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双语者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
蒙古族双语者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许娜,胡阿旭,刘美丽,孙孟丽(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民族语言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摘要]采用眼动技术,选取蒙古族大学生为被试,以汉语篇章阅读为切入点,探讨蒙古族大学生在汉语阅读中篇章处理模式及眼动特征的内部差异.文章所选取的汉语文体为说明文和散文.研究发现,蒙古族双语者在汉语说明文和散文的阅读上差异并不显著,但是说明文的加工要比散文快.从而得出结论:说明文主题明确,对蒙古族双语者来说简单易懂、易掌握,而注重“形散神不散”的散文对蒙古族双语者来说,在阅读时较难把握中心,因此蒙古族双语者汉语散文的阅读水平低于汉语说明文.[关键词]蒙古族双语者;说明文;散文;眼动特征0引言双语者是指一个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应用两种语言,并能将另一种语言的听、说、读、写基本等同于母语运用的人.研究双语不但能促进语言认知加工模型的建构,还能为现实情境中二语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研究双语应用有很好的社会价值.眼动研究,是指使用眼动记录仪将人在处理视觉信息时的眼动轨迹特征记录下来,这样有助于注意力、听视觉、阅读范畴等的研究.使用眼动技术解决双语者的语言认知,考察眼动模式和阅读特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内对双语者的眼动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为母语者的阅读外文、外国人阅读汉语作品、少数民族阅读汉语作品三方面.在眼动阅读研究上,主要集中于词切分、有无词界标、不同文体文本的研究.利用眼动技术研究文本阅读,可以很直观地展示阅读者的眼动模式,促进语言教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本研究选取蒙古族双语者(蒙古语是母语)为被试,运用眼动技术记录蒙古族双语者阅读不同文体汉语文本的眼动指标,考察蒙古族双语者在阅读汉语文本时的眼动特点,可以为蒙古语为母语者的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1研究方法1.1被试选取母语为蒙古语且汉语普通话水平达到二乙以上的蒙古族大学生9名.被试中男生5名,女生4名,裸眼或矫正视力均达1.0以上,没有色盲、色弱症状,阅读没有障碍.1.2实验仪器本实验使用的仪器为SMI德国公司生产的Hi-speed型高精度眼动仪.该仪器取样率为Hz,即以每秒次的速度记录被试阅读时的眼动数据,保证了更高的精度.该眼动仪配置由iViewPC测试计算机和StimulusPC图像显示计算机组成,iViewPC测试计算机控制整个实验,StimulusPC图像显示计算机作为材料呈现屏.1.3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单因素设计.实验材料为不同文体的三篇文章,其中一篇说明文为练习准备材料,两篇为正式实验材料,分别为说明文、散文.1.4实验材料两篇正式实验文章均未被被试接触过,两篇文章的难度一般,经等级评定,难度接近等值.每篇文章结构完整,文章字数控制在~之间(含标点符号).实验材料呈现的时间不限,根据被试的眼动轨迹来判断被试阅读结束,这样更接近实际阅读情境.1.5眼动指标1)阅读时间(秒):指阅读文章时所用的时间.本研究所选用的两篇实验材料字数不一,因此采用百字阅读时间作为阅读时间的指标(百字时=阅读时间/总字数*).2)阅读速度(字/秒):指单位时间内的阅读字数.阅读速度=阅读字数/阅读时间.3)注视次数(次/百字):指在阅读文章时注视点的个数.研究所选用的两篇实验材料字数不一,因此使用百字次作为考察指标(百字次=阅读注视点总次数/总字数*).4)注视点持续时间(秒):指每个注视点的平均注视停留时间.5)注视频率(次/秒):被试在单位时间内的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注视时间).6)眼跳距离(度):反映阅读效率、加工难度和阅读知觉广度的指标.2说明文、散文阅读眼动参数研究2.1说明文的眼动研究本文所得出的各项参数,和于鹏所做的“韩国留学生和中国大学生阅读不同文体汉语文本”的眼动研究进行比较,得到眼动参数,见表1.表1说明文眼动参数对比通过表1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阅读时间上,母语为汉语者要比蒙古族双语者和韩国留学生所用的时间少,而蒙古族双语者又比韩国留学生所用的时间少.在阅读速度上,汉语为母语者比蒙古族双语者和韩国留学生的阅读速度要快,蒙古族双语者同样比韩国留学生的阅读速度快.在其他参数上,结果也是如此.中国大学生中许多以汉语为母语,所以在汉语说明文的阅读上各项参数都高于蒙古族双语者和韩国留学生.蒙古族双语者以蒙古语为母语,但他们从小学习汉语,而韩国留学生接触汉语比较晚,相比之下,蒙古族双语者对汉语的熟悉度要更高.因此,在各项眼动参数上母语为汉语者的阅读水平高于蒙古族双语者和韩国留学生,而蒙古族双语者又比韩国留学生的阅读水平高.2.2散文的眼动研究纵观国内外研究,对汉语散文阅读的眼动研究很少.表2是本研究所采集的蒙古族双语者阅读汉语散文的眼动参数.表2散文眼动参数通过表2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蒙古族双语者阅读汉语散文的阅读时间为21.秒/百字,阅读汉语说明文的阅读时间为20.秒/百字;阅读散文的阅读速度为4.字/秒,阅读说明文的阅读速度为5.字/秒.由此可发现,散文的阅读时间比说明文所用的时间长,阅读速度比说明文慢.比较其他参数,我们可以发现,散文的眼动注视参数和眼跳参数同说明文的眼动参数相比要差一些.说明在汉语说明文和散文的阅读上,蒙古族双语者对说明文更容易理解.蒙古族双语者以蒙古语为母语,虽然从小学习汉语,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其汉语运用能力比不上汉语母语者.通过比较各项眼动参数,我们发现,在眼动阅读参数和眼动注视参数上,蒙古族双语者的阅读水平要低于汉语母语者,但他们从小就接受汉语教育,汉语阅读水平又高于外国留学生.在蒙古族双语者日常的汉语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其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多创造实际环境,以提高蒙古族双语者的汉语使用能力.在对蒙古族双语者的汉语教学上,应更早地教授他们汉语,且在各种文体的教学上要有针对性地应用汉语.陈贵萍曾做过“蒙古族大学生汉语不同文本阅读”的眼动研究,研究中比较了各文体的眼动参数.我们可以发现,唐诗、宋词的眼动参数和其余文体的差距比较大,阅读时间和阅读速度都要比其他文体慢.因此,对蒙古族双语者进行汉语的针对性教学有一定的必要性.3说明文、散文眼动对比研究3.1阅读时间对蒙汉双语者阅读汉语说明文和散文的阅读时间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表3阅读时间从数据分析的结果可得知,在不同文体的阅读时间上,汉语说明文平均阅读时间是20.秒/百字,汉语散文是21.秒/百字.汉语说明文所用的平均阅读时间短于汉语散文,但是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蒙古族大学生对汉语文本比较熟悉,他们从小接受汉语教育,在不同文体的阅读时间上差异并不显著,说明文的阅读时间短于散文,说明散文相比说明文对蒙汉双语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这种难度是相对的.3.2阅读速度对蒙古族大学生阅读汉语说明文和散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4.表4阅读速度从方差分析的结果可知,在不同文体的阅读速度上,汉语说明文平均阅读速度是5.字/秒,汉语散文的平均阅读速度是4.字/秒.在阅读速度上,汉语说明文的阅读速度要比散文快,这同阅读时间成正比,但是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说明汉语文体对蒙古族大学生阅读速度的影响不显著.由实验数据还可以得知,对蒙古族大学生来说,说明文阅读时间和阅读速度均大于散文.3.3注视次数注视次数指在阅读文章时注视点的个数.该项指标可以看出,被试是如何对文本内容进行加工的.对蒙古族大学生阅读汉语说明文和散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5.表5注视次数由表5分析可以得知,说明文的平均注视次数是52.次/百字,散文是54.次/百字.汉语说明文的注视次数小于散文的注视次数,但是汉语不同文体对蒙古族大学生的阅读注视次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蒙汉双语者来说,蒙古语作为他们的母语,而汉语则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但是他们从小接受汉语教育,在对汉语不同文体文本的认知加工上差异并不显著.3.4注视点持续时间注视点持续时间可以反映出被试对文本加工时间的长短和方式.对蒙古族大学生阅读汉语说明文和散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6.表6注视点持续时间从表6的结果分析可得知,汉语说明文的平均注视点时间为0.秒,汉语散文为0.秒.在不同文体注视点持续时间上,汉语说明文的注视点持续时间小于散文,但是二者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由数据分析还可以得知,蒙汉双语者对汉语说明文的加工时间短,但是同汉语散文的差异不显著.说明阅读说明文较散文简单.3.5注视频率注视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被试对视觉信息的加工速度.注视频率高,说明被试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即在单位时间内加工的信息多,从而表明被试对信息的加工效率高;而注视频率低,则说明被试在单位时间内获取的信息少,从而表明被试对信息的加工效率低.对蒙古族大学生阅读汉语说明文和散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7.通过表7分析得知,汉语说明文的平均注视频率为2.次/秒,散文为2.次/秒,说明文的注视频率大于散文.这说明在相同时间内,蒙古族大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加工效率要比散文高,但是二者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从分析结果可看出,说明文阅读对蒙汉双语者来说较散文容易.表7注视频率3.6眼跳距离眼跳距离是反映阅读效率、加工难度和阅读知觉广度的指标.对蒙古族大学生阅读汉语说明文和散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8.表8眼跳距离由表8数据分析可知,汉语说明文的平均眼跳距离是2.度,汉语散文为2.度,说明蒙汉双语者在汉语说明文和散文的阅读上,说明文的阅读知觉广度和阅读效率要比散文高,加工难度要比散文低,但是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4结论杨雯琴、李荣宝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母语加工过程中存在二语的竞争激活现象,但其实现易受条件制约.该研究通过记录眼动数据,有利地论证了在双语者的学习过程中,双语竞争启动普遍存在.虽然双语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等同地运用两种语言,但是在大脑的深层加工机制中母语的能力要强于第二语言.本研究针对蒙汉双语者在阅读汉语说明文和散文时的眼动特征,比较在汉语不同文体的阅读上,蒙汉双语者的眼动是否会有差异.蒙汉双语者以蒙古语为母语,汉语为第二语言.他们从小接受汉语教育,对汉语比较熟悉.但是在母语和汉语的运用上,他们对母语的加工会更灵活.研究结果表明,在汉语说明文和散文的阅读上,蒙汉双语者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说明文的加工都要比散文快.说明文和散文相比,说明文注重理论,强调逻辑,文章主题很明确,散文则更加随性一些,主题不是很明显.对蒙汉双语者来说,说明文简单明了,更易于他们理解,而散文注重“形散神不散”,对母语非汉语的蒙古族大学生来说,对散文的把握要比说明文更难.参考文献:[1]陈贵萍,胡阿旭,于洪志.蒙古族大学生汉语不同文本阅读眼动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1).[2]杨雯琴,李荣宝.中国英语学习者母语加工中的二语竞争激活——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J].外语研究,,(4).[3]于鹏,焦毓梅.韩国大学生同文体汉韩篇章阅读眼动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4(5).[4]刘美丽,陈国强,胡阿旭.蒙古族大学生阅读蒙汉文散文的眼动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8(1).[5]段力令,胡阿旭,于洪志.基于眼动信号的篇章阅读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2).[中图分类号]TP.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9-()02--05[收稿日期]-05-02[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创新项目(Yxm108);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31901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者简介]许娜(—),女,山西中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
上一篇文章: 蚩尤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下一篇文章: 蒙古族现存最早文献蒙古秘史全文检索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q/1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