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妙招牛人如何阅读医学文献
阅读医学文献,是把握医学科研动态的必要途径。然而,面对海量的医学文献,如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拿到文章后,如何紧跟原作者的思维?哪些重点部分需要下苦力钻研?下面三位学术大牛分享的经验,可供大家参考:
闪亮亮的学术背景本科时英语基础并不好,没过六级,读硕时都很少看英文文献。上博士后,开始硬着头皮咬着牙啃外文文献。坚持两年,已仔细精读多篇外文文献,泛读多篇,受益匪浅,现在写英文论文已经很顺手。
牛人妙招一
1.准备工作
先找5篇和自己做的方向最相关的英文文献,花一个月时间,反反复复、认认真真看,做到每个句子都读懂。坚持一个月后,恭喜你已经上路了。
2.如何读摘要
首先快速浏览摘要,迅速抓住文章主要做了什么。也许初看时看不太懂,但不要气馁,继续往下看,等你看完也许就恍然大悟了。摘要一般写的很简洁,省略了许多前提,所以第一眼看不懂作者意图,是非常正常的,不要怀疑自己智商!
3.如何读结果
这一部分一定要结合图和表看,并且着重体会作者的行文方法——为啥就那么一点结果,我半页就说完了,人家居然可以说两整页?
4.如何看分析与讨论
这部分是文献的精华,最需要花时间。我一般看完结果后不急于看分析,先思考:如果是我做出这些结果,我会怎么解读呢?之后再慢慢看作者的讨论,仔细体会作者的观点,为我所用。看得多了,自己的idea也会越来越多。
5.量变到质变
医生不管有多忙,都花时间看文献吧,最好有个目标——学术上超过自己的导师。因为老板也不全经常看文献,你多看,慢慢他会觉得你很厉害。
6.温故而知新
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以3-4个月为周期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看。文献管理方面推荐用医脉通的医学文献王,分类管理很有条理,不至于一锅粥。
牛人妙招二
闪亮亮的学术背景phd到工作的半年,发了12篇paper,7篇第一作者。目前每天保持阅读2-3篇英文文献的习惯。
文献感悟
文献有许多种“读法”,最重要的是要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一知半解,翻篇儿就跟没读一样,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又会形成对文献的厌烦,以后都会对看文献产生“心理阴影”。
1.温故而知新
每次读完文献(无论精读、粗读),都合上文献回想一下,文章最重要的takehomemessage是什么。如果想不起来,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面找,最好再从discussion里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才算真的“读过”了。
2.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看introduction,作者都提出了什么问题,目前的进展如何。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能对该领域的某个方向做到心中有数。好的review当然也可以读,但容易让人懒惰。
3.为了写文章而读
阅读中,特别是看discussion时,遇上好的英文句式,最好有意识地记一下,以后照猫画虎写,比自己在那儿琢磨半天憋出的句子强得多。有意识地去总结、记忆,写作时才能手到擒来。
牛人妙招三
80后青年才俊,迄今为在Science、Nature、Nature子刊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10余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次。
1.先看综述!
看综述可以对一个领域内一个方向的态势一目了然,知道前人已经做了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国外综述一般都是资深人士撰写的,看了让人事半功倍。
2.别盲目看文献,有选择地看!
看文献要缩窄范围,有的放矢。这就涉及检索的技巧,首先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检索出的内容全面。另外,熟悉在本领域有建树的学者,直接按作者检索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阅读文献有层次
①重视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文献的窗口,80%文章只看摘要,20%要看全文,过分追求全文费时费力。多数文章把标题、摘要、几个figure及legend一看,大意就明白了。
②通读全文:第一遍一定要认真,力求明白每句的意思,尽量不因查词典打断思路,但这里推荐使用全医药学大词典,可以做到即指即译,不会让思维中断。
③抓住长句架构:英文文献很有可能从句套从句,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但就是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所以看得时候一定要看关系连词。每一段都要找到作者的中心,其他大量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在长句上,全医药学大词典也可以帮助段落翻译,直接显示整句意思,相比有道词典更注重内在逻辑。
更多医学文献、期刊、指南请前往InfoXMedAPP中查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nr/1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