有个意外发现:护理专业相关的职位数仅仅占总职位数的6.7%,但护理职位的简历投递数却占到了总投递数的29.5%!

难道说,护士已经供大于求了吗?

数据来源:丁香人才最近一年的简历和投递数据

可是,媒体却年年报道「护士荒」,感觉护士根本不够用啊。

「护士荒」的媒体报道年年持续

既如此,为啥我们一边经历「护士荒」,一边在求职场的护士又「供大于求」呢?今天,丁香园(ng)就用大数据来为大家说道说道。

怎么就「护士荒」了?

截止年,虽然中国的注册护士总数已达到.7万,但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仅为2.5人[1],也就是说,5个护士要为两千个人服务,这相比同类别的国家可以说是严重短缺。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不仅仅是总量的短缺,地区间的护士资源差异也一直存在。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年)》中提到,预期年,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要达到的3.14人[2]。

而截止年,北京、上海等医疗资源集中的地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量已超过3.14人(北京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4.5人,上海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3人),甘肃、河北等地却仅仅达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9人。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数据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除了省与省之间的差距,城乡差距则更为显著,达到3倍之多。青海、西藏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的城乡差距甚至高达8倍[1]。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地区差异这么大,那这些注册护士主要都集中在哪里呢?

74.5%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仅有19.8%的注册护士。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医院工作的护士们,有81.8%就职于传统的公立卫生机构,仅18%的注册护士在非公立机构就职。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确实正在经历「护士荒」,而乡村地区和基层机构的「护士荒」更为严重。

为什么护士又「供大于求」?

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护士们都热衷于跳槽。同时,这也是「护士荒」的源头。

那为啥护士热衷跳槽?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

收入低

根据丁香园薪酬调查,年护士的人均年收入为6.5万元人民币,远远低于美国同行人均10.6万美元(假设汇率为6.6,折合人民币约70.0万人民币)的年收入[3]。

收入低的一个原因是护士的学历普遍较低。

以中专、大专为主(占护士总数的82.7%),高级职称及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数量偏少(中高级职称的护士仅占19.2%),医院的收入一直偏低。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与此同时,我国护理服务收费定价相对较低。

拿上海市和北京市举例,年最新调整过的价格为:上海市特级护理费用80元/天,一级护理38元/天,二级护理28元/天,三级护理22元/天[4]。北京市一级护理费50元/日,二级护理费26元/日,三级护理费20元/日[5]。

工作压力高

另外一方面,则是高负荷的工作压力、糟糕的医患关系及职业伤害。90.4%的在职护士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74.2%的护士需要经常值夜班。41.2%的护士在近一年内遭受到患者或家属的过激行为,79.0%的护士在工作中遭受过利器损伤[6]。

可见,这种钱少事儿多的工作,当然没人愿意干。而已经「入坑」的护士们也希望通过跳槽来摆脱这种困境。

当护士,未必没前途

跟护士资源紧缺相对的却是,我国人均寿命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加速、人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市场在迅速增长。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年的76.3预期在年将达到79。截止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2.3亿(占全人口的16.7%),预计到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多达3.6亿(占全人口的25%)[7]。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年)》

而随着「药品零加成」、「两票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促进医药分开政策的推行,医疗成本压缩的空间已很低,相应医疗服务市场却亟待开发。同时对于护理相关的政策也为护理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政府重视护理事业发展

在年《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中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护理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惠及更多患者。具体要求明确护理服务职责、规范护理服务流程、加大护理管理力度、医院增加临床护士数量、强化护士培训。

在年《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年)》中,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床护比要求,还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建立新入职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初步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逐步健全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政策利好护理市场发展

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将长期护理纳入社会保险制度并开始试点。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再次发文鼓励社会办医。强调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专科医疗细分领域,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独立设置的包括安宁疗护等专业机构。鼓励社会办医机构积极探索诊疗、护理、康复、心理关怀等连续整合服务。

紧接着北京市、广东省相继出台「护士多点执业」相关的政策,进一步促进护理市场人才流动,拓展了护理服务领域,将护理服务从机构延伸到社区、家庭。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则为社会资本注入提供了便利性。

近年促进护理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

社会资本注入

年上半年,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北京市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年)》,支持社会机构加入医疗联合体,支持护理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护士上门服务模式得到了政策支持。

虽然护士上门服务这个模式紧跟国家政策发展,但因为刚刚起步,医护到家模式还没有行业规范。

首先,没有明确规定界定哪些医疗医院分离、提供医护到家服务;

其次,没有护士上门服务的质量衡量标准;

第三,关于费用没有明确的标准、也没有医保覆盖;

第四,提供医护到家服务平台的资质及人员的培训也还没有成熟规定。

不过,目前已经有社会资本投入这个领域进行探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护士上门服务的创业公司至少已有22家,其中可查到有融资记录的占到63.6%,融资金额普遍高于同期平均金额。

而这些公司目前涉及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常见病、慢性病、康复护理、母婴、医美等。从某公司







































北京哪里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nr/139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