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指南推荐文献
《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
作者:朱青生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本书是部讲演录。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交代立论的前提。第二部分含第一到第四章,论述艺术与传统美术的分离。第三部分,论述现代艺术的功能。第四部分,论述现代艺术的性质。第五部分,论述现代艺术的方法,第六部分,论述现代艺术的目的。推荐角色:艺术家、策展人《策展人工作指南》作者:亚德里安·乔治出版社:典藏艺术家庭策展实践的可能性不断扩张,不只是因为美术馆部门蓬勃发展,也因为策展人持续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新契机。但绝妙的想像力,也得有实践它的能力及专业,才能创造成功的展览。本书就是从根本开始,帮助策展人和学习策展的学生,建构自身策展咨训、知识、能力的实用工具书。本书从追溯策展历史与策展人角色开始,并概述今日策展人的多重角色:包括保管者、解说者、教育者、协助者,以及筹办者。再以资讯丰富的十二个章节标示出展览制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必备的完整知识:从最初的构想,到拟定相关合约与借件请求书、整合预算及展览时刻表、制作展览书册和解说资料、展场空间设计、与艺术家与借展单位及展品运送人员合作、筹备预展,以及记录并评估展览。此外,书内亦特別以单页设计、重点呈现了许多国际知名的博物馆馆长与策展人给予读者如何在现今发动剧烈的艺术现场中工作的各方面资讯与建议。对于想要好好整理规划自己的展览事业、苦干实干的做一个真正的策展人的读者来说,本书势必可以提供关于策展最全面及完整的知识及讯息。推荐角色:策展人《艺术创作委托指南》作者:露薏莎·巴克,丹尼尔·麦克林
译者:官研廷
出版社:典藏艺术家庭
本书从探究委托创作背后的动机开始,探讨委托者为何要直接雇用艺术家创作,而艺术家又为何要接受这些人的委托,其中多重且相关的原因为何?同时整理出六大委托创作类型包括为私人藏家、收藏机构、艺术活动、非盈利组织、私人基金会、以及城市政府创作等等,透过实际案例深入了解现在都是谁在委托?委托的目的以及委托创作的主题为何?可作为所有想要委托创作的个人、藏家、组织、机构……以及想要接受委托的艺术家或是策展人参考。推荐角色:艺术家、策展人《美术史十议》作者:[美]巫鸿外文书名:TenEssaysonArtHistory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本书收录了巫鸿在-两年中为《读书》杂志“美术纵横”专栏所撰写的十篇文章。这个专栏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纵横驰骋,惟意所之”的领域。每篇短文的主题或古或今,或近或远,或宏观或微观,从多种视角引出对美术史的反思和想象。
推荐角色:策展人艺术家媒体人
《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
作者:巫鸿译者:施杰《黄泉下的美术》是巫鸿在三联继《礼仪中的美术》、《时空中的美术》后出版的第三本专著,也是他在《美术史十议》第七章《“墓葬”:美术史学科更新的一个案例》中提出的方法论的一个具体实践,是他第一部对中国墓葬艺术传统的综合性研究。他从空间性、物质性、时间性三个比较观念性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墓葬艺术从史前一直到宋辽金这漫长时段中的历史变迁,也具体呈现了他尝试建立的一套系统的处理和理解考古材料的理论方法,从而生动地向我们展示出中国古人对于“生”与“死”这一人生基本问题的看法和实践,对读者多有启发,对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的目的不是根据年代顺序呈现出中国墓葬艺术的发展史,也不是要对目前中国版图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墓葬类型以及地域性丧葬实践进行全面综述,而是描述和分析不同时代和地区的许多个案。推荐角色:艺术家《价格的发现:复杂约束市场中的拍卖设计》
作者:保尔·米格罗姆出版社:中信集团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研究理想化的市场,例如亚当·斯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价格本身可以引导资源的有效规制或干预。然而,本书认为,尽管价格能促使市场中的单个主体考虑其所用资源的机会成本,因而在引导资源配置作用,但现实经济的复杂性使得仅靠价格无法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因此,需要有一个设计好的拍卖过桯,将价格整合进来,以便在满足复杂约束条件的情形下,实现资源的有效率。在本书中,作者引入了一种被称为“背包问题”的硏究方法,阐述了两种基本类型的拍卖——价格递增和价格递减拍卖,以及他为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设计的“激励性拍卖”,并探讨了他在设计激励性拍卖设计中遇到的问论思考。本书将拍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经济学家解决日益复杂的资源配置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新视角。推荐角色:收藏家拍卖行叫拍人《艺术品如何定价》作者:[荷兰]奥拉夫·维尔苏斯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本书是首本从艺术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视角研究艺术品定价问题的著作。以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以及对纽约和阿姆斯特丹数十位艺术品商人的深度访谈为基础,奥拉夫·维尔苏斯在书中揭示:为艺术品这种看似难以确定金钱价值的特殊商品定价,亦有规律可循。
推荐角色:收藏家拍卖行叫拍人
《艺术界》
作者:霍华德·S·贝克尔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对艺术的传统分析往往局限于艺术家和艺术品,而贝克尔则以社会学之眼审视艺术,将艺术看作一种集体活动,对“艺术界”这一概念进行了丰富而精微的阐发。在贝克尔看来,艺术界通常与它试图与之划清界限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书的每一章都从一个略有不同的视角窥探艺术界,讨论了艺术品创作进程及其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与冲突,艺术活动中的特殊惯例,新的艺术家分类,艺术与国家的关系,以及艺术的名声问题等等,展现了一幅艺术界运作与变化的生动全景图。
推荐角色:策展人艺术家
《中央圣马丁的12堂必修课》作者:露西·亚历山大,提摩西·米亚拉出版社:漫游者文化隶属伦敦艺术大学的中央圣马丁学院基础预科课程。这门课程是从综合诊断、自我定位、迈向独立创作的三阶段式学习,引导你思考如何活用艺术设计的概念,不再受限技术与功能面的价值观,探索创作的最大可能。推荐角色:策展人艺术家媒体人《藝術家想的跟你不一樣》作者:威爾?岡波茲
出版社:遠流
這是本介紹藝術、知識與創意的思考方式之著作。本書作者研究藝術發展的歷史,也長期追蹤、觀察、訪談全世界當代最頂尖的藝術家。他發現,在這些傑出的藝術家身上,有許多明顯的特質,其中有些與我們對藝術家的想法不一樣,卻能讓他們的思考模式在創意發想中運作到極致。在21世紀,我們比以往更需要知道如何孕育好點子,並且將點子變現,成為有價的東西。那些讓藝術大師們在創意面前独特的思考模式,在創意產生的過程中發揮極具關鍵的作用,若是能運用得宜,也可以幫助任何想要有創意的人釋放潛在的創意,啟動想像力,大膽想出原創性的點子,為自己的人生或整個世界加值。
推荐角色:艺术家
《視覺傳達設計》作者:博·柏格森原文作者:BoBergstr?m譯者:陳芳誼国际顶尖视觉专家所著,当代案例解说,包括《卫报》、意大利杂志、巴西《圣保罗页报》、滚石杂志、古根汉美术馆杂志、卡帕经典摄影、奇士劳斯基电影、U2演唱会,到Absolut伏特加、Volvo汽车、福斯汽车、Dove、索尼液晶电视等精彩广告,条理分明地整理出不同媒体各种技艺环节和不可不知的精彩实例。推荐角色:策展人媒体人《通识》
编者:日本实业出版社
主编:[日]茂木健一郎
出版:江西人民出版社
一本图文并茂的全学科导读图书,清晰的脉络梳理,生动的图谱展示,通过阅读,对于已知的内容你会更加详知;对于未知的领域你会获得新知。编者将本书内容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四大门类,并将隶属于不同门类共36个具体学科从时间发展脉络、主要代表人物、学科发展关键成果以及个别学科日本的发展现状等方面向读者展示各个学科的基本发展情况。在文字叙述的同时,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具体学科内容的图表,以多样图表的形式立体呈现各学科发展中的主要人物、关键时间、重要事件等。简明的文字表述,清晰的图谱展示,图文并茂,为读者开启了解各个学科的大门。推荐角色:策展人媒体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8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