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卑微的中国劳工,为何能彪炳世界史册

年,

闻名世界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发起一则寻人启事,他们要寻找的,

是一个多年前的中国人。

几乎一夜之间,

全世界都开始寻找这个中国人,

中央电视台也加入其中。

这不禁令人好奇,

这个中国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为何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值得全世界大费周折寻找?

可是,这个中国人的名字,

就如同张三李四般普通,

他的身份更是卑微至极,

他是一个文盲,

还是个一无所有的广东猪仔,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

竟然能彪炳世界史册,

让美国人对他崇拜不已!

他,就是DeanLung

丁龙

丁龙,

年生于中国广东,

当时中国积贫积弱,

风雨如晦,江山飘摇,面临列强瓜分,

义和团运动和庚子之乱。

18岁的时候,

丁龙被当成“猪仔”贩卖到了美国,

充当廉价劳工。

至今流传下不少惨遭虐待饱受凌辱的故事。

相对而言,

丁龙算是幸运的——

他成为大亨贺拉斯·卡朋蒂埃的

私人管家。

贺拉斯·卡朋蒂埃(HoraceCarpentier,~)

卡朋蒂埃,

生于纽约今天唐人街所在的下城运河街附近,

是一个皮匠的儿子,

自幼好学上进,

他的父亲竭其所能供他读书,

他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考上了世界名校哥伦比亚大学,

还作为当年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

以优异成绩从学校毕业后,

他去了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闯荡,

此时正是“淘金热”最盛的时期,

但他没去追随淘金,

却在一片处女地上

建造了一座城市并命名为“奥克兰”。

他自命为市长,

相继建造了学校、码头、防波堤、船坞等。

后来,他把土地交给了中太平洋铁路公司,

他拥有这公司的大量股票。

因为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国民自卫队服务,

他被称为“将军”。

当时美国为进一步开发西部,

在加州进行如火如荼的铁路大干线建设,

华人劳工是修建太平洋铁路的主力军,

此时,正是加州疯狂

反对华工、虐待华工最邪恶的日子。

卡朋蒂埃在自己的企业和家中雇佣了一批华工。

那时,从没去过中国的卡朋蒂埃,

从他雇佣的华工身上

间接地见识了中华文化的优良品质。

坦率地说,他接触到的下层人民,

较少受到教育却有一颗颗纯朴正直的内心。

而丁龙就是卡朋所雇佣的华工中的一个,

他负责为卡朋做饭以及打理日常事务。

在卡朋蒂埃手下,丁龙上位很快。

年,他第一次出现在美国人口统计报告中,

是作为卡朋蒂埃的“华人帮佣”,

到了年,

他已经是卡朋蒂埃的合伙人了。

其中一个原因,据猜测,

是丁龙与当时绝大多数华工不一样,

他受过一些教育,能读能写,

而且谨遵孔夫子的教诲。

卡朋蒂埃日理万机,繁忙不堪,

有时难免发脾气。

某天,坏脾气的卡朋蒂埃酒疯发作,

把所有的仆人都打跑了,

包括丁龙——当场解雇。

第二天早上,清醒过来的卡朋蒂埃十分后悔,

他意识到自己在一座空荡荡的房子里,

不会有人给他做饭了。

但意外的是,

丁龙不仅没走,

还像往常一样端着盘子给他送早餐。

卡朋蒂埃向丁龙道歉,

并保证要改掉自己的坏脾气。

他问丁龙为什么不走?

丁龙回答说:

“虽然你确实脾气很坏,

但我认为你毕竟是个好人。

另外,根据孔子的教诲,

我也不能突然离开你。

孔子说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人要忠心,要珍惜自己的荣誉。

卡朋蒂埃当时也是一脸懵逼,

孔子?孔子是谁?

他问:

“没见你读过书,怎么知道那么多?”

丁龙说这些是父亲教给他的,

卡朋又以为他的父亲是个文化人,说道:

你虽不读书,但父亲却是一名学者。

丁龙又急忙回答:

不是,我父亲也不识字,不读书,

是我祖父讲给他听的,

连我祖父也不识字,不读书,

是我曾祖父讲给他听的。

再上面,我也不清楚,

总之我家都是不读书的种田汉出身。

这位美国将军彻底被震撼了,

他没想到丁龙这样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

竟有这样一颗纯朴正直的内心,

卓越的品格和忠诚的行为。

从此主仆二人不离不弃,相处似知己。

并从此对丁龙以朋友之礼相待。

现在的加州奥克兰

丁龙终生未娶,却克勤克俭,

到了晚年,他已经积攒了1.2万美金。

按当时的1美元兑换1.37克黄金的官价,

这笔钱价值克黄金,

大约相当于今天万人民币!

即将退休之时,他向主人请辞。

主人对这个为自己

贡献了大半生的仆人恋恋不舍,力挽不能。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十分感人的承诺:

为了报答和感念这位仆人对他的照顾,

他愿意倾其所能,

为这位义仆做点什么,以了其夙愿。

出乎主人意料的是,

他不是申求一笔丰硕的养老金,

而是请主人出面

把他终生一分一分积攒的血汗钱,

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

请这所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

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

那一年正是中国的苦难年,

就是在这一年,

清政府被迫签下《辛丑条约》

曾诺四亿中国人每人一两白银的巨额赔款,

中国人被西方人更是瞧不起,

排华声潮一浪高过一浪,

而这个卑微的中国仆人,

以自己不同凡响的举措,

成了这个灰色年份,

属于中国人的稀有光彩,

他怀着一个崇高的愿望,希望美国人,

能了解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和传统,

能更多的去知道一些中国的人和事。

这个善良的中国人相信:

理解了中国文化的美国,

一定会尊重这个五千年文明伟大的国家。

而能让美国人了解中国,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在一所美国名校里开办中国的汉学系。

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今东亚系)所在地KentHall

更为可贵的是,

丁龙只是一个极普通的中国人,

没有受过特别良好的教育。

他只是以一个个体中国人的形象,

以自己信奉的理想和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无形中却感化了别人,宣示了中华文明。

当时所有美国人都很疑惑,

这个中国人的所作所为,

而只有最了解他的卡朋,

知道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卡朋心里,丁龙是异教徒般的存在,

他说:

不错,他是一个异教徒,

正像苏格拉底、留克利希阿斯,

艾皮克蒂塔也都是异教徒一样,

这是一个罕有的,表里一致、中庸有度,

虑事周全、勇敢且仁慈的人,

在天性和后天教育上,

他是孔夫子的信徒,

在行为上,他像一个清教徒,

在信仰上,他是一个佛教徒,

但在性格上,他则像一个基督徒。

丁龙几乎被他写成了完美的人,

一个令人折服的中国人形象跃然纸上。

卡朋由于太爱自己的这位忠仆,

几乎把他写成了一个完人,

甚至把他和诸多伟人,

哲人相提并论,

而丁龙毕竟只是一个极普通善良

却学问不多的中国人。

然而这个美好而高贵的伟大愿望,

却面临着具体实现的重重困难,

丁龙这笔钱对于当时的美国中产阶级来说,

也是一笔巨款,但是要建一个名校的系科,

那仍然是杯水车薪。

首先,这笔捐款是有条件的,

明确要求研究汉学,

而当时美国还没其他大学这么干呢。

其次,尽管美元也是巨款,

但对要在举世闻名的大学,

建立一个学术科系来说,还差得太远。

第三个原因就更重要了:

那时等级森严,

名牌大学也并不是谁捐的钱都收的。

这个时候,卡朋蒂埃站了出来,

他表示愿意向哥伦比亚大学追加10万美元捐赠,

以DeanLung命名,

设立“DeanLung讲座教授”。

卡朋蒂埃写给哥大校长的信里说:

“DeanLung的身份没有任何问题。

他不是一个神话,而是真人真事。

而且我可以这样说,

在我有幸遇到的出身寒微,

但却生性高贵的绅士中,

如果真有那种天性善良、从不伤害别人的人,

他就是一个。”

之后卡朋也给校长写了封信:

五十多年以来,

我是从喝威士忌和抽烟草的账单里,

省出一笔钱,这笔钱随此信奉上,

我以诚悦之心情将之献予您,

去筹建一个中国语言,文学,

宗教和法律的系,

并愿您以丁龙汉学讲座教授为之命名。

这个捐赠是无条件的,

唯一的条件是不必提及我的名字,

但是我还想保持今后再追加赠款的权利

……

在卡朋将军的助力下,

他的夙愿成功了,

之后为中国人在美国名校设立汉学系的,

消息一传出,就立刻轰动了全美,

清政府听到哥伦比亚大学

要专门研究中国的消息后,

慈禧太后捐赠了包括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在内的0余册图书,

当时价值约合美元

李鸿章和清政府驻美使臣伍廷芳等人

都有捐赠。

慈禧太后当年捐赠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系是成立了,

也会设立讲座教授的席位,

但哥伦比亚大学校方还是

不愿意以丁龙

这样一个无名之辈来命名讲座教授席位。

他们曾经想用当时清朝总理大臣

李鸿章的名义,

也想过用当时清朝驻美大使

伍廷芳的名义来命名,

慈禧太后捐赠书之后,

学校又想用中国皇家的名义来命名。

卡朋蒂埃在这件事上表现出非常强硬的态度:

要么用丁龙来命名,

要么撤资。

当时美国报纸为DeanLung捐献所刊发的社论

在一番艰苦的努力下,终于,

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学系建成了,

而这个汉学系,就是今天闻名世界的,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

今天,你到哥大东亚学系网站上,

它的自我介绍是这样开头的:

“我在此寄上美元的支票,

作为贵校研究汉学的资助——DeanLung,

一个中国人。”

……

由此,我们建立了哥伦比亚东亚学系。

是的,

没有这位署名“中国人DeanLung”的前辈,

美国的汉学研究还要晚很多年,

或许胡适、冯友兰、徐志摩、

宋子文、马寅初、陶行知、

陈衡哲、潘光旦、闻一多等

驻足留下佳话的也未必会是哥大了,

顾维钧、张学良、李宗仁、张国焘

这些中国近代史重要人物的口述实录,

会在其他地方留存甚至就不留存了……

可以说民国文学史的璀璨辉煌,

都来自于东亚系,

如果没有东亚系,

民国文学将会光辉黯淡一半,

而这个东亚系的前身就是“丁龙汉学讲座”,

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

时至今日,

以丁龙的名字命名的汉学讲座,

仍然是全球研究中国文化的顶级学术殿堂。

当时汉学系筹建的过程中,

哥大事无巨细都向卡朋伸手,

自己几乎没花一分钱,

每牵涉到汉学系的,

卡朋总是尽其可能的慷慨解囊。

为办汉学系的捐赠,

卡朋后来一直追加到50万美金,

相当于今天的8.3亿人民币。

但在一次为建法律学院大楼时,

校长狮子大开口,向他索捐40万美元时,

终于将他激怒。

因为能够打动他心的,只有汉学系。

受丁龙感动,卡朋之后还为其他大学,

普及中国文化教育,捐助了大量的钱财,

如:华人聚居地的加州大学,

从此,这个叱咤风云的将军,

转型成了慈善家和教育事业的赞助人,

在他的余生里,

不断地追加给哥大汉学系的经费,

并捐献了各种名目的奖学金,

他甚至还捐献出自己在纽约的住房。

因为丁龙,

他对中国有着极其特别的情感,

当时他曾愤怒抨击,

美国蹂躏华人的暴行,

以及国会法案通过迫害华人的不义,

他说道:

“我并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子孙;

也不是为了残酷和落后的中国的辩护者。

其统治者的罪恶使得它在进途中步履维艰。

但现在看来似乎应该是对我们而言

去更多了解住在东亚及其那些周边岛屿上

大约7亿人们的时候了。”

他生前曾多次来广东,

并向广州的博济医学堂捐款2.5万美元。

博济医学堂成立于年,

是中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

孙中山曾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

因为丁龙,曾经视财如命的他,

一生捐款无数,

甚至使得自己濒临破产,

不得不回到一座小镇居住,

但卡朋仍然风尘仆仆,奔走呼号,

只为满足中国仆人这个珍贵的愿望,

这是一场堪称悲壮的捐赠。

而成就如此大事的丁龙,

之后就云逸杳遁了。

有人说年,丁龙买了一张船票,

从美国返回中国后从此就消失了。

也有人猜测丁龙还留在纽约,

因为在卡朋安度晚年的老家,

有人惊奇地找到了那个小镇上,

有一条以丁龙命名的“丁龙路”。

总之,关于他的一切,

人们再也无从得知......

这位凡人虽然消失了,

但他发出的璀璨光辉,

却仍在照耀人世。

之后有无数人效仿他,

为弘扬中国文化、

为中西文明交流的伟业添砖加瓦,

曾经就有一位大陆企业家,

为丁龙事迹所感,

捐款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图书馆,

并建立了相关基金。

哥大东亚系图书馆

香港著名的宗教慈善机构,

万里迢迢捐助《四库全书荟要》,

数百卷珍贵的中华文化宝典,

用古圣先贤的智慧和哲思,

来启迪今日哥大的学子,

德泽人类世界和平。

百年前的小人物丁龙埋下的种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成了参天大树。

一个地位卑微的仆人,

本可以借此扬名立万、光宗耀祖,

但他却选择隐姓埋名,淡泊名利,

这样的灵魂,这样的视野,

这样的精神,放眼整个中国历史,

能有几人可与之匹敌?

连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也赞誉:

他是一位凡人中的圣人。

丁龙这个名字,的确如圣人一般,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正如寻人启事中所评价的:

丁龙捐出来的是钱,而更重要的是,

贡献了他的视野和理想。

在世界上如此卓越贡献的中国人,

可今日中国,

还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故事?!

本文参考文献:

《哥大与现代中国》王海龙著

南方周末,羊城晚报,欧洲时报网等

赞赏

赞赏

长按







































白殿的危害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q/229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