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请你听网课文献阅读XIV从
课程信息
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中心
《文献阅读》
腾讯会议网络课第十四讲
主讲人:王辉
主题
诸神的黄昏
从建筑的史学观读时代精神
上课时间:/6/1(周一)20:00-22:30应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的邀请,URBANUS都市实践合伙人王辉于年春季学期讲授《文献阅读》课程。课程的目标是学习如何读一本经典的专业书,所选的书籍为佩夫斯纳的《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这本书成型于现代主义的初期,其未来的走向还不太明晰。作者能够站在历史漩涡的内部条理化历史发展的趋势,并梳理出历史价值评判的标准,使理论不仅仅成为实践的总结,更成为实践的指南。这点是阅读此书所要把握的核心点,这种方法对于观察和评判当下的建筑学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围绕这本主干书,将阅读和讲解大量的相关书籍,3月2日开始,每周一个话题,并于每周一晚8:00-10:30的课上进行讲解。6月1日讲座将是第十四讲。
时代精神既是主词,也是宾词,成为《现代设计的先驱者》的叙事主干。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现代性的复杂化,用这种简单的“历史决定论”的思想来总结和引领当下设计,又会捉襟见肘,难以自圆其说。别说佩夫斯纳自己在晚期研究维多利亚时代建筑时已表现出对现代主义唯一性的否定,他的两位高徒——班纳姆和瓦特金——又成了针对他的无情的批判者。这种批判的实质是揭露作为二十世纪现代设计基础的理性之本质,及其根源上的不理性。本讲借瓦格纳《指环》中《诸神的黄昏》之名,通过展示班纳姆和瓦特金所描述的十九世纪三位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现代建筑的理性主义者的工作,来质疑现代主义的理性基础。第一位是普金AugustusPugin,是最早的让理论来武装设计的先驱者之一。通过展示他的《对比》一书,展开前现代主义时期道德话题如何成为建筑学的主题。第二位是迪克EugèneViollet-le-Duc,他的十卷本《辞典》从历史角度包含了更多的在实践中进行道德判断的思辩。第三位是舒瓦西AugusteChoisy,他精美的《建筑史》树立了建造在建筑学中的本体性地位,以及技术的道德含义。这些似乎牢不可破的理性基础,其实并不一定经得起批判性的挑战。尼采借用《诸神的黄昏》之名而写的《偶像的黄昏》,就是这样的批判之锤。我们不妨先让尼釆的锺子敲打一下,去伪存真,再回到所谓“正统”的、但也值得批判的思维,那就是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让道德话题不是作为结论,而是作为一个开放的命题。本节课是这个系列讲座第三部分“文献的批判性阅读”的上半讲,在建筑史观的范畴里,更深刻地思考现代主义的幽灵——时代精神。本学期讲座提纲
第一单元:文献的关联性阅读
1.1范式
1.1a科学哲学综述
1.1b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1.2目的论作为一种范式
1.2a关于目的论的综述
1.2b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作为一种历史范式
1.3德语系的学术脉络
1.3a从温克尔曼到李格尔的艺术范式转移
1.3b沃尔夫林的形式范式:《艺术史的基本原理》
1.3c沃林格的心理学范式:《抽象与移情》
1.3d潘诺夫斯基图像学范式:《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
1.3e艺术史学科的范式转移:瓦尔堡学派
第二单元:文献的本体性阅读
2.1文本阅读
2.1a序幕:两个不画图的现代建筑先驱者
2.1b《现代设计的先驱者》和佩夫斯纳的整体研究工作
2.2比较阅读
2.2a民族性和时代精神
2.2b洞察力和时代精神
2.2c共同体和时代精神
2.2d技术进步和时代精神
第三单元:文献的批判性阅读
3.1从建筑的史学观读时代精神
3.2从哲学的史学观读时代精神
都市实践近期动态
建筑绘
孟岩:在日常的琐碎和纠缠中抽离
文献阅读XIII_第四幕:技术进步和时代精神
北京+深圳都市实践夏季招新
另类空间的价值——孟岩、刘晓都谈OCAT及OCT-LOFT的改造
孟岩:我不相信单一的、直线的、唯进步论的大历史观孟岩:广州上蒙圣街18号住宅
徐好好曾宇健
时代建筑年第1期
《被搞坏的现代建筑》III:令人脑洞大开的嘉宾观点都市实践春季线上开工集合号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q/5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