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珂徐雁平清代书院答问的文献价值与文化
桐城派研究
清代书院答问的文献价值与文化意义
——以李兆洛《暨阳答问》为中心
杨珂徐雁平作者:杨珂,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清代文学与学术。
徐雁平,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副院长。研究方向:清代文学与文化,清代文献学。
摘要:《暨阳答问》由清代阳湖派李兆洛的弟子蒋彤撰录,内容涵盖四部,涉及历算、天文、文学诸领域,是清代书院答问的代表之作。该书有繁、简两个版本系统,其中道光活字本为早期繁本,最接近蒋氏手稿,而未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分析简本对繁本的删削,得见《暨阳答问》繁本的重要学术价值。《暨阳答问》中多有李兆洛对诗、文等所作分析与评价,可藉以补充李氏文学观,印证已有的学术成果,进而凸显此书对于李兆洛及其弟子群体研究的重要意义,亦可展现清代以常州为代表的东南地域文化传统,而“答问体”作为一种著述形式,其所常见的删润现象亦藉此得到进一步的分析与考察。
y1.本文原刊于《苏州大学学报》年01期。
2.本文经作者授权,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统计,有清一代共出现所书院,其数约为唐至明书院数量总和的两倍。[1]-这些书院的山长多为知名的饱学之士,他们通过书院的教育活动,传扬自己的学术观点与文学理念,推动一时之学术与一地之风教。书院成为清代学缘网络的关键纽带,而记录书院教育活动的著述载体——书院答问,亦成为研究书院乃至考察清代文学与学术生态的重要文献,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探本溯源,清代的书院答问当滥觞于宋代书院中出现的语录体问答,如朱熹《延平答问》等,藉师生问答的形式,记录书院内部的教育活动。刘声木曾在《苌楚斋随笔》中提及李兆洛《暨阳答问》、朱一新《无邪堂答问》与姚永朴《起凤书院答问》等五种书院答问,其中《暨阳答问》尤为重要,这是阳湖派代表作家李兆洛(-)主持暨阳书院期间(-),由其弟子蒋彤所记录的师生、师友问答。李兆洛在主讲暨阳书院期间,不仅与弟子讲诵、教习经典,还主持刊刻先贤遗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