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玩钱币,但是您知道这里面有些什么规矩吗
北洋造角币
本文所述之北洋五角看似个大题目,其实,仅仅有四个纪年,即机器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袁世凯总督直隶后复建的北洋银元总局,自光绪二十八年至宣统二年,历时九年并未铸造五角银币。至于户部北洋二十九年五钱、丙午五钱、丁未五角、宣二五角和宣三五角则属于户部造币总厂,且除宣二五角流通甚少外其余均属样币,除拍卖会外接触的机会不多,本文不再探讨。五角银币,其规制小于一圆,又远远大于其它辅币,携带起来既不显得笨重,又不会像其它辅币一样容易丢失,正合手,今日各国硬币,多在这个尺寸上下,可见其适用性。晚清各主要铸币省份皆有铸造五角的历史,除云南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外,其它省份铸行的五角银币存世量都很少,切皆为精品,其中不乏钱币大珍。北洋五角也是如此,个个都是宝贝,难怪很多爱好者都对这个规制的银币情有独钟。北洋二十二年五角(如图),该纪年银币虽投入市场流通,但因其铸行数量甚少,能见得一面的机会也不多,其稀有度堪比样币,目前可以见到一种版式,与其它辅币不同之处在于,生产五角和一圆的机器全新来自国外,二角、一角和半角的机器则是由机器局旧设备改制。
北洋二十三年五角,其版式分为四种(如图),主要区别在于龙首两侧云纹,以左侧云纹区别名称更加准确,如下:五齿云纹版、四齿云纹版、三齿云纹版和无齿版,仔细比对后可以发现,五齿云纹和四齿云纹属于两个不同的版别,而三齿云纹和无齿云则像是五齿云纹的修模而成。
北洋二十四年五角,其版式分为两种(如图),一种是常见的五角,其龙纹形制与该纪年主币及其他辅币一样,另一种则是于北洋二十三年五角五齿云版的龙面混配,这种五角也非常稀有。
北洋二十五年五角,这个纪年的五角已经转变形制,由计值变为纪重,三钱六分。其版式有两种,一个是G后点,一个是G无点,存世量都非常稀少。
北洋五角存世甚少,原因是其铸造数量就很少,请参看下表即知。因为铸造数量少,所以版别也会很少,笔者看过一个史料,清代早期地方铸币厂,生产和管理并不很规范,其中也不乏一些用祖磨直接生产的例子,而一个模具压制两万枚属于正常,但是币模的细节部分容易损害,一旦受损,便需要退火重新修整,这就造成了只有一些细微版别的出现,却没有大的版别。
通过研读一些个史料,笔者也就北洋五角银币做一些总结和推论,由于北洋机器局银币是属于地方承办之工业,其仿铸伊始的目的很简单,一来补充流通领域的货币不足,二来夺回外洋利权。项目上马较为匆忙,其实并没有很成体系的权衡理论,比如说,在实际的行用中,十个一角并不能兑换一枚一圆,往往还需要贴水至十二枚一角换一枚一圆,且在早期行用过程中还要和纹银相权,一些政令就规定了一圆五角换纹银一两,银币与铜币和制钱更是无法寻求一个恒定的兑换比例,于此同时,还有诸多外部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国际金银铜之间的比价涨跌幅度很大,而清廷却没有充足的经济准备以应对危机,所以,看似先进的机器局圆角计值货币,其实并没有多大的计值流通的意义,在市井中仍被纪重使用。北洋机器局虽很下工夫,连续五年都规划有成套系的造币计划(光绪二十六年因庚子之变,没有成套系生产),但终究敌不过经济规律。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复建北洋银元总局,除三十一年铸有少量二角,其他年份均铸造了大量的一圆银币,五角及其它辅币因缺乏流通市场,又没有相权的定义,从而失去流通意义,逐步被市场淘汰,各种情况造成了五角的稀少,也就显现的弥足珍贵了。光绪二十四年四月,直隶总督王文韶入阁,接替其位的是裕禄,四个月后袁世凯继任,三天后,荣禄继任。一年之内四任总督,必然有其原因,光绪二十四年,既公元年,戊戌年,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开始变法,9月21日,慈禧囚困光绪帝,所有变法被终止,所有新兴洋务也被迫改头换面甚至遭遇发展停滞,北洋机器局遭遇变革也在所难免。北洋五角生产的终止,以及由圆角计值改为纪重,也应该与这动荡的历史背景有着深刻的关系。稀见币品缺少系统的介绍,更缺乏参照物品,好不容易遇到,又不敢果断下手,以造成爱好者甚多,却又望而却步,望“洋”兴叹,为了方便大家上手,今整理此文,也希望更多老师朋友补充,待整理出一套规范的参看文献,让朋友们能有所参照。北洋五角稀少,且珍贵,能遇上就是缘分,若再可以毫无顾虑的拿下则更为幸事。若能得到更多朋友的补充,让北洋五角不再神秘,让更多仍在徘徊的爱好者放心,将是笔者和众多北洋迷所期待的结果。
北洋龙系列的火珠暗记从北洋龙29年起字体,龙型,龙云边齿等等叶卷深寒老师已经有很详细的原创帖.另外个人观察在龙面火珠左侧有一个缺口暗记大家好像是还没有重视.现在小弟就按北洋龙的铸造先后顺序及暗记有无及生成原因与大家讨论.从北洋龙29.33.34的小字系列之前的系列都没有这个暗记.到了北洋34后期的成熟版别:34长尾大字和北洋34的短尾就出现了这个缺口暗记.并且个人感觉北洋34长尾大字版这个暗记最为明显.到短尾龙系列部分存在此暗记,并不是全有.原因分析如下:该暗记起源于北洋34长尾大字版-初始为方形缺口暗记(工作模是凸起的方形).随着这一批模具的磨损老化逐渐的有的变为不规整的方形或者圆形.而到了年短尾大字34铸造时-该版是在利用老模修龙面(修龙头边云及龙眼)修模.字面采用长尾34小字字面增加了二字上面珠圈暗记.原来龙面模具上凸起的该处已经严重磨损或者消失,所以该版(短尾大字34)规整的方形暗记不明显,而不规整方形或者圆形暗记多见,甚至有的就干脆消失了这个暗记。如图北洋29
北洋33
34小字断3版
34艺术字剑三旗四
34长尾大字
34短尾
假币字体为什么有失神韵
很多人认为假币字体缺乏神韵是冲压时压力不足的表现,事实却并非如此。尽管压力不足会影响字体一定的审美纵深,但却不会从根本上使得字体绵软乏力,假币字体缺失神韵的主要原因在于赝品与真品开模工艺的差别。首先说机制银币的雕模,机制银币的雕模是半手工半机械雕模,制作速度较慢,但是模具的字口深峻平整,陡峭挺拔,神韵就在这种精工细作中展露出来了。而现代的高仿币是EDM,放电加工,找一个状态好的真品做样板,然后用细微的电火花做来雕模,以计算机的文字图案按等距离指令来控制“电火花”制作银币。(由于是全息复制,所以样板币上面的凹伤最终还会体现在制作出来的伪币上面,这也就是同模伤的来历。)电火花雕摸用的是放电灼蚀的方法,字体是一点点凹陷出来,因此字口边缘根本无法体现出刀刻的深峻立体之美,反而显得圆润失神。对照几幅图大家看一下前两个图是假龙洋,造字的字口特征,
再对比一下真币龙洋的造字字口
再对比另外一假一真龙洋的走之部分
从上面的对比图,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出两种工艺的差别,细节处理的不同造成了假币字体神韵的缺失,现代工艺仿了其形,却并未仿出其神。上面两图字口处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不过随着高仿技术进步,近期的不少赝品在细节处理上已经不那么粗糙了,不过不论怎么说,两种工艺的本质差别决定了赝品的文字图案总会有一定程度的失神。纯熙兄写过一篇文章:《提高书法素养是鉴定中国古钱币的一个基本功》我认为很有意义,如果不经过长期的磨练,如果没有一定的书法功底,这种神韵的缺失通过肉眼判断往往会有含糊不清之时。有些人认为假币的字体已经过关,有些人认为包浆做的已经过关,也有些人认为边齿已经过关,然而事实上,赝品方方面面都与真品都有一定的差距,所谓的过关不过是大家对其了解还不够深入罢了,总结最后说一句话:收藏之路没有捷径,不断积累始成方圆!
原光和“洗光”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谈论原光和“洗光”,认为某些币商把洗出来的原光币币当做原光币卖,也有人传授大家区分原光和“洗光”的方法。而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真正的原光是洗不出来的。倘若一个币本身有原光,清洗得当的话,会使得银币还能保持柔转的出厂光泽,如果清洗不当的话,则会把光给洗散了,不论转光还是散光,都属于原光币。不可能一个本身不带原光,硬洗出原光来。柔转的开卷原光币,大家一目了然第二个图是,洗得不太得当,把光洗散了,但他们都属于原光币。
当然也有洗的更糟糕的,光散的更严重,我就不举例了,道理是一样的。那为什么原光是洗不出来的呢?我们来看看原光到底是什么所谓原光,(luster)指在压印时,金属在模具的巨大冲压下,受到挤压而流动,形成的那层金属褶皱,这种金属褶皱会使得硬币在不同角度下反射出漂亮的粉状光芒。这层褶皱这种很容易磨损掉,一旦磨损掉,原光也就随之逝去了,因此,如果一枚币本身已经没了原光,无论你如何洗,都不可能洗出原光来,就好像一个人不能返老还童一样…这也说明开卷原光币,价值高是有其道理的。单论原光币,也有一定的光度区分,如果在模具新的时候压印的币,甚至有可能形成车轮光,而模具磨损之后后期的原光币,虽然也是MS级的,却往往光度差很多。下面是两个MS63级船洋的对比。图一是车轮光的币
图二也是MS63级,但光度差很多。
再借用一组图片,说明模具新旧变化过程中,形成原光币的状态
一般来讲,所谓的带光,应该指的是带原光。如果一个币原光已经不在了,硬洗出来的亮光,那不是原光,而是银光甚至是哑光。银光是在制作币饼的时候形成的:银饼酸洗后倒入滚光机,添加木屑进行滚光,滚光之后除去木屑,然后才转移到印花车间。因此,币饼先滚出银光,后压印的时候冲压出原光,原光容易磨损掉原光币并不是怕洗,而是怕清洗不当,但不论清洗得当与否,该是原光还是原光的,没原光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洗出原光来。
墨戳知识参考一般情况下,银元上加盖墨戳是票号,钱庄,府库等鉴定真伪和成色的常见手段,昭示质量过关,同时也对钱庄有一定的宣传作用。墨戳的起源很早,而广泛使用大概是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早期流通的银元,一般打的都是钢戳,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采取折价收回等一系列措施遏制了银元上频繁打钢戳的现象,故而民国时期的银元墨戳更多,早期龙洋鹰洋等钢戳较多。在龙洋中,墨戳大多出现在中后期的年份中,例如江南庚子,辛丑,壬寅,甲辰;北洋,以及大清宣三,民国时期的大头小头则更是常见。早期的北洋龙中大多没有钢戳也没有墨戳,而老江南,戊戌,己亥等则十有八九有钢戳,当然钢戳墨戳同时存在的现象也很多。如图:钢戳和墨戳均有
墨戳的颜色和文字也是五花八门文图方面:有钱庄的名字,姓氏,吉祥语,符号,花纹等。颜色方面,有黑色,红色,紫色,绿色等等。如图:清晰的印着钱庄的名字的墨戳
如图:写着去印不换的墨戳
还有一些祝寿用银元,有着吉祥戳字,如图:福禄寿
有的则印着各种图案,入最常见的元宝图案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伪造墨戳,其目的有很多种,有的是为了卖个好价钱,更多的则是为了掩盖缺陷,含糊修补改刻等现象。因此大家买墨戳币要提高警惕,一定要注意墨印的新旧。老墨过渡自然,色调变化不突兀,而且百年前加盖的,上面早已再生包浆,包浆位于墨戳之上;而新墨则是墨印在上,包浆在下。如图:包浆与墨色浑然天成
墨戳的魅力在于即不破坏银元的品相,又依然保留着那个年代的鲜明符号,让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爱墨戳的泉友大有人在…
北洋31贰角介绍
光绪三十一年可谓是元两之争最激烈的年份,何谓最激烈,分庭抗礼僵持不下也。这一年即没有造一元币,也没有造一两的币,独独发行了北洋31一钱四分四里这一种。故而北洋31也成了一个孤独的年份,孤独的品种,当然也成了北洋藏家的必备藏品。其按存世量来说显然比各个年份的一元都少,比北洋26也少很多,目前价值尚未完全发掘出来,也属于性价比极高的品种!
文章来源:故国收藏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q/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