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老师讲文献001你很优秀,但还不够
本文是李刚老师讲文献系列的第一篇文章,选用的教材是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年出版的《行为金融学》,由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李刚老师著。本文敲黑板的内容是:心理账户。
本文长度cm,阅读大概需要十分钟
(1)右耳爸爸的牙疼
晚上,妈妈特意做了我最爱吃的红烧肉,还有红烧肥肠(当然,我也喜欢吃番茄炒蛋,只是我自己做得就很好吃!)。妈妈说,我一周只有周末会在家里吃晚饭,所以特别想在周末的时候给我做点好吃的。爸爸妈妈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
即将进入中年油腻男行列的我,已经开始有点理解父母的心情了。尽管自父母到上海后,我的体重从68公斤涨到了75公斤。在面对妈妈做的菜时,我还是那么的没有抵抗力。
这天晚上,我一如既往的扫光了碗里的饭和盘子里的菜。这时,我撇了一眼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饭的爸爸。心里觉得挺奇怪的,以往都是一家人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的,但是今天爸爸却一个人坐到沙发上,端起碗慢慢吃了。
我看着爸爸,发现他吃得很慢很慢,边吃还边流口水。于是我忍不住的问爸爸怎么了?爸爸摇摇头啥也不说,只叫我别管他。妈妈看不下去了,跑来告诉我说,爸爸犯牙疼已经好多天了,有的时候会疼到半夜睡不着觉,吃东西的时候牙更疼,几乎是吃一下哆嗦一下。爸爸怕我看到他吃饭这个样子,影响我食欲,于是一个人坐到沙发上去吃了。
听到这,我心中一阵酸楚。原来爸爸已经忍受疼痛这么多天,他怕影响我工作不告诉我,甚至怕吃饭的样子会“恶心”到我,坐到旁边去吃饭,不让我看到。我心里又急又气,忙问爸爸为啥不去看医生?
爸爸说:“没什么大事,就是牙疼,上火了,不打紧的,过段时间就好了”。妈妈也跟着帮腔说:“就随你爸爸去吧,没事......”听他们这么一说,我也没当回事,就去睡觉了。
当天晚上半夜,我被爹妈房间的动静吵醒。爸爸半夜在床上疼得打滚,妈妈在一旁陪爸爸说话,想减轻爸爸痛的感觉。到此,我下定决心明早带爸爸去看医生。事实上,医院离我家很近,也不贵。
第二天一早,我几乎是“押着”爸爸来到医院,挂号看病拿药,整个过程大概一个小时,花费25.2元。医生说爸爸没什么,就是上火,吃点药就行了。爸爸中午服过药,到傍晚时候,牙疼已经不那么厉害了。
事情到此,我也在反思,为什么只要花一小时,25块钱就能解决的病痛,爸妈的一致反应却是能拖就拖呢?答案很明显:省钱!但是省钱的背后,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他们为了省钱而愿意忍受疼痛,不去看病呢?我想:一是时代的烙印使他们过分看重钱;二是现实的需求使他们觉得必须要存钱,哪怕一分一厘,不到万不得已他们绝不多花钱。
(2)牙疼和花钱是两回事
父母成长的那个年代,是吃苦受累人命不值钱的年代,那时候能吃饱肚子是第一位的,从那个年代走到现在的老一辈,先天就带有不安全感,这种不全安感是长期物资缺乏,想要活下去就必须省吃俭用形成的。他们过分看重钱,是因为那个时代赚钱特别难(当然,现在赚钱也很难,但是难的层面已经发生了变化)。有句话是父母一直对我说的:“孩子,你是不知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呀!”奶奶也经常因为我出门不关灯骂我浪费电。
可是在我看来,如果因为省钱不去看病,损失应该更大呀!首先是身体的不舒服,影响生活、心情和工作效率。其次是小病不看往往就形成大病了。虽然父母也知道这些道理,但是在他们眼中,好像省钱是一回事,看病花钱又是一回事,两件事就想两个独立的账本一样。
父母舍不得花钱的另一个原因,是现实的需要,因为他们想攒钱给儿子买婚房。这个想法在我看过来,没有什么可行性。要知道,魔都稍微好一点的房子,单价都在八万以上。靠省吃俭用,可能半年还买不起一套房子里厕所的一块砖。而如果因为吃得不好,生一下病,不仅前功尽弃,还会伤及根本。然而,在父母眼中,再一次,省钱买房是一回事,看病花钱又是一回事。他们好像始终不会,或者不愿意通盘考虑。
右耳平时喜欢发呆,一发呆就爱脑洞大开。右耳想父母的这种有点“傻”的行为,是个例么?还是具有共性呢?如果有共性,到底是某一代人的共性,还是说人类身上都会有,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呢?这个问题在李刚老师的文献研读可上得到了解答。
(3)心理账户的引出
行为金融学里,有一个非常关键,贯穿始终的概念:心理账户。这一概念由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提出。心理账户主要描述人类的一种常见的行为,即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往往会因为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所得到的利益,来源不同、用途不同和时间不同,而将决策的选项孤立地衡量,从而忘记所有选项最终作用的结果都是个人的整体利益。
前文中,右耳爸爸不愿意看病,是怕花钱,他把看病花钱导致财务上损失归为一个账户A,把因为生病产生痛苦的损失归为另一个账户B。这两个账户其实是相互替代的,非A即B。理性人应该衡量,选择哪个账户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更大或伤害更小?所谓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前文中右耳爸爸已经处在牙疼状态,所以他的B账户已经实现,是损失,他不愿意再实现A账户,因为他害怕损失。但是他却忽略了A账户的实现可以代替B账户的损失,从而减小伤害。
同样的例子在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李刚老师的新书《行为金融学》第一章里出现,提及了一个和右耳爸爸相似的例子:消失的妈妈。
年5月,重庆市某家庭举办聚会,来了不少亲戚。烧菜的时候,妈妈突然发现家里的酱油不够了,让女儿帮忙看着火,她下楼买酱油,但这一去就是接近1个小时。妈妈没带手机,家人联系不上她,屋里的亲戚“龙门阵”都摆了两轮,小外甥女也开始吵着肚子饿,场面很尴尬。又等了接近1个小时,妈妈才提着酱油回来。她告诉大家,她到1公里外的大型超市去买酱油了,原因是那里的酱油价格比楼下的超市要便宜两毛钱。
这个例子中,妈妈因为购买酱油而产生的收益A账户,但是却忽略了让亲友等她产生负效用的B账户,如果妈妈是一个会通盘考虑的人,那么应该意识到两个账户是同时发生的,有A就有B,而相对于省两毛钱的收益,让亲友等的损失更大,应该果断放弃账户A,同时账户B也就不存在了。
(4)心理账户出现在很多方面
那么类似右耳爸爸那样,决策起来“一码归一码”是不是仅仅某个时代人的特征呢?不同年代的人就不会这么抠了呢?答案是:是,同时也不是。
右耳爸爸和消失的妈妈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这个时代的人共同的特点是在衡量自身效用的时候,给予物资极高的权重,而给予无形的精神享受较低的重视。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只要谈到钱的地方,他们对心理账户的计算就会失衡,眼前即刻的财富得失算得清,而对远期模糊但是更重要更大的得失算不清,常常最后中做出事后后悔的选择。
有位大神曾经说过:走一步看一步,是正常人;走一步看三步,是聪明人;走一步看十步,是高人;走一步看百步,是伟人。时代进步了,右耳爸爸那样明显的“失误”在右耳这一辈人的身上已经不再多见了。但是人性对于心里账户的设置确是无处不在的,其基本原理在于单个人的计算能力有限,难以衡量各个账户整理的收益情况,从而做出最优的选择,所以很多时候,就会跟着感觉走!例如以下事例:
事例一:一家人在外地钓到了很多鲑鱼,这些鱼被拖运回家,结果在路上却被遗失了。拖运公司向他们赔偿了元,一家人用了其中的元吃了一顿大餐。此前,他们从未像这样犒劳过自己的胃。
事例二:X先生在一次打牌中赢了50元,在下一场牌局中,握有不错底牌的X先生花了10元作为赌注;同时,Y先生投资的股票今天上涨了50元,他也在这个牌局中。Y先生的牌比X先生的要好,但是Y先生却没有参加赌局。X先生赢得赌局时,Y先生暗自后悔:如果我有50元的现金,肯定会参加赌局的。
事例三:J夫妇为了他们的梦想存了15万元,他们预期在5年内购房,这笔资金在资本市场每年以10%的增幅增长。不久前,他们以3年15%的利率贷款购置了一辆新车,价值11万元。
事例四:S先生看中了一件羊绒衫,但是元的价格让他望而却步。几天之后,S先生的妻子把这件衣服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S先生,S先生十分开心。但实际上S夫妇只有一个联名账户。
哦,对了“有位大神曾经说过”里的大神,他的名字叫右耳士心走召,谢谢!
(5)心理账户也有正效应:虚幻的愉悦
然后的然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探讨了一下,是不是心理账户的存在给人们带来的就一定是损失呢?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心理账户的存在是人们计算能力不足,跟着感觉走的不理性行为造成的,从这一点上来解释,似乎应该都是负面的,而这一点也很容易被商家所利用。例如,商家可以通过如下策略来让消费者自愿掏钱,提高自身利润。
1.提高参考价格。一些奢侈品品牌会生产“中看不中用”的概念商品,如宝马价值20吨黄金的M1概念车、维多利亚的秘密价值万美元的钻石文胸……其实这些商品并不适合在现实中使用,那商家生产这些“中看不中用”的概念商品目的何在呢?其实,商家别有用心,想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参考价格。例如,当你去购买宝马车时(市场上宝马车通常比普通车要贵),如果买万元的宝马车,和同功能的大众车相比,就会显得很贵,但是此时如果和概念车进行比较,参考价格就变成了20吨的黄金,那么万元似乎也没那么贵了,也就增强了人们的购买欲望。
2.进行捆绑销售。很多互补性商品搭配在一起捆绑销售,某项商品暗中提价但是消费者可能却察觉不到。例如,笔者发现,《—年中国食用油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在网络上电子版售价为元,印刷版售价也为元,但是电子版和印刷版一起买全价为元。很多消费者会被这样的销售方式所迷惑,其实最划算的买法是购买电子版自己打印。
3.淡化参考价格。例如,年2月14日,南京市多家娱乐场所取消优惠,晚上黄金档电影票价格明显上涨,单枝蓝色妖姬由10元涨至20元,单枝红玫瑰由6元涨至10元,但康乃馨和太阳花等的价格依然平稳。那么,为何消费者普遍接受当天某些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呢?其中的原因就是淡化了参考价格,消费者在情人节这天能接受单枝蓝色妖姬从10元涨至20元。那么康乃馨的价格为何没涨呢?答案显而易见,寓意赞美母爱的康乃馨在情人节这天并没有特殊需求,其参考价格没有变化,所以价格自然就没有变化,但其价格在母亲节便会上涨。
但是,其实心理账户的存在也会给人带来很多正效用,虽然可能从物质的角度来看,结果都一样,试想:
女神送右耳一套彩票,其中一张中了50元,还有一张中了25元;同样,女神送了李刚一套彩票,只中了一张75元。总奖金同样都是75元,谁会更开心?我想右耳我会更开心。因为,虽然总奖金一样,但我中了两次奖呀,好事成双嘛,这是一种虚幻的愉悦,虽没有实物但却真实存在于右耳心中。当然也有人会说,那是女神送的,所以我开心,你要这么理解我也没有办法咯。
(6)你很优秀,但还不够
既然我们知道了有心理账户的存在,那可以做些什么让我们在今后的决策中,避免“心理账户陷阱”呢?
其实,最有效的就是在遇到问题或者作出决策之时,缓三秒钟,想一想这么做会有什么结果,会不会因小失大,要做到的是:通盘考虑,通盘考虑。通盘考虑!。如果是买东西的话,判断的标准很简单,现在是否用的到?以后是否用得到?现在不买以后会不会更贵?试想一下,人们对于男女“优秀”的理解,也在心中各有账户。
最近,右耳的学生失恋了!(不是右耳,右耳是上个月是失恋的。)右耳学生很伤心,因为这是她来到这个星球23年来第一次谈恋爱。右耳特意打电话过去问她怎么回事?右耳想,难道是因为男方提出啪啪啪,我学生不肯,所以男的就主动撤了?想到这,右耳脑子一个大写的“渣”出现了。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学生是通过某相亲网站认识男方的!
读者如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大龄未婚男女青年,而且在一般人眼中看来都是非常“优秀”的。社会对这个群里的治白癜风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1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