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情趣化教学实验
摘要: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在给一年级的孩子做家教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的过程中,我开展了汉语拼音情趣化教学实验,寓拼音教学于儿歌、故事、图画、实践和游戏之中,以此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汉语拼音教学实效性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汉语拼音情趣化教学儿童
汉语拼音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儿童刚刚进入小学阶段所面临的一项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难学、难记、易混、易忘,学起来又枯燥乏味。同时,拼音作为学习普通话和汉字的重要工具,是后期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学好汉语拼音,对打好语文学习基础,保护和激发刚入学学生学习兴趣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将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定位在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上,并明确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这一要求基本明确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与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要求呢?在给一年级的孩子做家教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儿童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开展汉语拼音情趣化教学实验,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拼音教学于儿歌、故事、图画、实践和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抽象的符号具体直观化,枯燥的内容形象趣味化,以此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高兴兴唱儿歌
在整个拼音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编排的顺序和教材的特点搜集和编写了一首首儿歌。歌韵律性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边读儿歌边做简单的动作,学习兴趣很浓。一年级儿童有好动、注意力转移快等特点,汉语拼音练习如果机械地让学生去读、去写、去记、去练,时间长了,他们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也会挫伤儿童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游戏和活动,可以消除儿童的枯燥感,寓教于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可以采用儿童喜欢的儿歌、游戏、活动等形式,变抽象的拼音符号为朋友,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好拼音。
(一)发音口形歌
1.音韵母,很重要,发音口形要摆好,发出音来准又牢。小嘴张大ɑ、ɑ、ɑ,嘴巴拢圆o、o、o,扁扁嘴巴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嘴巴吹笛ü、ü、ü。
2.一个大豆ɑ、ɑ、ɑ,一个皮球o、o、o,鹅的影子e、e、e,一支蜡烛i、i、i,一个茶杯u、u、u,杯上加点ü、ü、ü。
(二)书写格式歌
3.ɑ字先写左半圆,然后再写小竖弯;o是个小圆圈,写在三格的正中间;写e并不难,一横再加左半圆;i字要写好,先竖再写点,直笔占中格,点笔上中间;u字中格全占满,两笔都是竖右弯;u上添点读做ü,两点紧靠上底线。
(三)声调儿歌(注:以“ɑ”为例)
4.ɑ的头上戴小帽,读音不同要记牢,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5.通过比喻认识四声:汽车嘟嘟平地开:ā、ā、ā;汽车上山用力开:á、á、á;汽车下山又上山:ǎ、ǎ、ǎ;汽车下山快快快:à、à、à。
(四)标调儿歌
6.见ɑ不放过,无ɑ再找o,ɑ、o全没有,再找扁嘴e,i、ü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五)声母儿歌
7.读声母要留心,堵住气再发音。
8.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两扇小门m、m、m,佛手佛手f、f、f,左下半圆d、d、d,雨伞把子t、t、t,小小洞口n、n、n,小棍赶猪l、l、l,q字弯腿g、g、g,机枪朝上k、k、k,一把椅子h、h、h,竖弯加点j、j、j,左上半圆q、q、q,一把叉子x、x、x,扁扁小2z、z、z,半左圆念c、cc,弯弯曲曲sss;“z”加“h”zh、zh、zh,“c”加“h”ch、ch、ch,“s”加“h”sh、sh、sh,一棵小苗r、r、r。
实验效果:朗朗上口的儿歌和顺口溜,学生乐于接受,便于记忆。通过说唱儿歌、顺口溜,学生不仅记住了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对学习拼音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津津有味讲故事
把讲故事渗透在汉语拼音教学之中,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拼音乐趣有效方法之一。例如,我在讲“j、q、x与ü相拼,ü上两点需省写”的规则时,给学生讲了“小ü在浙师”的故事:前几天,j、q、x联名给小ü写信,请他到学校欢聚。小ü接信后,立即从家里起程,乘公共汽车到了学校。一下车,他的三位好朋友j、q、x迎上前去握手问好,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天气炎热,小ü的头上热气腾腾,满头大汗。三位朋友一见,不约而同地请小ü把帽子摘下来,并嘱咐说:“你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要把帽子去掉。不然,就会汗流满面!”小ü一听,连忙点头答应了。
实验效果:学生津津有味地听了这个故事,再加上唱儿歌,很快就掌握了与ü的拼写规则,而且记得很牢。通过听老师讲故事来记忆拼音拼写规则,学生对规则的记忆印象深刻,且不易遗忘。
三、说说笑笑看插图
一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通过图画帮助儿童学习拼音是拼音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教材的编排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尤其是拼音教学部分,每一课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或提示字母发音,或在外形上像拼音字母,通过图音形结合的方法,学生就能很快掌握一些汉语拼音。让学生借助图形认识事物,用完整的一句话概括图中的内容,先看后说再学新音节。
例如,有一幅图是河里小鱼高兴地跳出水面,它的形状和“ü”相似,同时“鱼”的发音与“ü”相关。又如,在教学单韵母“ɑ”时,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上画着什么人?她们在干什么?医生叫小女孩发什么音?小女孩的嘴巴张得怎么样呢?这个“ɑ”字母的形状与小女孩的头部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像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得到“圆圆脸蛋羊角辫,嘴巴张大ɑ、ɑ、ɑ”的深刻印象。以及,在教认复韵母“ei”时,教材的插图上画的是一个小男孩举着一把斧子用力砍一个形状像“e”的大树根,小男孩伸直的身子就像“i”的一竖,举在头顶上的斧子就像“i”头上的那个小圆点。
实验效果:我边讲解图边问学生:“这个小男孩这么用力地劈柴,他嘴里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你能通过这幅图,找到记住‘ei’的好办法吗?”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恰当表达,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说出了“ei”的形状,并且发准了“ei”的读音。
语文教材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非常庞杂,有的看似与我们的生活是相去甚远的,但终归是生活的反映,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够抓住这种藕断丝连的因素,让它与现实生活挂起钩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趣就会大大增加。联系的方法之一,就是直接与现实生活挂钩。
著名语文教育学家顾黄初有一句名言,“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语文教学方法论的基本点: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改编教材中的插图,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插图,“把学生的学习和沸腾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学习第2课《iuüyw》时,乌鸦的窝的形状像“u”,“乌鸦”的“乌”的发音与“u”相关,而儿童对乌鸦又比较熟悉,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问:“图上画了些什么?哪些图形的形状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字母相似?让学生自己找出图中与要学的拼音字母相同的形状,并通过“乌鸦”的“乌”帮助学生记住发音。
实验效果:让拼音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以此拉近学生与课堂知识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拼音就在身边,处处可见,从而激起对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拼音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四、动手动脑做实践
积极开展丰富生动的语文实践活动,其价值和意义将大大超过它的本身,因为它可以进一步地展示语文的魅力,回过头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巩固学习的成果、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和整体修养都是必不可少的。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教师要达到教学目标,就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而应该让他们时时有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来欣赏语言的魅力,体会思考的力量,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这样,学生对语文练习的兴趣就会有持续的发展,正如程红兵所说:“我以为师生主客体关系是相互主体的渐变关系,简言之为‘相互主体渐变说’,具体说来,教师是教授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主体作用是逐渐隐蔽、逐渐减少的,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逐渐增强的。”新课标下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是开放式思维空间的课堂。学生需要实践,需要活动,需要感悟,需要体验。给学生多些实践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去创作、去思考、去发明。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增长了实践的乐趣。
例如:在制作汉语拼音卡片时,让学生利用装鲜奶的箱子制作卡片,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卡片涂成五颜六色。在制作过程中,要求学生精心设计,认真书写,专心涂色,细心做卡片。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严肃认真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完成一张张优秀的拼音卡片。
实验效果:学习制作拼音卡片,培养了动手能力,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同时开动脑筋,巩固了学习成果,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五、嘻嘻哈哈做游戏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刚入学的一年新生,对校园充满了好奇,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对于枯燥、抽象的拼音符号,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把游戏引进课堂,寓学习于游戏之中,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此培养对学习拼音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完全记住字母的形状,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动手摆字母的环节。让学生准备一条毛线和若干个小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如学习“zcs”时,我说“zcs”等字母,让学生用毛线摆一摆,同时说出自己摆的是什么。又如,在区分“bd”和“pq”时,可让学生伸出左拳,拇指向上,演示“b”的字形,再伸出右拳演示“d”的字形,然后让学生将两拳相对后向下翻,便演示出“pq”的字形。同时结合儿歌,边演示边教学生说:“左拳b来右拳d,两拳相对念“bd”;左竖朝上就念b,右竖朝上就念d;左竖朝下就念p,右竖朝下就念q”。
由于教学对象人数有限,另有一个游戏尚未进行实验。如果是在整个班级进行教学,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做“说悄悄话”的游戏。同桌两人,甲在乙耳边发某一个字母的音,乙在卡片里找,找出并大声地读出来,然后交换进行。或是老师将学过的声母,如zh、ch、sh、z、c、s悄悄告诉每组的第一个同学,由第一个同学开始依次向后传去,一直传到最后一位同学。老师让最后一位同学汇报,根据汇报情况,评判正误。要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遏制学生厌学情绪的滋长,就要努力减少那些死记硬背的内容,要根据语文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时时有发现的惊喜,能听到自己“拔节长高”的声音。因此老师在学生“说悄悄话”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给学生送去关切的眼神、会心的微笑、充分的肯定,这样循环往复,让学生得到来自自身、来自同学、来自老师的真切激励,他们会其乐融融地掌握学习汉语拼音的技巧。
实验效果:在学习“zcs”和“yw”时,通过学生用小棒摆字母的形状这一游戏,学生记忆效果出奇的好。通过游戏学拼音字母,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把学拼音字母与游戏紧密联系,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浓厚。
实验总结:开展汉语拼音情趣化教学实验,寓拼音教学于儿歌、故事、图画、实践和游戏之中,最终我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情趣化学习,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对知识的把握也更加深刻。因此汉语拼音情趣化教学这一实验对提高汉语拼音教学实效性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伯旭.语文教学情趣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刑丽.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视界(协会),.(9):.
[3]杨斌.以拼音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04):33.
[4]林玲.浅谈情境图在拼音教学中的作用[J].名师在线,(14):70-71.
朱芳莹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q/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