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精选产权权利束分割与国企创新基于

白癜风专家在线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论文题目:产权权利束分割与国企创新——基于中央企业分红权激励改革的证据

作者:曹春芳张超

期刊:管理世界年第9期

推送:潘京臣审核:张凯歌校对:陆伟桢

研究领域:投资与技术创新

仅用作学术交流,原文版权归原期刊和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摘要

现有研究认为国有产权激励不足是国企改革的难点,但主要基于产权权利束完整的假设前提,本文则从产权权利束分割(partitioningofpropertyrights)视角,探讨分红权激励改革这一收益权分割安排对国企创新的影响。以中央企业分红权激励改革(号文)为准自然实验,本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发现:(1)分红权激励改革之后,试点央企的创新水平显著提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2)这种提升作用主要通过改善预期、强化监督以及提高员工风险承担意愿等机制来实现。(3)分红权激励改革是重要并且相对外生的,号文公告后试点央企有显著更高的累积超额回报,但公告前试点央企与其他央企累积超额回报并无显著差异。其实际影响还体现为RD投入的增加、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的提升;政策影响范围则主要集中在参与试点工作的子公司层面。本文从产权权利束分割视角回应了“民营化”的理论争议,也对当下的国企改革提供参考和补充。

问题导入

产权理论认为企业最大的激励来自于产权的私有化配置,由此产生了民营化能否成为国有企业改革核心路径的争论,这在学术和实践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这些研究都是在默认产权权利束完整的前提下进行的讨论,理论上,产权经济学将产权视为一系列的权利束,如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而这些权力束是可以分割的。此外,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在部分中央企业开展分红权激励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资发改革〔〕号),在央企中推进分红权激励改革试点,这是一项典型的不涉及产权变动的收益权分割政策。基于此,本文从产权权利束分割视角出发,以国资发改革〔〕号文为准自然实验,探讨分红权激励改革这一收益权分割安排对国企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分红权激励改革可以有效地激励研发人员对企业创新的投入,进而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第一,改善预期,缓解利益冲突。分红权激励以员工当年创造的价值为基础,提取部分分配利润对员工实施奖励,可以帮助员工形成“多创造价值多收入”的预期,进而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此外,及时发放的分红形成了一种及时的业绩反馈,这一设计既保障了激励的及时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短视行为。第二,强化监督。分红权激励能较好地形成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机制,通过将部分企业价值增量让研发团队共享,能够从自我和团队层面实现有效监督。第三,提高员工风险承担意愿。分红权激励可以促进研发员工的风险承担和专用性资产投入,更高的收益会提高研发人员选择高风险项目的可能性,以及投入更多的专用性资产投资的意愿。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说:分红权激励改革之后,相比非试点央企,试点央企的创新水平显著提升。二、数据来源本文以国资发改革〔〕号文政策公布前后3年(~年)作为样本期间。首先,通过手工搜集整理国务院国资委为实控人的央企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在剔除了存在缺失值和金融类公司、ST公司的样本之后,获得来自62家央企集团下属的家央企上市公司,共个公司-年度观测值。然后,通过判断央企集团是否在号文的覆盖范围内,识别出13家试点央企集团下属上市公司(43家)作为处理组(包括个公司-年度观察值),其他49家央企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家)则作为对照组(包括个公司-年度观察值)。其中,财务数据、股票交易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专利研发相关数据来自CNRDS数据库,前五大股东的股权性质数据来源于CCER数据库。此外,为消除极端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文中的连续变量均按照1%的标准进行Winsorize处理。

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设计本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分红权激励改革对试点央企创新的影响:其中,LnPatent表示企业的创新水平,以公司下一期的专利申请数量加1的自然对数测量。Treat为分红权试点虚拟变量。Post为分红权激励改革实施前后的虚拟变量,以(含)年为界分别赋值0或1。交乘项Treat×Post的回归系数β反映了分红权激励改革前后试点企业与非试点企业创新水平变化的差异。Controls为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公司成长水平(Q)、资产收益率(ROA)、现金持有水平(Cash)、研发支出(RD_AT)、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管理层持股比例(MnHolding)等。Firm和Year分别为公司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回归系数β显著为正,说明分红权激励改革可以提高试点央企的创新水平,本文假说得到验证。二、稳健性检验本文依次讨论测量误差、遗漏变量和互为因果3种可能的内生性问题。①在测量误差方面,本文以随机打乱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安慰剂检验、虚假政策时间点的安慰剂检验和剔除政策出台当年3种处理来对主回归模型进行重新回归;②在遗漏变量方面,本文采用更换对照组、PSM配对、进一步增加控制变量等方式进行重新回归;③在反向因果方面,本文采用平行趋势检验和反向因果检验进行重新回归。以上稳健性检验结论均表明本文假说结论是稳健的。三、进一步讨论本文进一步从市场反应以及机制检验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号文件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在市场反应方面,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计算分红权激励改革文件公开时间前后的累计异常收益率(CAR),结果表明,号文件公开前,试点企业与非试点企业的累计异常收益率并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号文件公开后,试点企业获得了更高的累计异常收益率。这说明号文件是受市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q/62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