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发现林圣彩组Nature破解葡萄

BioArt按:AMPK是细胞内几乎是最重要的能量感受器。长久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AMPK的激活仅仅依赖于细胞内AMP浓度的变化(AMPK英文全称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即受AMP激活的蛋白激酶),而且目前已经成为一种经典途径被人们广泛接受。然而在生命科学领域,所谓的“经典”经常性的会被新的研究发现所打破。7月19日,厦门大学林圣彩教授团队与英国邓迪大学GrahameHardie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Fructose-1,6-bisphosphateandaldolasemediateglucosesensingbyAMPK”的研究论文,颠覆性的发现了一种独立于经典AMP途径的依赖于糖酵解通路的代谢酶aldolase(醛缩酶)的非催化功能的AMPK激活机制。这一发现打破了“AMPK的激活仅仅依赖于细胞内AMP浓度的变化”这一学术界长久以来的共识,赋予了AMPK这一经典蛋白新的含义,被同行学者誉为“里程碑式的工作”、“建立了细胞能量代谢的新范式”,这也是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本土做出的少有的重大原创性发现。值得一提的是,Nature还配发了相应的评论文章“Metabolism:Energysensingthroughasugardiphosphate”。鉴于该创新成果的重要意义,BioArt特别邀请到了复旦大学赵世民教授和清华大学俞立教授做点评,以飨读者!

论文解读:

葡萄糖对大多数细胞而言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它通过糖酵解或者氧化途径产生细胞内的通用能量“货币”ATP。人体在工作活运动中会消耗大量的ATP,此时ATP转变为ADP,当能量进一步缺乏时进而转变为AMP。经典理论认为,当细胞能量不足时,体内的ATP含量减少而ADP活AMP含量上升,作为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最重要的能量感受器,AMPK可以感知细胞内AMP/ATP和(或)ADP/ATP比例变化而被激活。AMPK在调节细胞生长、增殖、维持机体能量平衡以及细胞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图)。

AMPK参与调控的一系列代谢过程。图片引自:Hardie,D.G.,Alessi,D.R.().LKB1andAMPKandthecancer-metabolismlink-tenyearsafter.BMCbiology,11(1),36.

遗传分析表明,不仅仅在哺乳动物之中,AMPK作为代谢能量感受器在包括拟南芥、酵母、线虫、果蝇和小立碗藓等模式生物中也高度保守。AMPK通过调控众多的下游分子来实现其对能量代谢的调控。激活后的AMPK可以开启分解代谢途径,增加能量的产生;关闭合成代谢途径,减少能量的消耗。换句话说,也就是在葡萄糖水平下降时,被激活的AMPK能够迅速启动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关闭与它们的合成代谢,从而起到维持机体的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平衡,弥补机体因葡萄糖不足引起的胁迫压力的重要作用。AMPK在代谢中的作用如此之大,因此对AMPK的精细调控就显得极为重要。

那么,机体如何感受葡萄糖水平下降,并“传递”给AMPK使其激活呢?这个问题还远没有弄清楚。目前的理论把葡萄糖看作一种“能量信号”,它的下降将引起细胞内的能量分子——ATP含量的下降,进而引起另一种代表低能量状态的分子——AMP水平的上升,后者作为AMPK的激活剂从而直接激活AMPK。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一种生理状态能够对应上这种理论。

年林圣彩教授团队发表在CellMetabolism杂志上的研究论文阐明了Axin通过调控AMPK磷酸化水平而调节其活性从而实现感知细胞内部能量水平的机制。后续研究又找到了AMPK激活的“据点”,即AMPK是在溶酶体膜上进行的,并且这个“据点”竟是促进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共同使用的蛋白复合体,从而揭示了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切换机关,这这一重要成果发表在年CellMetabolism杂志上。年林圣彩教授团队继续在Cell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了这一系列研究的第三篇论文,指出metformin(二甲双胍)降血糖作用是通过上述的溶酶体上的“据点”实现的。

在林圣彩团队与GrahameHardie团队合作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生理状态下机体感受葡萄糖水平的机制。研究发现,无论在不含葡萄糖的细胞培养条件下,还是在饥饿的低血糖的动物体内,都不能观测到AMP水平的上升,这充分说明了机体有一套不为人知的、独立于AMP的感应葡萄糖水平的机制。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他们揭示了这一完整过程:葡萄糖水平下降将引起的葡萄糖代谢物——果糖1,6-二磷酸(fructose-1,6-bisphosphate,FBP)水平的下降,该过程进一步地被糖酵解通路上的代谢酶——醛缩酶(aldolase)感应,后者将启动林圣彩教授课题组先前发现的激活AMPK的溶酶体途径进而介导AMPK的激活。当aldolase不与FBP结合时,会促进上述溶酶体途径中包含v-ATPase,ragulator,axin,liverkinaseB1(LKB1)和AMPK的蛋白复合体的形成(下图)。

Aldolase通过感应葡萄糖水平而激活AMPK的作用模式图

进一步研究表明,敲除aldolase会使AMPK在葡萄糖充足的细胞中激活,而能持续结合FBP的aldolase催化活性缺失的突变体则会抑制AMPK激活。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在一些细胞中,葡萄糖缺失尚未改变AMP水平时,AMPK就能被激活,而且不依赖于其AMP结合位点。该过程完全不涉及AMP水平,或者说能量水平的变化,是一条全新的、完全建立在实际的生理情况上的通路。

本项研究阐明了糖酵解途径的代谢酶Aldolase通过感应葡萄糖水平而激活AMPK这一独立于经典AMP相关的AMPK活化的重要机制,为代谢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据悉,该论文的主要工作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后张宸崧,博士生宗岳、李梦琪和英国邓迪大学的博士后SimonHawley等共同承担,并与英国邓迪大学、大连化物所、中科院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完成,通讯作者为林圣彩教授和GrahameHardie教授。该研究工作获得了Well







































白癜风医院让新年无白欢度
北京哪家医院能看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q/16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