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浪漫主义傻X的2017年度读书报告
一份浪漫主义傻X的年度读书报告
眼镜控Kagami
其实这个标题有些哗众取宠了。在知乎看到有人自称理想主义傻逼。我觉得这个称呼特别酷,所以东施效颦。后仔细一想,浪漫主义哪里有所谓傻不傻x这么一说,不过是“很”和“更”的差别罢了。不用似乎有些浪费,于是干脆就这样将错就错,权当自嘲。
年对于我是光速的一年。初出学堂被扔进广袤的世界,手足无措踟蹰前行。摸索着向上生长。而就读书而言,也同样不平淡。我抛出了从纸质书到Kindle再回归纸质书的一条曲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点安稳。
年读了太多参考文献,能够选择阅读范畴的年确实意味着某种自由的幸福。没有统计今年读了多少书,粗略算了下不超过50本,但可能是我至今阅读的顶峰了。可支配的时间确实不多,被浪费的更多,希望年能读得更广更精更快乐(提前跳入结尾部分)。新工作中接触了一种叫做PDCA的体制,PLAN-DO-CHECK-ACT。对于我的生活和读书,也有必要进行一下如此环节,回顾已有的,展望新鲜的,批判总结,不断进步。站在年的崖尖儿眺望,揣着我的喜好和偏执,给明年定一个小小的目标。
#我的年度读书报告#微物之神[印]洛伊/上海文艺出版社
把这本书放在第一的位置是因为盲选成功带给我的惊喜实在太大。它在书店内一个隐蔽的角落里被我发现后,仅凭书名和封面便决定买下。它契合得像是我在梦中买到的一本书。事实证明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企鹅丛书所叠加的背书实力过于强大,不得不服。
这是一本能够慢慢地,一字一句斟酌着品读的,每个字都让人产生共鸣与微醺的书。单纯贴上印度女作家的标签太过肤浅。单纯以我本人的阅读感受作为评价的话,我更想为它加上“马尔克斯系”这一大胆而冒犯的前缀。微物之神自有其独特的魅力,这是无可置疑的。可能是因为印度的名姓同样繁复,也可能当作者以乱叙讲述某个印度小镇的家族往事时,无论是叙事手法还是情节设置都dejavu般铺陈开来。读此书时,《百年孤独》的影子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的脑海。第一章以“天堂果菜腌制厂”为名,毫无关联便让我想起马孔多、午后的冰块和香蕉公司。喀拉拉的往事被编织成一片神秘的网或某个画家的油彩,我想可能是雷诺阿。朦胧、迷离又深刻。
“现在,他们的生命有了一个形式和尺寸。艾斯沙有他自己的尺寸和形式,瑞海儿也有她自己的尺寸和形式。”
“不算老。也不算年轻。一个可以活着,也可以死去的年纪。”
“双胞胎年纪太小了,不知道这些人只是历史的追随者,被派去结清帐目,向那些违反其律法的人收取他们应该付出的代价。一种原始但完全非个人性的感情驱使着他们,一种从刚生成的、未被承认的恐惧生出的蔑视感驱使着他们——文明对于自然的恐惧、男人对于女人的恐惧、权力对于没有权力的恐惧。”
以及这句,我觉得最像马尔克斯的句子——“艾斯沙认为,倘使他们在公车上出生,那么他们这一生可免费搭公车。”
像地狱的沉沦:卡夫卡散文菁华(奥)卡夫卡/中央编译出版社
卡夫卡是我的灵魂伴侣,这话我说无数遍也无妨。他的绝望、令人痛苦的职员生涯和与生俱来对于写作的信念,让我想要热烈地、用力地拥抱这样一个瘦小的奥地利灵魂。脆弱使人心生爱情。我对他的爱情还在于双鱼对巨蟹一触即发的火花,在日记书信中被点燃。我心底的一切沮丧、自卑、黑暗被他揉入文字深沉。人们写自己,专注地一门心思地写自己,听上去真令人讨厌。但是卡夫卡不会,我尾随他的灵魂,心灵产生的激荡如同啤酒瓶盖下轻轻晃动而升腾起来的气泡,咕嘟咕嘟,散发着焦糖的黄。
卡夫卡的地狱远非叔本华的赎罪之所、流放之地,“在我的自我思考中,从近一个时期来,一种新的增强着的力量出现了,我现在才刚刚认识到这个力量,因为在上个星期我简直溶化在悲哀和无用的面前了。”我在Kindle上highlight了无数心灵之友的句子,然而在我想自恋一番,回溯它们的时候,发现全都不见了。只留下一本空白的数据完好的书。哼,Kindle!我流着泪说。
草言草语鲍尔吉·原野/江苏文艺出版社
一本关于自然的散文精选集。四五月的时候对于植物产生兴趣,误打误撞在Kindle上找到这本书。初看题目确实容易与绿植养殖什么的混淆。
让人心生好感的文字很多,但能开拓心胸的文字却可遇不可求。我认为,文如其人,人不可能在文字里隐藏自我。而这般辽域、朴实又打动人心的文字,只能诞生在草原上、旷野中。我有个藏族的朋友,她随手写下朋友圈小段子都自带豁达的气质。城市限制了的我想象力,我承认这合该天生如此,也决计不再用力。说回原野,作为一个蒙古族哥们儿,他的散文是生长在大自然的风里的,而这也是一本让我觉得可以永远读下去的书。读完书后那段时间,我特别想去草原。心里痒痒的,总觉得书中描写的那些,推开门就能看到。
心灵的焦灼斯台芬·茨威格/上海译文出版社
一本关于爱情与同情的小说。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朋友推荐给我这本书时,我正好处于某种心灵的焦灼。这着实让人难过。为了摆脱这样的状态,我决定以毒攻毒强行治疗。书是好书,可是大概短期内不会读第二遍。一个是此书确实“焦灼”,心理刻画入木三分,代入感过强的结果就是自己也难以忍受书中的情节。另一个就是读书当时的心情多多少少融入了文字之中,即便事情过后仍然可以笑着回忆,但良药无论如何是苦口的,我还是个孩子,更偏爱糖。读后很久偶然被科普茨威格是弗洛伊德的挚友。他还有一本更加有名的书叫《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还未拜读,据悉也是此类心理描写专长的著作。献上膝盖。
偷懒写下当时的书评:单方面的为人所爱原来使人这样痛苦,包含同情的亲吻亦会同时焦灼两颗不平衡于天秤两端的心,鲁莽之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胆怯懦弱又富含同情之人#《心灵的焦灼》有感#。
古兰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一本无需介绍也无需感想的书。它就在这里,一传千年。偏要在敏感的时政下我才想要了解。真正通读过它的人又有多少呢。但说实话,通读过后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恰逢当时在上海K11看过VivienneWestwood的特展,对于自身、社会和宇宙又产生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想法与牢骚。也确实纠结了一阵Whoisourruler这种中二又偏不能视而不见的问题。不管我承不承认,这本经就是我年的1月与2月,永远不能抹除。研习社会学,宗教是无法逃避的。身为一个浪漫主义傻逼拒绝从理性的角度解读文献,于是只能从自身的小世界出发一切从心。而探索,必然是一件自由而愉悦的事。
结尾年就挑这样五本书来当我的年末报告吧。
读书漫无目的,全凭当时的心境和观感。心灵鸡汤和人生指南滚得远一点,在浪漫主义傻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是我到28岁为止的人生信条。那之后是妥协还是同化,留待这一秒之后的我去思考吧。年当然会读更多的书,先解决掉Kindle里的和书架上的。会看更多的外国小说,特别是科幻类。相对因自身挑剔,散文可能会看得少而精。书荒的时候毫无疑问会去读企鹅丛书。读书笔记会做。会逛更多的书店,喝更多配书的咖啡。这么想来,年也一定会是很好、很好的一年。
最后的最后最近登录封尘的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中科白癜风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s/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