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标准答案,只需解决问题以开卷的形式

林方老师

聂娅老师

引言

年春季,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学生阻隔在大学校园之外,却也促进了线上教学快速发展。线上教学模式既是应急之策,也可能是未来主流教学模式之一,是教学改革与创新契机,值得深入探索。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实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经历了一个对线上教学从陌生到熟悉、从疑惑到信任、从手足无措到胸有成竹的过程。这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也是扩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的过程,无论师生,都收获颇多。

然而,随着期末临近,一个陌生而急迫的难题摆在广大师生面前——如何进行线上考试?对此,各类线上教学交流会上师生们讨论颇多,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采取何种形式的考试?(2)如何监考,如何防止学生作弊?大规模线上考试前所未有,几乎无经验可循,因此师生们各抒己见,却莫衷一是。

笔者长期讲授理工科大学物理类基础课程。本学期,笔者在《基础物理1—理工(全英文)》课程中尝试进行了一场以开卷为形式、以开放性问题为试题的线上半期考试;如今将此次线上考试的构思、经验和思考书写成文,与各位同行分享,借此抛砖引玉。

1以“开放”为核心的线上考试

思来想去,笔者为此次线上半期考试总结的核心词汇为“开放”。为什么要“开放”?如何“开放”?“开放”的效果如何?下面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1.1构思——为什么要“开放”?

笔者从“考试的目的”和“线上考试的特点与难点”两个方面,思考并确定了线上考试的基本方案:以开卷为形式、以开放性问题为试题。

1)从“考试的目的”角度看

笔者认为,考试的核心目的应该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即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不必拘泥于具体的题型或考试形式。事实上,这一观点与笔者的教学理念相契合:知识应该是一张四通八达、互相联系、逻辑清晰的立体网络,而不是离散、孤立的所谓“知识点”。

这一理念包含两层含义。

(1)知识网络存在于不同维度。章节的知识网络构成课程,课程的知识网络构成学科,学科之间的知识网络又相互渗透交叉,最终形成笔者称之为“科学”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逐步构建知识网络:学习完每一章,笔者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做总结;讲课过程中,笔者经常讨论分析不同章节、课程甚至学科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在讲到简谐振动的时候,笔者先从势能函数、动力学方程、运动学方程三个角度分析了简谐振动并证明了三者的一致性,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固体晶体的原子可以看成在格点附近做简谐振动?随后,笔者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共同得出答案——将原子间相互作用势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泰勒展开,精确到二阶,就是一个谐振子势能,还可以由二阶导数值确定固有频率。接下来,又提出一个问题——知道了固有频率有什么用?随后,引导学生展开关于“石英钟表如何计时”的讨论。通过这一系列“提问——讨论——讲解——扩展”过程,希望学生不仅能掌握“简谐振动”这一“知识点”,还能够辐射出“如何运用数学分析物理问题”、“如何从理到工”等一系列思考;这些思考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不会立竿见影,但日积月累,将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图1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固体晶体的原子可以看成在格点附近做简谐振动?”

(2)除了学习知识之外,建立系统的方法论同样重要。笔者认为,大学和高中的一大不同之处在于:高中可能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6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