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馆8个月后,淮海中路上的上海图书馆回来

摘要:总馆将更多担负起专业化服务转型的重任。

在经历了疫情封控和调整之后,闭馆近8个月的淮海路馆终于完成了服务布局的革旧布新,于11月22日重新开放。不过,“新馆”何以为新?“专业”如何有型?劳动报记者前往现场一探究竟。

新的专业画风:更多服务研究型需求

记者发现,与调整前相比,目前少儿服务、视障服务、视听欣赏服务都已搬至上图东馆。而当上图东馆越来越像一个“阅读-文化中心”,淮海路馆已重新定位为“阅读-学习中心”,而更多服务于读者的研究型需求。

据介绍,目前上海图书馆目前拥有万册/件馆藏,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可以在本馆获得查阅,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不同服务区域获取文献或咨询馆员。

面向研究性需求,淮海路馆能够提供多项专业而稳定的解决方式。例如,过去一年虽然长时间闭馆,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依然完成近篇/册,剪报服务则不间断提供了近期。

作为互联网实体图书馆打造的重要一环,上图则仍向读者提供浩瀚的数字资源检索和下载服务。通过专业服务门户,过去一年里,每天平均有超过8.6万人次读者获取了相关服务。

新的服务布局:一二三楼分区借阅

尽管是时隔8个月后恢复开放的首日,但已经有不少读者闻讯而来。迎接他们的,不仅有门前广场上写有“欢迎您”的巨幅海报,还有熟悉的书桌和图书们。不过,令读者感到惊喜和意外的是,在借阅时又有了新的变化和体验。

淮海路馆经调整后,形成了新的服务布局:一楼是参考借阅区,由综合阅览室、参考图书室、研修室、典藏文献阅览室、综合出纳台、小鸽子知识导航站等构成,提供参考文献借阅服务,拥有座位个。

二楼是普通借阅区,由科技图书室、社科图书室、报纸杂志室组成,提供“一卡通”中文书刊借阅和报纸阅览,拥有座位个。

三楼是期刊阅览/文献服务区,由中文科技期刊阅览室、中文社科期刊阅览室、外文科技期刊阅览室、外文社科期刊阅览室、科研服务站、特种文献服务点等构成,提供中外文期刊、特种文献阅览和个性化文献服务,拥有座位个。

四楼则为临时办公区,据馆方工作人员介绍,由于馆舍整修改造的关系,原四楼阅览区已调整为过渡办公区,暂不对公众开放。

新的开放时间表:周日闭馆,9点开馆

熟悉上海图书馆的读者还记得,早在上世纪90年代淮海路馆开馆之初,上图便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天天天开馆”的服务承诺,但由于维护需求不断积累和新冠疫情影响,自年开始改为周一闭馆。

记者了解到,本次重开后,本馆将施行周日闭馆政策,以便与周一闭馆的东馆进行错时修整,确保读者每一天至少能走进上图的一个馆。此外,需要提醒读者特别注意,本馆每天的开馆时间也将与东馆同步,设置为早上9点。

“随着上图东馆的建成开放,淮海路馆作为研究型公共图书馆的总馆,将更多担负起专业化服务转型的重任。本次调整后的重启,是图情服务体系重构、服务范式转型的一次探索,是本馆专业化转型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上海图书馆负责人表示,“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坚持打造一个用数字化赋能、用专业体系来架构、研究与服务融合、线上与线下并重的多元化专业服务新场景,不断从“在线”与“在场”两个层面建构上图知识服务的新形态和新能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jichaoguyj.com/wxjq/12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